私募迎超级大机遇:终于分到20万亿委外资金蛋糕!

  厂长的话

  最近一段时期,有关私募的负面消息较多,不过,今天厂长要讲点让私募兴奋的事,私募终于拿到委外资金了,一些业绩表现较好的股票私募基金旗下都有委外产品,而据有关统计,委外资金的大蛋糕一共有20万亿左右!

  私募终于拿到委外资金

  私募终于拿到委外资金,这对私募绝对是个大福音。厂长在上一期《证监会突击检查!33家私募成为重点抽查对象》一文中披露,2016年有超过1万家“空壳”私募被注销,这些“空壳”私募中的确有很多是戴了私募的帽子干非私募业务。但也必须说,有些私募是非不为也,而是不能也,因为他们产品发不出去,更没有人来委托他们理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这样成了“空壳”私募。

  现在私募能拿到委外资金,给私募的生存之道多开了一条路,说得更积极一点,给私募的发展拓展了更大空间。

  委外资金已存在多时,不过以前是流向公募,私募要么是不被信任,要么是不被认可。随着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委外资金对私募稍稍打开闸门,这不仅意味私募拿到了资金,更从政策层面上体现出对私募的宽松。

  门是打开了,但流量不会一下子太大,据一些私募提供的数据,他们的产品,只是在五、六千万到二、三个亿之间的规模。银行方面称,做好了再追加资金,不行就赎回。

  银行对委外资金的运作,一向很谨慎小心,因为这些钱都来自普通老百姓的理财产品,一旦出事,责任极大。本来对公募的合作就要求严格,现在对于私募更是严上加严,进入他们的名单要多层选拔,严格考察。不少的银行还要求私募“跟投”,作为安全垫,比例从5%到20%不等。

  毕竟,认可和信任不是一日可以形成的。

  私募要切到委外理财这块蛋糕并不容易

  私募要想切到委外理财这块蛋糕并不容易,厂长在前一节已经说过,这里不仅有认可和信任的问题,还有银行的口味问题。银行对收益要求不高,安全第一,只要跑赢银行存款利息,做到每年8%~10%的稳定收益率即可,但风险千万要小,绝对不能出意外。

  所以,为了符合银行的口味,获得更多的委外资金,一些私募开始积极建设量化团队,同时开通线下打新资格,以量化+打新策略赢得委外青睐。所谓量化策略,简单地讲,就是把行为模式中的事件或信号数字化,在不同的触发条件通过预定的逻辑来启用,而不是单凭人的感觉或直觉进行判断和决策。这种策略,净值波动小,且不受人的主观影响。加上有线下打新资格,银行觉得安全,还可能获得超额收益,比较符合银行的口味。

  也有一些私募在策略选择上以多策略为主,因为多策略有回旋余地,东方不亮西方亮,净值也比较有保障。

  私募除了在策略上进行选择,在对象的选择方面,选择放弃大银行,专攻小银行。一位私募人士表示,要拿到大型银行的委外资金比较难,大银行的要求比较多,规矩比较严,所以他们打算绕开大银行,向城商行、农商行寻求突破。

  委外资金流向私募,是两方面的共同需要

  厂长说过,私募需要委外资金,同样银行也需要私募,因为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需要有投向。过去,银行的理财产品买债券,但是债券的收益率很低,而且大家都在买债券,所以银行也没有资产可投了,除了投非标产品以外,必然要逐步把股权市场打开。但是“术业有专攻”,银行自身能力有限,投资股市不是它的专业,它的资产需要专业机构来管理,在面对业绩压力时,选择通过托管方式把这种压力往外传递,银行的委外资金可以看做是银行将其业绩压力向外传递的过程。

  所以厂长说,委外资金流向私募,是私募的需要,也是银行方面的需要,而且这种需要还很迫切。据一位在上海的私募人士讲,“从去年底到过年前后这段时间,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接待8拨机构来宾,上周来我们公司的就有20家左右的机构。”还有一位讲得更夸张,“有一些大的MOM机构,给我们钱的第二天就要求满仓,给我们的业绩基准就是比较沪深300指数,不追求每年一定要赚一个预期收益率,只需要每年跑赢这个指数就行。”

  本文由私募工厂(smgc8888)原创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