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消费年代的消费心理学

  信用卡为什么会透支还不上?家中为什么会多了许多根本用不上的东西?为什么在被贴条罚了200块钱违章停车之后才为没有花每个月180的车位费后悔……?

  就我本人而言,我一直愿意相信这个世界是基于理性的,因为毕竟目前整个地球还掌握在人类而非其他物种手中,而人类和其他地球生命的区别就是感性和理性的区别,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新闻、故事传到我的眼前、耳中,让我不得不思考应该如何面对这样一个非理性的世界,更准确地说,是非理性消费的世界。

  侥幸心理让人们总是去赌小概率事件

  为什么赌徒们总是一输再输?有一种理论是说因为赌徒们总是会记住被自己放大过的为数不多的赢钱感受而忽略了被自己低调处理的数钱情绪——人总是这样心存侥幸。

  每一位创业者都幻想能够得到资本的青睐,是因为他们只记住了融资成功者的喜悦;每一位在电商平台的人都幻想着自己能够月入千万,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别有用心的商家对成功电商主的包装。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从小概率角度来看,能够成为将军的人确实有其自身的个性,而从大概率的角度来看,一个功高盖世的将军的出现只是因为他的同僚们都故去了。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正确地认识这个世界、正确地认识自己,那么我们首先应该认为自己是个平凡的人,只不过是芸芸众生的一员而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这种认知方式会让我们去选择成功可能性更大的大概率事件,因为,事实更可能是——你永远无法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而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一个偶尔吵闹却让你有归属感的家庭、一份不多却可以安度晚年的财富对你来说才更容易。

  “冒险”指所以成为一个单独的思考方向而不是常规打法,主要的原因就是冒险确实会把自己置于一个很危险的境地,想想吧,我们通常所说的“险”,都是在我们承受力之外的……

  为了虚荣和面子玩命儿?

  我有一个朋友,当我问起他为什么用信用卡的时候,他很理直气壮地告诉我:“用信用卡付账,钱放在自己的卡里,至少可以多得活期的利息”——我觉得他这是一种高度理性的消费心理,和现在的社会现象特别是年轻一代主导的社会现象是截然相反的。

  我见过因为买了高端车而为贷款发愁的朋友;见过信用卡透支还不上的朋友;见过把上万块钱花在装备上而不去健身的朋友;……,如果我们非要听当事人的解释的话,他们给出的理由会有很多很多,而实际上不过是面子问题在作祟。

  因为盲目的虚荣心、攀比心理,导致了一大批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出现,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这种基于虚荣目的的非理性是一种危害,但是对于商家而言,对于这种“非理性”应该是非常欢迎的。

  我已经过了抵制什么什么的年纪,但是苹果手机的出现一度让我觉得很别扭,因为它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性价比理论”,这对于出自中关村的我来说,多少有些颠覆的意味。当然,苹果对自己的包装是“时尚”,产品可以是时尚的,但是我看到的相当一部分买苹果产品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却是“虚荣”。不过,虚荣不虚荣的,挡不住苹果成为标识性产品的潮流。

  不懂心理学就不能消费?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早点摊服务的小伙子,当他给送油条的时候,顺便问了我一句:“茶叶蛋您是想要一个还是两个?”听到这样的“营销术语”,我首先是没忍住自己笑脸,然互认真地看着他回答说:“0个。”还故意很夸张地比了一个零的手势。他一下子僵在那里,嘴里重复着“0个”,脸上的表情说不上是惊讶,奇怪还是不屑。

  学过营销学的都知道,当出现“十块钱四个”的标签的时候,消费者往往会放弃购买单价是2.5元的小包装产品,这个时候,大家似乎都忘记了买四个同样的产品到底有没有用。

  电商的出现本意之一是减少库存压力,一切靠物流来解决,可是电商消费者“有备无患”的心理却导致了每个该剁手的人的家成了新的仓库……

  昨天还看到一位朋友在说“网上购物本来是为了省钱的,可是……”

  英国脱欧导致股市下跌,股民相信的那些股评人们都预见到这样的情景了吗?大家在英国脱欧公投之前是不是应该空仓处理?如果那些股评人没有预见到这些话题,为什么还要继续听他们的购买股票……?

  我们到底是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在消费,还是在不知不觉中被“乌合之众化”了?

  事物的两个方面

  勒庞的“乌合之众”理念主旨是在说:当一个群体形成时,群体的智商会低于个体的智商。网络给了商家们充足的试验机会。想要卖好产品,就要让消费者成为“乌合之众”,而消费者呢,自然是要尽力避免成为某个族群当中的一员,尽量保持住自己心灵的空明了!哈,忽然从消费心理学当中体会到了一丝禅意……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