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高:新经济指数填补数据领域空白

  沈明高财新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在试运行一年之后,今年4月初,万事达卡财新BBD中国新经济指数(Mastercard Caixin BBD China New Economy Index,简称NEI)发布正式版。正式版以NEI试行版为基础,做出校验与调整,增加了文化、体育与娱乐业,构成十大行业,更为全面、准确地反映中国新经济的规模和发展趋势。

  新经济指数是由财新智库联合数联铭品公司共同推出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担任顾问单位。近日,财新记者专访了财新智库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沈明高。

  财新记者:新经济指数已经试运行一年,您觉得它整体代表性怎么样,指示性客观吗?样本全面吗?

  沈明高: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一方面,有一个判断比没有判断好。大家都说旧经济不行,新经济还不错,但谁也不能对新经济的规模进行量化。所以,我们首次尝试利用大数据,把新经济占总投入的比重做一个估算,认为新经济占整个经济投入的比重约为1/3。在现有数据资源的条件下,这已经是填补了空白。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未来能够跟小数据结合,比如国家统计局数据、行业数据和企业数据等,不光对投入(这是流量的概念),也可以对经济存量中新经济的比重做一个测算,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新经济,把脉新旧动能转换的步伐。

  财新记者:现在新经济占比一直在三分之一波动,您觉得新经济占比多大比较合适?

  沈明高:这是相对的概念。新旧本身是相对的,现在我们定义新经济几个指标,科技投入、人力资本投入比重相对高,相对轻资产等,与旧经济重物质资本投入、重资产形成对照。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可以提升旧经济中的新经济成分,提升新经济占比。

  我们比较关注的是,当旧经济放缓时,新经济能不能替代旧经济成为增长新的动力。相对而言,新经济由创新、收入增长等慢变量主导,除少数开创性领域之外,大部分新经济行业的增速较传统行业快速发展时期为慢。

  新经济占比多少合适,既是一个量的概念,也是一个质的概念。从数量上看,为了达到支持增长的目的,新经济占比应该过半;在由新经济主导的经济中,旧经济放慢的影响可以被替代。当然,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从质的角度看,新经济的成长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避免“高杠杆、重资产”的投资模式,改善中国经济增长的韧性。我们认为,在经济转型阶段,质的改善比量的提升更重要。

  财新记者:当前新经济占比较低,您觉得应该怎么做才能提高新经济?

  沈明高:这里有有几个问题需要考虑。首先,如果政府的目标是稳增长,GDP增速要保持在6.5%以上,仍然需要依靠旧经济、传统产能,比如去年依靠房地产,今年依靠基建。要稳增长,在短期之内靠新经济靠不住,或者说,新经济比重小,主要是慢变量,如果只靠新经济,经济增速一定放缓。如果往这个方向走,新经济的比重不但难以上升,反而因空间受挤压而萎缩。越是刺激传统经济,就越会抑制新经济。

  其次,主要新经济行业中,政府管制成分比较高。第二产业特别制造业,国有企业投入20%左右,80%来自民营企业,相对来说效率比较高;服务业反过来,80%甚至更高的投资来自国企,因此供给侧改革在服务业比制造业更重要。服务业开放,就是一个准入问题,对服务业的监管措施一定要调整,应转向事中事后监管,而非靠牌照管制。

  再者,发展新经济,也要加强对人力资本的投入,特别是我们处在一个新旧经济动能转换的时候,旧的产业工人要失业,要转向新经济,就需要教育培训。

  最后,新经济中的高科技行业,创新是关键。怎么样鼓励创新政府也做了很多尝试,但最重要的还是保护知识产权。只有保护知识产权,创新才有动力,创新才有活力。

  财新记者:新经济指数已经运行一年,接下来如何进一步提高其影响力?

  沈明高:指数有个特点,就是时间越长越有价值。指数在不同经济周期的影响,是一个领先指数,还是同步指数?跟那些指标是正相关或负相关?数据的时间序列越长,就可以做越多分析,结果也更近可靠。从这个角度来看,指数需要时间来培育。

  到现在为止,新经济指数按月发布,加在一起不到20个数值,一方面需要时间的积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做更多分析和推广。比如,新经济与旧经济究竟是何种消长的关系等。

  同时,新经济指数有很强的时效性,可以帮助我们在新旧动能经济转换过程中,理解转换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度量转换步伐。

  当然,我们也希望统计部门能够提供更多关于新经济的小数据,与我们的大数据互相验证,互相推动。万事达卡财新BBD新经济指数是从投入角度入手的,从投入到产出还有一段距离,统计局可以从产出角度细分行业,对新技术、新业态和新行业进行统计和分析。同时从从投入和产出两个角度分析,可以大大提高新经济的透明度。

  如果我们的新经济指数数据能够催生更多小数据、引起大家对新经济统计和研究的兴趣,这本身也是一种成功。信息时代多一个数据和指数,就多一个对经济和市场前景的判断,就多一分投资决策成功的可能性。

  (沈明高 财新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朋友了解,更多首席专家资讯分享请关注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微信,可点击右上角按钮查看官方账号,喜欢纸质阅读的朋友可关注《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丛书。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