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隐患被忽视 顺丰庞大市值是虚胖?

  2月28日,顺丰控股开盘涨停,报66.80元,总市值2795亿,这是自2月23日开始,顺丰控股第4个交易日涨停。

  据此计算,顺丰第一大股东王卫的身价已经超过1800亿元,超越腾讯创始人马化腾的1650亿元,从昨天的中国富豪榜第四升至第三名。 如果明天顺丰继续涨停,王卫将超过马云,如果后天再涨停王卫将超过王健林,中国首富将正式易主。

  目前顺丰控股稳坐深市市值第一名,两市总市值排名位列第21位——而纵观其上下,比比皆是银行、石油、电力、建筑等国字号大块头。那么问题就来了。接近2800亿的庞大市值是虚胖吗?顺丰股价背后水分到底有多大?

  现金流隐患被忽视

  近三个交易日里,顺丰的主力与散户的资金分化比较明显。2月23日至27日,主力资金连续三个交易日呈现净流出。而相较之下,散户资金则持续净流入。

  这说明主力资金已经开始离场,而散户还在追入。这种疯狂会以没人再接棒戛然而止,最痛的就是买在最后一个涨停路上的那群人。

  从2015年的一份数据报告中,就能看出顺丰现金流的状况。截至2015年12月31日,顺丰控股拥有货币资金36.2亿元、理财产品余额67.06亿元,短期内可用于支付的款项合集为141.53亿元。不过,截至2015年末,顺丰控股短期借款65.85亿元、应付票据1.9亿元、应付账款30.95亿元、应付职工薪酬26.65亿元、应交税费5.75亿元、应付利息1483.68万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6.73亿元,短期内需支付款项合计137.89亿元。

  以此计算,顺丰在2016年可用的现金流只有3.6亿元,而现在顺丰的市值已经高达2800亿。而我们再来看腾讯、阿里巴巴,甚至是京东的自由现金流分别为141亿元、49亿美元、167亿元,而亚马逊的自由现金流高达136.56亿美元。

  转型升级伴随着阵痛

  就在四个月前,圆通速递采取相同方式,借壳完成登陆A股市场的临门一脚,随后申通、中通、韵达陆续跟进,截至2月24日顺丰上市,中国民营快递市场份额占比位列前五的快递公司,已全部走向资本市场。作为此轮投递公司上市潮的收官之作,顺丰借壳上市的完成,预示着中国投递公司的结构性转变正式开启。

  然而,转型升级也伴随着阵痛。首先就是成本问题。作为投递公司的核心,如不能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公司将会出现边际效用递减现象。现在一些投递公司主要依靠雇用临时工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它不仅会导致公司服务质量下降,甚至可能出现大规模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情况发生。

  其二则是人力问题。建立现代化的投递职工队伍,是投递公司发展的必由之路。顺丰将工作中受到侮辱的员工邀请到证券交易所敲钟,体现了公司对基层职工的尊重。当前许多投递公司经营规模不断膨胀,但公司内部却人来人往。一些承包网点的职工缺乏基本职业道德,他们不仅消极怠工,更有借助投递工作之便,从事入室盗窃等行为发生。

  另外,投递公司在对筹措资金的使用上也需得当。部分投递公司上市后,利用筹措资金疯狂扩张,在一些中小城市兴建商业网点,这种做法本身对于开拓市场可能有一定积极意义,但若缺乏成本效益概念,大面积亏损或将难以幸免。

  “马太效应”显现

  在几大快递巨头主业高增长的同时,他们纷纷完成从非上市公司到上市公司的身份转换,而行业“马太效应”正逐渐显现。

  1月24日,韵达公告称,拟以现金方式对深圳市丰巢科技有限公司增资2亿元,增资后其和全资孙公司云韵投资合计持有丰巢科技14%的股权。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韵达之外,申通、顺丰、中通等也联合参与丰巢科技25亿元A轮融资。这家备受巨头青睐的公司主要产品为面向所有快递公司、电商物流的24小时自助开放平台——“丰巢”智能快递柜。

  不少媒体解读为,这是一场 “三通一达”和顺丰联合丰巢对抗菜鸟物流的合纵游戏。

  此外,申通快递也投资设立全资孙公司申通国际,布局跨境快递相关业务。申通董事长陈德军曾在多个场合公开表达 “未来不排除会有一些对上下游企业的重组和兼并”的想法。

  此外,圆通快递也宣布投资15亿元在南宁建设圆通广西区域总部基地及航空枢纽基地项目,与南宁市一起,布局面向东盟的国际业务总部、国际转运中心和国际航空基地等项目。

  而五家巨头之外,一些二三梯队的快递企业也在谋求发展空间。

  “以后快递行业会更加分化,一些大的上市公司越做越强,而第二梯队或第三梯队的公司,很难争抢到蛋糕,更多还是走向并购整合。”在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姚建芳看来,快递业的“马太效应”正逐级显现。

  “5家的格局似乎还是多了点,未来并购整合成2-3家比较合适。” 深圳市上善若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侯安扬也提到。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