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赖住别墅、开宝马,平台竟这样让他还钱……

  国内,目前绝大多数网贷平台的借款逾期信息无法进入征信系统,即便进入征信系统,只会影响到借款人乘坐高铁和飞机、入住高端酒店等,对其生活影响相对有限。

  当前,网贷机构的坏账风险正在聚积。如何催收成为减少坏账的重要一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从事第三方催收的法人单位数量已超过2000家。

  围绕着催收,暴力、骚扰等质疑挥之不去,但硬币的另一面,一批借款人恶意欠款。

  近日,国内一些城市拟出台催收规范,包括每天催收电话不得超过3个,催收应在工作时段进行,在借款人相关人员拒绝提供协助后严禁骚扰其亲朋好友以追问借款人下落等条款,引发争议。

  多位网贷行业人士记者表示,拟出台催收规范的出发点很好,但部分条款不具备可操作性。如何在规范催收与打击恶意欠款之间找到平衡点,还需要多部门联动以及失信惩戒体系的完善。

  女性电话催收为主

  某网贷平台催收业务负责人李雷(化名),85后,身材清瘦,背双肩包,有亲和力。这样的形象很难与一般人想象中的催收工作联系在一起。

  李雷告诉记者,在催收业务中,九成都是电话催收,只有不到一成是上门催收。一方面,大多数借款额度不高,借款人分布在全国各地,如果上门的话成本过高;另一方面,上门催收容易引发冲突。只有当欠款额较大且借款人有相应偿还能力时,才会上门。

  “做催收的女生远多于男生。”李雷介绍。这很像是客服工作,主要就是给逾期借款人打电话提醒还款,女性更为耐心,而且借款人接到女性电话愿意继续交谈的几率远大于男性。

  捷越联合首席风控官王晓婷表示,网贷催收行业也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面对失信借款人,催收是确保投资人资金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但由于催收市场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催收公司缺乏监管约束,因此低劣的催收手段不断“升级”,让整个行业的声誉受到负面影响。

  一位90后催收业务员“鲸鱼”告诉记者,上门催收经常找不到人,主要就是靠打电话,做得好的每个月提成有上万元,工作秘诀就是“勤奋,加班”。“有同事从每天早上九点上班开始,经常打电话到晚上九十点,上个月提成超过2.5万元。”

  “您好,我是XX公司的催收人员,工号是XX,你在平台上借款xx元,逾期xx天,请您及时还款,否则会影响你的信用。”这是大多数催收业务人员的说辞。李雷告诉记者,催收工作有相对标准的流程要求,相应的通话记录会录音以备抽查。

  不过逾期借款人普遍不会被这样的话打动,成功的催收是一场心理战。一个典型的案例,李某名下有一栋别墅,时常出国旅游,名下有宝马轿车和哈雷摩托,这样的借款人,在网贷平台上借款6万元后拒绝还款,且本人电话无法接通。催收公司通过技术手段发现李某另一个手机号,并通过音色比对确认为本人,但他仍拒绝还款,并拒接电话,不回短信。催收公司通过其好友了解到李某有欠钱的习惯,但比较在意其女友。通过联系到其女友告知李某拖欠贷款一事以及影响,最后由李某家人出面还清贷款。

  “当借款人联系不上或者关机时,联系其家人或一天多次联系是比较常规的操作手段。”一位网贷平台业务负责人介绍。借款人下载借贷APP借款时,普遍会被要求上传通讯录乃至近三个月的通话记录,当借款人联系不上时催收人员会联系其家人代为提醒或偿还。

  深圳互金协会管催收:费用不得超过本息40%

  5月4日,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下简称“协会”)下发《深圳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催收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稿)的通知(下简直“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全文共7章41条,于2017年6月10日前征集书面意见。

  值得注意的是,在征求意见稿中,协会明确提出,网贷平台不得以催收费等各种名义变相收取高额费用,催收费用总额不得超过借款人应付本息总额的40%;同时协会提指出网贷平台同一天催收不得超过3次,并提出十项“严禁”,包括严禁催收机构在任何非正常时间段进行催收;严禁使用电话、短信或匿名电话等手段重复不断地侵扰未清偿债务的借款人;不得使用邮寄明信片的方式就债项催收与借款人进行沟通;在借款人之外的相关人员明确拒绝提供有关信息及对债项催收提供协助之后,严禁催收人员骚扰债务人的咨询人、家人、同学及朋友,以追问有关借款人的下落或联络方式等。

  借款人为学生的,还严禁以下催收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进入校园进行催收;在上课时间进行催收;向借款学生所在QQ群、微信群等社交平台发布催收信息;向非第二还款来源方的借款学生的家长、亲属、同学、朋友等发布相关信息或催收;向第二还款来源方无还款法律责任的亲属、朋友等采取的任何催收行为;公开张贴欠款大字报;胁迫拍摄并公布“裸照”;非法暴力催收以及其他干扰借款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催收行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网贷之家

  我们其它小伙伴

网贷投资你中过雷吗?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P2P网贷平台?

财姐为你专业评测理财平台,赶紧关注财姐社区吧。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