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杏仁诊所”看病|第一财经中国最佳国际创业者

  本文作者:王思琪 王悦

  编辑:孙祺

  简介:

  • 创业人物:沈扬,马丁医生(Dr. Martin Shen),澳籍华裔

  • 创业行业:移动医疗

  • 创业地点:上海

  创始人故事:

  杏仁医生联合创始人、CEO。马丁出生在新西兰,在澳大利亚长大,16岁进医学院学医。曾任前联合国维和部队军医、澳大利亚全科医生、西门子医疗信息服务业务发展总经理、iSoft集团(CSC医疗系统)亚太区解决方案和临床总监等。

  2012年,马丁在为身患重疾的父亲在互联网上搜索全球范围的医疗资源时,萌生互联网医疗创业的想法。杏仁医生不仅是医患沟通管理工具,医生可以通过平台提供随诊、跟踪、交流并进行相关检索功能。2016年7月,全国首家杏仁门诊在沈阳开业。杏仁医生从一个医疗工具,到成为医生的顾问和伙伴,再到成为医生的业务平台,从线上到线下打造了医患闭环。

  投融资情况:2014年4月,杏仁医生获光速中国百万美元种子轮投资。2014年8月,杏仁医生完成500万美元A轮融资,由红杉资本领投、光速创投跟投。2015年7月,获方源资本领投2亿元B轮融资,红杉资本和光速安振中国跟投。

  “我们选择了一条更艰难、更长的道路。我们希望能改变整个中国的医疗保健。”移动医疗平台杏仁医生的联合创始人沈扬说。

  这个野心不小。目前,杏仁医生已是中国最大的私人医生执业平台,它能让患者在线上直接问询,医生还可以通过该平台提供随诊、跟踪、交流以及相关检索功能。同时,它还正在线下搭建自己的门诊。截至2016年年底,杏仁医生实名且执业认证医生数已超42万,覆盖了中国2万多家医疗机构。

  沈扬本人就是一名医生,出生在新西兰、在澳大利亚长大的他,16岁进医学院学医,曾任前联合国维和部队军医、澳大利亚全科医生,同时,他也在大公司有过管理经验:先后担任西门子医疗信息服务业务发展总经理以及iSoft集团(CSC医疗系统)亚太区解决方案和临床总监等。“这些经历给了我成长为管理者和领导者的机会,也对我的整个职业生涯起到帮助,教会我如何成为一名企业家。”沈扬说。

  在结束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的反恐工作后,26岁的沈扬回到了中国。“我仍然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而中国是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市场,这既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坏事。从整体环境看,它可能有着最复杂的环境,但这也提供了最大的机会——创造新模式的机会。”沈扬说。

  的确,在中国10多年的经历让他见证了这里的巨大变化,尤其是随着互联网及智能手机的兴起,一些颠覆传统行业的运作模式陆续出现。

  不过真正促使他产生创业想法,并将移动互联网与医疗行业联系起来,源于2012年。那一年,沈扬的父亲被诊断为胰腺癌晚期,预期寿命只有3至6个月,当时沈扬在互联网上寻找治疗方法,但他发现能够找到的有用信息并不多。“作为一名医生,你从来没有亲身经历过这种事,直到成为病人,站在病人角度,我在全球范围内搜索,并与一些专家探讨,才寻找到治疗父亲的正确解决方案和正确的治疗方案。”

  国外的医疗业已形成了一套问诊体系:一个全科医生在了解了病人的病情之后做初步判断,如果需要进一步的诊治的话,就会为他直接推荐另一名医生,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专业的诊治——这种在国外非常普遍的转诊制度,几乎很难在当时的中国看到。沈扬看到了机会:由于人口基数大,中国每千人医师数以及护士数量不足,而优质医疗资源又集中在了大城市中,这形成了普遍存在的看病难的问题。

  事实上,杏仁医生的前身是一款名为“看处方”的应用,主要用于患者做自我健康管理。但是沈扬他们很快就发现,根据中国目前的情况,在大众健康这门生意中,医生还是一个无法绕过的角色。

  所以,医生这一群体成为2014年正式创立的杏仁医生的重点,这也是杏仁医生与其他移动医疗平台最大的一个区别。它能通过线上平台,匹配病人和医生,帮助医生提高医疗保健问诊效率。而2016年7月,随着首家杏仁门诊在沈阳开业,杏仁医生也打通了线上线下,形成了医疗业的闭环。

  为了进一步吸引医生群体,从2016年9月起,杏仁医生还面向中国核心城市发起了杏仁门诊合伙人招募活动,设立门诊建设共建金,医生可以向共建池注资,杏仁医生也从最初的单纯的医患沟通管理工具,升级成为医生的业务平台。今年初,杏仁选择上海、成都、深圳、广州作为第一批杏仁合伙人门诊建设的城市,并在3月份发起正式招募,一个月内,已有243名医生签约成为门诊合伙人。

  杏仁医生的模式创新也迎合了中国的新医改进程,多点执业、在职医生开诊所等政策相继开放,似乎预示着体制内的医生将走向体制外。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进一步加大家庭医生群体的工作要求,计划到2020年,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当然,医生固有的一些职业观念、以及福利、权责等方面如何分配等问题也是杏仁医生面临的挑战。“肯定不会比任何一个门诊差,但我们的成本一定也会低得多。”沈扬说。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