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互联网金融专业设置再获突破 全国共获批6所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6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国家首次同意设置互联网金融专业。全国共有6所高校获批开设此专业,分别是电子科技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新华学院、铜陵学院、云南财经大学和广东金融学院。同时,站在互联网“风口”上的大数据,也直接催热了大学里的大数据专业,共有32所高校成为第二批成功申请“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新专业。

  在互联网技术的巨大推动下,以第三方支付、P2P网络贷款平台和众筹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新模式快速发展,因而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急增,要求不仅要懂互联网,更要懂金融。与传统金融行业人才供需两旺的情况不同,新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人才供给根本无法满足企业需求。

  

  因此,填补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巨大缺口的最有效办法无疑还需要依托众多的高等院校来培养输送,但互联网发展一日千里,互联网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企业所需要的非常接地气的人才培养对于传统以培养学术型、科研型人才为主要使命的高校来说还真有些难度。幸好这个问题已经被全社会关注,政府已联合院校开设“互联网+”专业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公布了2016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国家首次同意设置互联网金融专业。

  

  这个消息对于企业、对于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来说都是喜出望外;对于投资者来说也更是利好,毕竟行业专业性更强,投资更安全,投资者才能更放心。专业化程度越高,也就意味着行业的转入门槛抬高,对于平台用户的保障才能更加全面,而开设互金专业这一举动无疑对于P2P、众筹、移动支付等互联网化的金融产品是一针强心剂。

  

  此次教育部批准了电子科技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新华学院、铜陵学院、云南财经大学和广东金融学院等6所高校互联网金融专业,也是对培养互金人才的极大支持。而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从未停下过脚步。2016年11月25日,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北京国培创新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和上述高校中的广东金融学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研究、高校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高校互联网金融课程开发、高校互联网金融师资培养方面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旨在培养跨学科、复合型、高端互联网金融人才。毕业生能够在第三方支付、P2P、众筹、互联网理财、互联网银行、互联网保险、互联网证券等领域就业,就业岗位主要有产品经理、互联网金融产品策划师、互联网金融产品运营师、投资/理财顾问、网络媒介工程师等。

  互联网金融专业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整体课程采用逐层递进的方式,学生在完成每个学期的理论授课后,均有两个企业项目实战跟进,学生所学内容能够及时的得到运用,在项目中延展技术深度与宽度,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

  【来源:根据广东互联网金融协会、蓝鲸财经、金储宝内容综合整理】

  【编辑:胡剑雄】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设在国家首批十大智库之一的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内,依托人大法学院、信息学院、财政金融学院、商学院、高礼研究院、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等院系,汇聚了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大数据、区块链、信息、计算机等领域的青年学者。目前研究中心承接了众多国家级和重量级课题,与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腾讯、奇虎360、乐视、中国联通等企业和机构保持深度合作关系,与高礼研究院共同成立了大数据金融实验室、区块链实验室等中国首批创新实验室。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打造支持行业发展的高层次、专业化的国家金融创新的智库,以及金融创新的“政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本平台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教授及其团队运营,推送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法律+金融+技术、双创四众、大数据、区块链、众筹金融等最新研究成果,分享各类原创精品。

  

  

  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教授及其学生文诚公共同创作的新著《互联网金融风险与安全治理》已出版,本书全面深入解读互联网金融最新监管办法与专项整治要求,阐释互联网金融风险与安全治理的法律逻辑和实现路径,剖析第三方支付、虚拟货币、互联网理财、P2P网络借贷、互联网消费金融、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小贷公司互联网金融业务、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等互联网金融各类典型模式如何合法合规创新发展。此外,本书还专题分析互联网金融广告的监管问题、互联网金融刑法问题以及如何将大数据、区块链等创新技术手段运用于互联网金融风险与安全治理。敬请持续关注众筹金融研究院推送的相关介绍!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3

  月

  30

  日

  

  周

  四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购书活动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