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地方债将面临哪些考验?防风险是重中之重

  

  作者 刘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3月6日,财政部公布了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查的《关于201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公布了2017年地方债限额,约为18.82万亿元,比2016年债务限额提高了约1.63万亿元。这一数字正好是今年中央安排的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和专项债务收入8000亿元之和。

  在房地产去库存、经济下行压力未减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如何平衡事权与财权,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如何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增加供给的质量和效率,结构如何更优化,民生如何更好保障,如何更加积极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等问题备受关注。

  截至2016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5.32万亿元,成为仅次于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的第三大债券。地方债在稳定投资、保障新增项目建设、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功不可没。在将防风险放在更加重要位置上的今年,地方债的安全与否将是决定整个金融市场安全性的非常重要一环。

  2016年作为中国地方债置换的第二年,债务置换开展得比较顺利,存量地方债得到了比较大的改善,流动性也明显增强,利息支出压力得到了大幅缓解。从总体上看,中国政府债务总体可控。财政部部长肖捷7日表示,按照国家统计局前不久公布的去年GDP初步核算数计算,负债率约为36.7%。中国政府的债务率,不仅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当中处于比较低的位置,而且离60%的国际警戒线的水平也相去甚远。另外,中国早就建立起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和分类处置指南等系列制度。

  不过,中国新增地方债务还在大幅增长,尤其要重视的是,有些地方存在违法违规举债担保,以及个别地区存在偿债能力减弱的问题。对此,肖捷7日表示,财政部将坚持“开前门”和“堵后门”并举的做法,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

  今年地方债发行主体不仅包括财力雄厚的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还包括财力一般的贵州和云南等地。从地方债的发行来看,目前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利率之差依然较大,地方债的发行利率与交易价格之差高出国债不少,需要逐步降低发行定价过程中的非市场因素。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17年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因此笔者预计地方债的发行力度或将加大,而增加的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在此情况下,笔者以为,对于地方债,不仅要防控好风险,而且要合法合规举债。

  首先,进一步规范地方债的发行。按照规定应该是从2015年开始,地方政府以后举债唯一合法有效的途径,就是地方政府债券这一条路,城投债不再属于地方债的范畴。

  其次,进一步合理优化地方债。充分利用营改增全面试点对减税、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分工细化的功能,大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优化中央与地方的增值税划分,用金融创新优化地方债。

  最后,解决地方债的新增问题。对于新增地方债,除了规范发债程序,还要加强软硬预算约束。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此外,在笔者看来,还需要发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加速PPP的落地实施,减少地方债的发行规模,更加高效地发挥地方政府有限的资金。

  总之,在全国总体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地方政府需要严控风险,在促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情况下,使地方债不仅在可控范围之内,而且能够通过更高效地使用地方债,更高效地利用资金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人民的福祉。(中新经纬APP)

  【专家简介】刘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财政部PPP专家,中国通信业协会物联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一带一路”研究院高级顾问。研究方向涵盖宏观经济、国际金融。

  (欢迎转载,注明来源“中新经纬”,即视为已获转载授权。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