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的第三支柱何时发挥真正支撑作用?专家们这样看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的第二第三支柱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近期,关于养老金入市的消息和分析层出不穷,养老金投资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日前在上海举办的第八届富国论坛上表示,目前我国养老金资产共75000亿左右,占GDP的10%,虽然相比2010年4%左右的占比实现了较快增长,但规模还是很小,仍不足以应对即将到来的老龄化高峰期带来的挑战。

  【第三支柱能支撑吗?】

  据介绍,中国目前采取的是三支柱养老金制度,该制度的核心思想在于合理分担国家、企业和个人养老责任。第一支柱是国家着力发展的基本养老保障,第二支柱是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举办的企业年金,第三支柱是个人购买的商业养老保险,也就是个人养老金。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三个支柱的发展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第一支柱承担了大部分养老责任,而第二支柱发展相对滞后,第三支柱更是尚未真正建立。

  以美国为例,其在第三支柱个人帐户规模就达到了7.3万亿美金,占养老金总资产的33%,虽然这其中包括了第二支柱中退休或离职后转到个人养老金帐户的部分,但这样的规模相比较中国而言已算巨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的第二第三支柱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富国基金养老金投资部总经理黄兴建议,要促进我国第二第三支柱的发展,必须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并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来鼓励民营企业私营企业设立企业年金计划,还应尽快推出中国版的个人退休账户,特别是通过税优来鼓励个人储备养老金。

  而胡晓义认为,要应对老龄化高峰期,除了不断扩大覆盖面,不断增加交费的人群,更应该做的是通过资金的投资运营来实现保值和增值。他说:“应该大力发展养老金的专营公司,突破现在分业经营局限,重新构建体系构架,将一些居民储蓄引导到长期的养老金投资上。目前,遍地可见的都是短期的诱惑性非常强的一种理财设计,而长期稳健的投资产品设计并不够。我们需要通过大力发展养老金的专营公司,把各种有益于、有利于养老长期准备的金融产品做出清晰的标准,如专营公司来投资运营,然后再给予优惠政策。”

  【权益类资产是毒药吗?】

  “权益类资产,也就是股票,对于养老金来说是不是毒药?”针对养老金投资,黄兴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基金资产净值的30%。如此看来,这一比例的确不算高。这样比例的设定,可能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存在较高的波动性,按年度的波动率来看,我国高达50%-60%,美国只有20%左右。

  但实际上,从长期来看,投资权益类资产并不一定就亏。数据显示,从2014年往前推这十年,国内各类资产的年化收益率表明,股票市场的收益率要远高于债券。同时美国更为长期的数据也显示,过去通胀的80年间,通胀年化只有3.1%,美国短期国债3.7%,长期国债5.5%,公司债5.9%,而大盘股10.4%,小盘股12.6%。

  因此,黄兴认为,权益类资产绝对应该是养老金配置的重要资产,并不应该谈股色变。同时他还建议,可以适当放松对养老金投资范围的限制,将黄金、房地产、ABS、国债期货以及海外市场纳入到可投资范围中来,以降低投资风险,提高养老金投资收益。

  但投资范围放宽,监管肯定要跟上。胡晓义指出,养老金投资的管理,应该实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为主,各金融行业监管部门参与的协同监管体制,如有条件还可设立专门的养老基金投资监管机构。

  【个人可以有选择权吗?】

  在我国,对于个人而言,养老金似乎是一个不用考虑选择的产品,更多的是统一运作。而在美国,养老金自主投资选择的权利是比较大的,希望选择什么样的养老金产品、构建什么样的投资组合都是由受益人来决定的。

  “我们参与了一个养老金计划,但不能把握我们投资运营的这种权利和风险偏好,我们也没法去根据我们自己的偏好去选择我们需要的产品。”黄兴解释道,“一个企业也好,机关事业单位也好,员工的年龄结构差别是比较大的,有刚刚入职的年轻人,也有快退休的老年人,风险偏好是不一样的,风险的承受能力也有差距。如果统一运作,那选择什么样的风险偏好产品或者是一个什么样的投资组合呢?当然就会最终选择风险最低的这一类、就是快要退休的员工偏好来运作,这对于年轻人来讲是有点不公平。因为年轻人的养老金可能会累计30年,那就可能选择预期收益高的产品,可以承受它的短期波动。”

  黄兴建议,可以尝试给受益人几个相对不同的产品或者投资组合,风险偏好和预期收益都不同,供其选择,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照顾到不同人群的风险偏好。

  作者:张杨来源上观新闻)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