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调研】推动智慧型园区建设 打造北京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

  

  【编者按】发展智慧型产业园区是北京作为首都转型发展的主动选择。发展智慧型产业园区是调整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京津冀协同创新、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民盟北京市委长期关注北京产业转型发展,围绕“促进智慧型园区建设,打造发展新模式”主题,不断形成系列调研课题,不断阐释、挖掘、丰富智慧型园区建设的内涵,探索首都产业转型发展发展机制、模式、途径。

  现将这份珍贵的研究成果给广大读者分享。

  推动智慧型园区建设

  打造北京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

  文 / 民盟北京市委课题组

  伴随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战略的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类进入到了依靠人的智慧资源创造时期。与工业时代不同的是“经济发展方式从过度依赖自然资源转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源”。创意产业、设计服务、科技服务产业发展风起云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由此而触发了新一轮的产业园区建设热潮,而且是二十年不衰,前赴后继。从科技孵化器、到文化创意园区,从科技产业园到双创园区。产业园区名称众多:双创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设计产业园区、科技创新园区、创新工厂、创意孵化器等等不可穷尽。这些园区构成了与传统的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差异化发展。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将这一类以依靠人的智慧为资源构建的产业园区统称为——智慧型产业园区,与传统的工业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相区别。

  

  发展智慧型产业园区是北京转型发展的主动选择。北京的城市定位和产业发展趋势,必然要求要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创意设计资源丰富的优势,提高产品品质、努力构建产业创新体系,优化企业经营链条,改变传统的以生产功能为核心、以产能规模扩张为目的的增长路径,着力培育产品设计、产权经营、品牌运营、资源集成等服务化业态,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向知识产权创造型、技术创新型和集成服务型企业转型,向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和低碳化方向发展,形成高端、高效、高辐射的高精尖经济结构。

  发展智慧型产业园区是调整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京津冀协同创新、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北京具有创新资源丰富、高端企业聚集的优势,随着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和产业转型升级,亦庄、首钢、北重、纺织等一批工业生产园区、企业先后向建设智慧型创新产业园区转型,这已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751D-PARK、中关村创业大街、中关村智造大街、莱锦创意产业园、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创新工场、尚八文化创意园、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等都做了有意的探索。同时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视角来看,辐射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落实习总书记指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和创新创意要素,实现产业创新模式的创新,北京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发展机遇。

  民盟北京市委长期关注北京产业转型发展,围绕“促进智慧型园区建设,打造发展新模式”主题,通过实地考察、组织专家座谈、不断形成系列调研课题,并在2011年开始,连续举办六届“首都学研产”论坛的基础上,以建言专报、党派提案、调研报告等形式不断阐释、挖掘、丰富智慧型园区建设的内涵,探索首都产业转型发展发展机制、模式、途径。

  

  一、智慧型园区建设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我国自进入21世纪之后,产业发展逐步从依靠自然资源和人口红利的加工生产型向自主创新设计服务型制造转化,从依赖自然资源发展,走进今天依靠人力资源创新驱动发展时代,就诞生了新的智慧型产业园区,出现了与以往产业园区建设的不同需求。

  (一)智慧型产业园区的界定

  产业园区是以特定的地理空间位置、地域环境、科技文化背景、产业特色为条件。在一定的物理空间中,集聚一个或多个产业链的关联产业群,通过政策聚焦、服务配套、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扩大市场、提高能力。形成企业间的相互支撑、相互依托、相互合作集群。达到产业跨越式发展的目的。而形成的特色产集聚的某一地理空间就是产业园区。

  智慧型园区是创意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集聚的载体,其主要构成应是相关文化创意,如:设计方面的企业,有提供高科技技术支持(如数字网络技术)的企业,有国际化的策划推广和信息咨询等中介机构;还有从事文化创意产品生产的企业和在文化经营方面富有经验的经纪公司、大型品牌企业的研发设计总部和设计院校等。这种相互接驳的企业集群、院校集群、设计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的集合,构成立体的多重交织的产业链环,对提高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都具有实际意义。而目前以行政区域划分或行业分割方式构建的创意产业园区,毕竟会受到传统利益格局和资源配置的影响,难以达到理想的要素组合和产业的深化。

  大多数大城市在实现工业化后,都把发展创意产业,特别是设计服务业,作为催化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举措。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方法。创意产业已不仅是一个发展的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实。这是因为设计是集成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以人为本,为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创造商品的科学创新方法。只有促进创意成果转化为经营资源,通过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产业链的整合与延伸,进行深度开发,才能充分获取创意产业的效益。

  (二)我国智慧型产业园区的发展

  当前,创意经济、设计服务、创新创业、产业转型成为趋势,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开始,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鼓励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设计创意产业园区、创新创业孵化器、科技创新产业基地纷纷建立,在时代的洪流中,在没有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最多的模式是仿造经济开发区、工业产业园的建设、管理、运营模式,政府划土地、建立管委会、优惠来招商、专挑大名企,形成了一些打着建设文创、设计、双创园区,实为开发房地产的投机项目;更有甚者,一些所谓园区经营企业打着手里有全国50强、百强设计创意机构的招牌,利用政府急于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心理,在各地要地、要钱,搞形象工程,建大楼、搞展馆、挂虚牌,领导视察,花钱从全国各地邀请有名的创意企业负责人去充门面、当演员。而产业园区本身却空巢、无效益,浪费了资金、土地,误导了政府和领导。

  这些问题,应当说在新一轮的“双创”园区建设中,仍然存在。而且是有增无减。其根源是观念落后,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的建设、管理模式长期影响着政府、企业、园区经营者,缺少对新兴产业、智慧产业发展和需求的分析,未建立起服务新型智慧型产业: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科技服务、创新创业等领域的意识和经验。未能积极分析:传统的实体产业对开发区、园区的需求是:土地、水、电、气、暖、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而企业的生产、厂房、设备和营销、资金都是各自筹备、经营和管理,各企业间可以老死不相往来,关起门来,独立生产。对园区的公共服务要求是交通、餐饮、办事、维护。所以园区的管理也简单的仅限于:收租金、招商户、分土地。

  这类园区也有很大的隐忧,一旦市场对大批量、规模化产品需求下降,造成生产产品滞销,甚至停产,企业会迅速消失,园区会马上失去活力。这就是当土地、房屋不再是企业的核心需求时,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就会空城,诺基亚的衰落就曾造成产业园区产值的急剧下滑。因此,工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的核心工作就是招进有规模、有体量、有投资、有效益的生产加工企业。因此,富士康成为了多年来各地竞相争夺的产业园区入驻企业。

  在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全球分享经济快速增长,基于互联网等方式的创业创新蓬勃兴起,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以下统称四众)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快速发展,动力强劲,潜力巨大。要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推进“四众”持续健康发展。构建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公共支撑平台已成为国家战略发展主题。

  探讨创新创业类智慧型产业园区建设要强化其共用性、公共性,改变现有的机构所有、部门所有带来的服务瓶颈。鼓励园区、孵化器建设市场化、公用化,让资源社会化,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平台,形成公共的共用社会服务体系,构建创新发展的高地。认真研究、科学建设创新创业产业园区和孵化器。亟待转变传统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的建设模式与理念,即简单的土地开发和房东管理机制。要转变重硬件建设,“七通一平”“九通一平”的土地开发方式和招商引资挣租金、吃瓦片儿的经营模式。

  

  二、智慧型园区建设是首都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首都战略定位“四个中心”,高精尖经济结构的确立,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大力发展设计服务型制造业,发展研发设计服务业,辐射带动津冀两地,都需要智慧型产业园区建设。

  京津冀三地优势互补,北京在科技和人才等方面具有优势;天津拥有大飞机、造船、机车等制造业基础,滨海新区蓬勃发展颇具活力,并具有沿海港口优势;而河北具有劳动力、土地等优势。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可以更有效突破自身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更有力发挥首都功能优势,形成共赢格局。

  (一)突出首都功能优势

  北京在巩固和强化科技创新中心地位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原始创新、总部型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与天津高端制造业基地和河北大规模产业化承载地的定位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经济实力不强,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只相当于长三角的1/2和1/3,私营企业工业产值只有长三角的2/5;京津冀地区存在着“环北京贫困带”,但是在长三角地区,江浙地区与上海接壤的郊区县经济发展水平甚至高于上海郊区县;全国经济实力百强县的前十名都是来自长三角和珠三角,但是在京津冀除了北京、天津、唐山等城市外,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屈指可数。与此同时,京津人口增长压力、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水资源严重短缺约束、土地资源紧张约束等发展瓶颈,对区域协同尤其是经济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

  (二)发挥首都科技资源优势

  北京汇集了全国1/2的两院院士、1/3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和1/3的技术发明专利;中关村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硅谷的世界第二大高科技园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要把创新放在重要位置,要打造以创新和转化相衔接、制造向创造转型为导向的世界级创新集群。聚集了众多的国家级科研设计院所、全国十分之一的高等院校。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6岁及以上人口的35.1%,全国第一。北京集聚了全国最密集的科技创新资源,在创新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上全国第一,这两个优势将会使得北京毫无悬念的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

  (三)增强首都服务业的影响力

  北京市产业结构服务比在全国领先,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高达79.8%,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70%以上。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应充分发挥北京市高端服务业的辐射力,充分利用跨国公司总部在京集聚优势,增强综合交通枢纽和商务枢纽影响力,成为参与东北亚、全球经济合作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四)强化首都文化辐射力

  北京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随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提升规划(2014—2020年)》等文件发布,北京市进一步加快形成科技文化“双轮驱动”的创新驱动发展格局,通过创意产业与传统制造业并举,助推产业链条向工业设计、知识产权、文化旅游等高端环节升级。

  

  

  三、国际智慧型园区建设经验借鉴

  发展智慧型产业园区的核心是要构筑创意产业链,并尽量拓展延伸,以形成规模,获得最大经济效益。要在较短的时间里领跑全国,赶上发达国家,就必须打造出若干符合市场规律的、完整的创意产业链,并围绕产业链培育出一批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载体。民盟市委课题组参照国外相关智慧型园区建设的典例,结合调研进行经验总结,为未来北京产业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一)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典例:荷兰埃因霍温“白房子”设计创意园

  基本情况:埃因霍温被称为“白房子”的设计创意园区。这里曾经是飞利浦公司的生产基地,后来飞利浦的生产搬离市区,该企业以极低的一欧元价格于2000年左右卖给了政府。政府以此楼为基础,成立了设计产业园区管理基金会,基金会包括在这个园区中注册的飞利浦公司设计总部和埃因霍温设计学院,这两个机构给基金会出资成立,形成了政府、飞利浦、埃因霍温设计学院三家为主体的基金会(非盈利组织)的管理经营体制。

  运行模式:政府在这片占地15000多平米、四层建筑的主体大楼和附属建筑、中心广场组成的总建筑面积约为50000平米的园区中,投资建设了一个公共图书馆,是一个政府公益性财政拨款的机构,由公共图书馆与园区基金会又成立了一个新的基金会组建了在政府指导下,开展公共服务的材料中心库,设计师可以在这里参观学习,了解材料的发展和应用,还在图书馆定期举办各种材料推介活动、讲座等。材料库的材料样品每年有所更新。公共图书馆根据设计园区的特点,建立了设计图书馆,从而保障了政府资金进入设计产业园区的通道畅通。

  设计产业园区以基金会的管理模式,资金来源主要是园区空间的出租租赁费收入。首先一层的临街空间都出租给品牌店、时装店和餐馆、超市等,既方便了园区的需求,又产生了很好的经营收益,其他空间则出租给设计公司。由于基金会的经营方式较企业灵活,同时拥有产业基地的产权,没有房租的压力,可以给予入驻的公司以优惠条件。基金会的收益又有计划地接入到园区的维护建议、升级改造,各项推动活动之中,形成了园区的良性循环。总结其经验就是政府出地,建立非盈利的基金会社会组织管理,引入大型设计机构参与,形成政府、企业、院校等机构合作共建的机制,以园区的物业系统经营为主要收益,政府资金为公共活动辅助支撑,形成设计产业园区的自身发展,带动当地设计产业的整体水平提升。

  (二)科技创新发展的典例:美国硅谷

  基本情况:硅谷 (Silicon Valley) 地处美国加州北部旧金山湾以南,早期以硅芯片的设计与制造著称,因而得名。后来其他高技术产业也蓬勃发展,硅谷的名称现泛指所有高技术产业。硅谷自形成始在美国的高技术领域一直处于领导地位。在地理上,硅谷起先仅包含圣塔克拉拉 (Santa Clara) 山谷,主要在圣塔克拉拉县和圣何塞 (San Jose) 市境内,之后逐渐扩展,也包括周边如圣马刁县 (San Mateo County),阿拉米达县 (Alameda County) 的一部分。硅谷不是一个地理名词,在地图上一般不做标注。

  运行模式:硅谷的形成与发展得益于诸多因素:技术发明在一地的汇聚;地处硅谷和附近的大学所提供的大量受过良好训练的工程师;国防需要提供的充足经费;风险资本提供的人际网络以及早期斯坦福大学的高瞻远瞩。

  1.早期无线电和军事技术的基础。旧金山湾区在很早就是美国海军的研发基地。1909年,美国第一个有固定节目时间的广播电台在圣何塞诞生。1933年,森尼维尔 (Sunnyvale) 空军基地(后来改名为墨菲飞机场)成为美国海军飞艇的基地。在基地周围开始出现一些为海军服务的技术公司。二战后,海军将西海岸的业务移往加州南部的圣迭戈,国家航天委员会(美国航天局 NASA 的前身)将墨菲飞机场 (Moffett Field) 的一部分用于航天方面的研究。为航天服务的公司开始出现,包括后来著名的洛克希德公司 (Lockheed)。

  2.斯坦福工业园 (Stanford Industrial Park)。二战结束后,美国的大学回流的学生骤增。为满足财务需求,同时给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斯坦福大学采纳Frederick Terman的建议开辟工业园,允许高技术公司租用其地作为办公用地。最早入驻的公司是1930年代由斯坦福毕业生创办的瓦里安公司 (Varian Associates)。Terman 同时为民用技术的初创企业提供风险资本。惠普公司是最成功的例子之一。在1990年代中期,柯达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也在工业园驻有研究机构,斯坦福工业园逐步成为技术中心。

  3.硅晶体管。1956年,晶体管的发明人威廉·肖克利 (William Shockley) 在斯坦福大学南边的山景城创立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1957年,肖克利决定停止对硅晶体管的研究。当时公司的八位工程师出走成立了仙童 (Fairchild) 半导体公司,称为“八叛逆”。“八叛逆”里的诺伊斯和摩尔后来创办了英特尔 (Intel) 公司。在仙童工作过的人中,斯波克后来成为国民半导体公司的CEO,另一位桑德斯则创办了AMD公司。

  4.风险资本 (Venture Capital)。从1972年第一家风险资本在紧挨斯坦福的 Sand Hill 路落户,风险资本极大促进了硅谷的成长。1980年苹果公司的上市吸引了更多风险资本来到硅谷。Sand Hill 在硅谷成为风险资本的代名词。

  5.软件产业兴起。除了半导体工业,硅谷同时以软件产业和互联网服务产业著称。施乐公司在Palo Alto的研究中心在OOP(面向对象的编程),GUI(图形界面),以太网和激光打印机等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现今的许多著名企业都得益于施乐公司的研究,例如苹果和微软先后将 GUI 用于各自的操作系统,而思科公司的创立源自将众多网络协议在斯坦福校园网内自由传送的想法。

  (三)城市园区发展建设的典例:韩国东大门设计广场

  韩国成立了首尔设计基金会(财团),负责执行和实施具体设计促进工作、设计活动组织、设计产业园区建设、管理等工作(功能类似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机构成立于2007年首尔申办“世界设计之都”(WDC)之后,其下属部门负责管理、运作东大门设计广场。

  基本情况:东大门设计广场,核心标区和分布于首尔四个项区不同功能的设计支援中心:(1)位于西北长源洞DDP大楼内的创意设计产业园;(2)位于东北部九老地区的中小企业创新产品设计推进中心;(3)位于西南蔴浦弘益大学周边的青年大学生创业与设计教育的园区中心;(4)位于江南的时尚创意街。这四个基金会(财团)的分中心,重点是打造环境,在区域内形成产品交易市场。

  运行模式:长源洞DDP大楼内的创意设计产业园,是一个汇聚了近50家设计公司的自主原创设计产品的交易市场。每个设计公司租用4.5—9平方米不等的空间,主要是形成集聚效应。开展设计产品的订货交易。同时在这里还建设了模型制作室、印刷工作室、图书馆和产品集中展示销售区等公共服务空间。推广入驻设计企业的产品,加快流转。

  韩国设计中心总面积46945平方米,是座地下4层、地上8层规模的建筑。是韩国设计产业振兴院(KIDP)的总部所在地。韩国设计中心是设备齐全的设计信息中心,拥有设计体验馆、设计孵化器 、e-设计学会等各种设计支援设施。这里形成的设计协会及团体,设计公司一起坚固地做信息网,肩负着韩国设计产业的前进基地的任务。

  (四)智慧型产业园区建设的八大要素

  从创新创业的特点出发,充分认识到运用设计方法的创新制造业是智慧产业,要尊重其规律,重在构建软件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招商的对象是提供公共服务的支撑企业。从智慧型产业对园区的需求入手来分析园区的建设内容、服务对象和经营组织。从建设、运营、管理、组织创意设计园区的经验和对国内外同类园区的分析研究,总结起来智慧园区建设的重点是公共服务条件,而不再是以土地和硬件条件为主。入驻园区的创意、创新、创业企业,一是需要资源共享,二是需要技术支撑,三是营销平台,四是品牌提升,五是工作环境。因此,我们总结了创新创业型产业园区建设应具有“八大要素”:

  1.专业运营机构。园区运营必须成立一个专业化水平高的运营机构,这个机构应是政府支持的,并在政府领导下,同时对设计产业十分熟悉,对设计产业园区战略发展有规划、有思路的团队,能够统筹整个园区的发展方向和经营工作,真正起到政府、设计公司、市场三方对接的枢纽平台作用。

  2.产业培育空间。智慧型产业园区,产业培育孵化空间是必不可少的。要有一定的空间面积。引入各种智慧型的产业链上的各种企业、机构。

  3.基础技术平台。设计产业园区的特点和特殊需求,就是公共技术平台。包括:实验测试、中试基地、科学研究、技术支持、模型制作、快速印刷等。

  4.资源交易市场。设计服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作为新兴的战略型产业,是重要的生产型服务业,因此,创新交易市场是服务产业发展、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的对接融合、科技成果转移、跨界知识集成、创新产品推广、金融投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支持、人才交流所必不可少的要素市场。

  5.人才培养基地。智慧型产业包括设计、科技、文化创意产业等,是以创新为基础的创意性产业,是基于个人创造、创造力,通过跨界知识集成,实现创新具有影响力和引导消费的服务产业,人才是设计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要构建学习型的知识培训体系,不断提升、完善从业者的知识和实训水平。

  6.会议展示场馆。一个设计产业园区要能够担起对某一区域产业发展的引领,能够很好的培养当地设计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不断提高新水平和能力,建设一个高水平的会议展示场馆十分重要。用于沟通交流,提高园区知名度。

  7.宣传推广平台。园区品牌塑造,宣传是关键,提高知名度必须要加强宣传。建立宣传推广阵地。如自己的网站、刊物。组织大赛、吸引媒体。扩大宣传影响力。

  8.休闲生活环境。“创意产业是以个人的智慧,通过知识集成创造财务的产业”,人是设计创意的核心,因此,智慧产业园区的整体环境布局,服务布局,都要围绕人、围绕创意人来建立。应包括:餐饮、休息、交流设施,有条件的还应建设人居条件和社区服务。

  

  

  四、北京智慧型园区发展的典例:北京751D-PARK

  751厂(现称北京正东电子动力集团)始建于1954年,建成于1957年,是我国“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156个大型骨干工业项目之一,由原民主德国援建,是中国156个首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为国防工业,周边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动力产品。 2003年煤气厂按照市政府能源结构调整的要求退出运行。2006年起,利用煤气厂厂房、设备设施,工业资源再利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立了751D-PARK设计产业园,使正东集团形成了能源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两大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751文化创意产业经过十年的发展,走出了适合自己的独特发展模式和道路,成为老工业基地空间更新的典范,基于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以北京市城市规划修改为契机,依托751现有工业遗存和厂房空间,推动园区整体详细控制性规划的落实,加快重点项目的改造升级,提升文创发展的承载能力,开启智能化园区建设,打造新型创意空间,是一座集中体现了“智慧园区建设八大要素”的园区,创建具有重大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创新综合示范区。形成创新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创新的先行者和实践者。

  (一)以工业设施创意开发利用诠释老工业遗址文化复兴

  751对工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以保护工业遗址为前提。遵循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保护、利用、稳定、发展”的建设方针,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的空间感,保留工业时代记忆。老工业设施设备的保留,也保证了厂区建筑风格对创意设计产业的吸引力。

  (二)传统能源产业与文创产业互补支撑的良性循环

  正东集团能源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培育和发展的保障,正东集团能源产业的发展,有效反哺文化创意产业,使得文化创意产业可以重长期效益,着力打造品牌,严格筛选入驻企业,保持品牌的自主性。文化创意产业为正东集团包括能源产业打开了国际化的视野,能够为能源产业注入新鲜血液,并有效推动国企转型发展。

  

  

  (三)文创园区运营与国企转型升级同步互动

  1.经营模式由空间经营为主向场馆场地和文创内容经营并重转变。751自发展初期到当下,从园区的改造升级到空间租赁再到产业的发展,均由正东集团对园区进行自主经营。集团在创意产业的经营方向,从初期的以空间经营为主,逐步向场馆场地经营和文创内容经营并重转变。

  2.自我经营发展模式、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为国企改革提供了有效的支撑。由于751的独特发展模式,在能源产业发展的带动下,751已经形成能源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地产服务业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不仅对园区发展转型升级提供了有效支撑,同时也为国企改革过程中,部分退出企业的人员接受与安置提供了更多的转岗就业的途径。

  3.智慧型园区建设发展,进一步促进国企发展转型升级。经营理念上的优势:在改造原有工业遗存的同时,集团在创意产业的经营方向,从初期的以空间经营为主,逐步向场馆场地经营和文创内容经营并重转变。

  设计主题的定位优势:751园区就紧紧围绕设计这一主题,积极开展国际间的文创产业交流,着力推动设计产业与市场的对接,扩大园区在创意设计方面的集聚效应和品牌影响力,建设集展示、发布、交易、互动体验、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国际化、时尚化、高端化、产业化的文创集聚区。

  人才引进和培育的优势:在创意产业人才的引进上,正东集团通过与高等院校对接,引进了数位来自重点院校的优秀人才。同时,通过进行院校培训、专家授课、同业交流、高端论坛、国内外考察等形式,注重对创意人才的培养。

  4.园区发展与“双创”紧密结合,促进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理念的提出,751D·PARK紧紧围绕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政治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依据北京电控“一二三一”战略,关于加快产业改革发展、深化改革调整、创新体制机制等目标,紧密结合“互联网+”战略,大力发展“众创空间”,以科技和服务为双轮驱动,为园区入驻企业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孵化环境,不断优化园区服务模式和经营模式,使文化创意产业内容经营取得突破性发展。

  751联合极地创新中心,设立了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港,汇聚全球高端人才落地朝阳创新创业,以751极地国际人才港为中心,通过联动三里屯、大北窑、望京多个众创空间载体,形成国际优质高端人才落地朝阳、实施高端创新创业大趋势。通过“资金+服务+产业落地”三位一体的模式,联合专业服务机构,搭建政策资源、服务资源和企业资源的开放协作平台,以国际大师和专家、国际企业进驻朝阳创新实践为总体目标,建设面向国际大师专家的高端创新孵化示范区,打造创新孵化的新通道和新平台。

  

  五、政策建议

  (一)完善标准,推出示范,推动智慧型产业园区的健康发展

  要重视智慧型产业园区建设的研究。推动智慧型产业园区建设,首先要完善标准,推出示范。伴随着非首都产业功能的疏解,北京制造业去制造化的进程,大量制造业的空间向智慧型产业园区转型。如:我们调研过的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首钢文创产业园区、北重产业园区、里锦纺织时尚园区等等。为避免传统的文创园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出现的园区建设变相成房地产开发问题,应尽快制定智慧型产业园区的指导性标准,推广751这样一批创意设计园区的成功经验,推动智慧型产业园区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政策引导,增强智慧型产业园区的市场运营能力

  加强政策引导,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智慧型产业园区建设,可采用PPP公私合作模式、投资共建、委托管理运营等方式,规范化、专业化的建设园区,让园区真正发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作用。

  (三)管理创新,资源共享,推进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强化改革意识,推出新举措,破解传统管理模式、制度、机制对创新发展带来的桎梏,转变传统的大型仪器协作的模式,让沉睡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园内企业的专业分析仪器、设备有效利用,集中在园区建设市场化公共服务平台,让国有资产发挥最大效能,让设备仪器专业化服务于创新创业。

  (四)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提升智慧型产业园区的专业化水平

  提供工作条件,支持行业协会、专业学会等社会组织进入智慧型产业园区,发挥专业指导和行业组织的作用,让社会组织成为智慧型产业园区专业发展的枢纽,鼓励和帮助学会组织构建服务交易平台,人才培养平台,提升园区专业化水平。

  (五)发挥首都教育、科技优势,加强园区人才培养和集聚

  支持大专院校在园区建立实训基地,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在园区创办企业,以园区为平台,以企业化方式,对外转让技术、提供科技、设计服务,避免个人转让和技术服务行为带来的产权不清,地方经济收益受损的问题。

  (六)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增强园区创新资源的活力

  开展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试点,提高科研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自主性。支持第三方服务机构等主体开展知识产权资本化运营,推动科技成果服务于产业创新。支持园区,让创新资源在园区平台上活跃起来,充分利用信息化、大数据、互联网,解决交易低迷的问题。

  (七)政策引导,业态升级,创新产业园区服务新模式

  通过政策引导、业态升级调整、空间资源挖掘、改造提升等多种方式,统筹利用现状楼宇变量、梳理调整利用零散用地、低效空间、拟建项目增量和大院内部存量等空间资源,推动建设一批智慧型产业园区。因地制宜引导创业服务集聚发展。鼓励北京各区域围绕自身比较优势,结合产业发展、资源禀赋等条件建设服务集聚区。由工业企业转型智慧园区,在土地性质和规划,在用水、用电、用气等收费上,要作出重新认定和标准划分,让园区的活力充分发挥。

  (八)探索体制机制改革新高度,促进首都创新经济的驱动升级

  集聚发展带动效应,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首都科技创新中心主阵地,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辐射力和成果转化服务能力。政府部门在园区建设上要加强协同,聚集支持,发挥本部门的工作优势,构建一体化政策去落实,避免重复和短缺,做到工作无缝链接。以首都创新资源和活力辐射带动区域合作统筹规划和载体建设进程的同步化对接、产业落地和后续服务的全程化衔接,加快形成项目梯度辐射、领先模式辐射、区域品牌辐射为动力的区域经济合作体系。

  

  课题负责人:

卞留念 宋慰祖

报告执笔人:

宋慰祖 徐 荧

课题组成员:

贾 楠 周 元 申金生 种 明 许 平

徐 荧 方李莉 曾 辉 张振军 刘 建

殷培红 秦君静 秦晓燕 于 欢 王 臻

曲 宏 安 林 武晓鹏 彭支援 余 博

隋海鹰 陈巴黎 丛 巍 闫 萍 赵津蒙

刘春刚 王果儿 韩 亮

(BJCC-CQH/HQ)

  版权申明

  来源:本文刊发于《北京文化创意》杂志,欢迎分享。

  【文创前沿】微信公众号将会为读者更多地推送文章和资讯,更及时地传递相关政策,追踪业界动态,解析创意案例,分享理论成果,弘扬人文精神,旨在助推文化繁荣、文创发展!

  欢迎投稿

  微信公众号:【文创前沿】

  投稿或合作邮箱:bjcc0820@163.com

  全国邮局订阅杂志:邮发代号 82-778

  杂志订阅请联系:010-82060580/ 82062366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