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违背初心:甘当产品通道、"傍大款"、跑委外冲规模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整理

今天,在2017(第12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会暨资产管理高层论坛上,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个人存款与投资部副总经理曹伟表示,甘当产品通道、“傍大款”、跑委外违背了公募基金最根本的初心,公募基金应回归净值型产品管理能力、服务大量零售客户的本源,更加专业、专注,打造在资管行业里的相对优势。

  

  以下是曹伟发言全文

各位早上好,我看在座的几位大部分都是基金公司的圈内人,都是专门搞基金的。这次论坛让我来参加,我是圈外人,是做银行的基金服务销售的。

我觉得这次的题目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关于公募基金的方向和出路》,我想作为圈外人谈一些圈外人的想法,可能在很多方面是比较外行的,是作为一个正常的基金销售者怎么来看公募基金的方向。

  公募基金应回归本源

刚才几位老总谈了很多方面,尤其是对于公募基金目前存在的问题,我觉得大家看的比较准。一个是关于公募与私募的竞争问题,一个是公募基金自身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我们整个公募基金中,我们引以为核心竞争力、引以为自豪的关于股票类产品管理能力和规模,在我们整个股票市值规模中是持续下降的。我看了看数字,2012年最高,股票类产品规模大概占整个股票市值的9%,现在只有3%左右,我们认为公募基金本来最强的方向在弱化。

在我们整个公募基金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去年在整个客户结构的管理中也发生了一些比较大的变化。本来公募基金是一个大众型的投资理财平台,近几年来大家热衷于俗话说的“傍大款”,热衷于找一些大机构,找一些委外,甚至还为了发展规模甘当产品的通道。就这些来说,反映出来公募基金确实面临一些困境。

我想从基金公司的角度来说,我个人的一种观点是公募基金还要回到公募基金的本源。公募基金最核心的本源,就是我们投资于标准化的二级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投资方向,这是我们最根本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种净值型的产品管理能力、投资能力。

尽管有些资产管理机构号称回报多少,但是我不知道它的计算方式是怎么的,是不是完全按照净值型来的,包括银行的理财,很多都不是净值型的。就这块来说,公募基金具有最核心的一种能力。

我觉得公募基金就是要服务于大量的零售客户。为什么公募基金门槛设这么低呢?原因就是让那些无法进入特定投资领域的零售端客户,能够进入这一领域,分享一些机构投资者才能得到的那些收益。

我觉得上面两点是我们公募基金本源要建立的。

但是我个人感觉到,这些年走下来一直在这个问题上很纠结,特别是现在大类资管行业发展滞后又产生了更多的偏差,去年年底大家感觉到非常明显。很多公募基金所有的精力全部是“傍大款”、跑委外,零售端很多人顾不上了,就是为了冲规模。

在这两个问题上,我们反思一下公募基金。一个是从产品结构上,我们丧失了公募基金最核心的那种能力,就是对资本市场、股票市场的管理核心能力;第二个是从客户结构上,整个资产规模中的客户结构里,零售客户发展的很慢,而机构类客户,所谓定制化的公募发展的很迅猛。我觉得这两点不是我们未来公募基金的方向,我个人的观点是违背了我们公募基金最根本的初心。我个人感觉可以说是一个短期行为,这是未来将要解决的问题。

  从产品盈亏到资产配置

  销售理念在变化

从客户端和销售端来说,整体的客户需求和风险偏好这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过去的销售理念中,因为我从事基金销售也有十几年时间了,我记得最早的时候公募基金成立时,当时还是封闭型的,后来有开放式的,当时我们的口号是我国散户太多,机构客户少,我们机构客户一定比散户炒股票炒的好,有优势。当时我们宣传你们不要个人炒了,把钱给机构帮你炒股票。当时确实吸引了很多客户进来,但事实上进来之后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散户反映,特别是亏了钱的基金持有者说,他炒的还不如我散户炒的好,你怎么说让机构炒呢?我以后不信你了。

但实际上我们感觉到,我觉得理念在销售端出现了一些大的问题。因为整个公募基金是建立在对一个稳定、长期的、增长的资本市场基础之上,而且公募基金作为一个大众理财的工具,我觉得不是它所谓炒股的概念,是在资产配置的过程当中,大家可以通过公募基金来分享整个资本市场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红利。所以说我觉得从整个基金销售端,我觉得这几年都在发生着比较大的变化,原来从单纯的产品盈亏的角度来谈,最后要转化成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谈。

这几年整个市场的波动大家也感觉到了,从销售角度来说,谁也不是神仙,谁也不能保证在短期内我买只基金或者买只股票明年就能涨。但是作为投资人来说,他在资产配置过程中,在整个资产整体的构图中一定要有一块配置到资本市场中去,如果要配置的话,就需要一个中长线的理念。

所以,我感觉未来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说服客户放到三到五年长期的过程中来看,有可能客户就可以得到相对稳定、长期平均的回报,我说的是平均回报,不是今天高了,明天低了,不是短期行为。在销售端,特别是建设银行业也在不断转型,我们建立了资产配置模型,让投资者来配置一些资本市场的产品。

权益类资产长期配置价值正在凸显

从资本市场来看,我个人认为,目前看资本市场本身的股票类、权益类的资产投资价值在逐步显现。

有一次,我记得很清楚遇到了台湾证监会的前主席,我读了他关于台湾市场的证券历史。前几年,我跟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聊,我说做二级市场基金经理太辛苦,为什么?因为中国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中,一级市场拿走了企业绝大部分的利润,有些股票由于整个供给的原因、审核的原因,在上市那天起它的投资价值就很小了,这个问题大家可以看看台湾证券历史,原来跟中国大陆很相像。

所以说,作为二级市场来说,只能挣交易的钱、低吸高抛的钱,本身从企业分红的角度来说,获得收益基本上是很难的。可以说绝大部分人如果按这种方式做是挣不到企业的钱,因为你在二级市场持股价格已经很高了。当然个别企业我相信还是能盈利的,在这种形势下,我感觉还有大的政策波动,让二级市场投资的基金经理给客户一个长期稳定的回报,如果没有一个资本市场整体的政策,我觉得是非常难的。

中国为什么没有巴菲特,巴菲特可以投资一只股票几十年的分红和成长,但是中国在企业上市那天起,这个企业本身的投资价值很多已经是负价值了,个别企业还是正价值,一级市场拿走了太多的东西,一级市场挣的盆满钵满,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这几年来说,我觉得特别是从去年开始,随着整个市场估值的下降,未来企业的投资价值会凸现出来,会给二级市场留出一部分利润。因为作为投资者来说,无非就是两块钱,一块是企业分红得的钱,一块是在二级市场波动中获得的收益。

因此,如果在整个大市场中能够从企业获得可以得到的一些收益的话,再加上二级市场的波动,有这么一个空间会给我们投资股票的基金经理一个很好的空间,如果有这个空间以后,我们给客户创造长期稳定的收益,可能在微观层面就有了基础。当然还需要宏观层面的配合,我们的政策和黑天鹅事件,还需要我们合理的把控和控制。

但从今天来看,作为销售端,我们认为中国的资本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具有了资产配置的价值,而且是长期的配置价值。特别是在整个宏观环境中,如果能相对稳定,如果通胀略微起来的情况下,在三到五年内,我们对零售端这些投资者,我们愿意更多推荐优质的基金公司的产品,使零售客户能够跟上整个市场的发展。

因为2017年还看不准,但是我说几点希望:我觉得首先需要公募基金回归本源,专业、专注,要打造资管行业相对的优势。

我主要想说这些,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声明: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基金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