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2017全国政信金融投资交流会”在京举办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国非公立医院超过1.6万家,同比增长超过13%,数量已超公立医院,全国非公立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同比增长超过17%,呈现出连锁规模化扩张、专科多元化发展态势,与公立医院互补、协同的多元办医格局已经形成。

  社会资本办医在中国是大势所趋,前面的障碍门槛正在排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是我国医疗改革的大目标。在这个大目标下,完全依靠公立医院为13亿人口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显然是不匹配的。医改方向是在坚持公益性的前提下,走出第三条道路——PPP模式。在政府资源和投入不足时,导入社会资本,形成政府、社会资本多种形式的合作,即社会合作型企业介入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这是目前的选择,也可以说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

  为进一步加强企业界人士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促进政信金融领域的健康发展,2017年6月21日,由中国投资论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投资促进会(简称PPP促进会)主办,其核心成员单位国投信达(北京)投资基金集团有限公司支持举办的第七届“2017全国政信金融投资交流会”在京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以“医疗PPP需求显现,或成非公医疗发展最佳模式”为主题,特别邀请到无锡市招商局李主任、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宋总、中国财政杂志社孙总近十余位嘉宾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分享。

  在我国,良莠不齐的非公立医疗机构一直在质疑和掌声、批评和赞誉中成长,在夹缝中生存。但近几年,也不乏一些大型的非公医疗机构建设扩充。这些医院呈现出细分化、专科化的特点,纷纷通过建设自身专科能力,来打造差异化的服务品牌。

  会议伊始,国投信达代表就以上内容率先做出发言,他指出“随着分级诊疗制度推行力度加大以及医联体试点建设的全面推进,非公医疗的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与康复、护理、养老、旅游等领域正在深度融合。在中国的大环境下,健康产业是核心产业,在今后的几十年都是刚需市场,所以涉足非公医疗的企业应该关注与健康医疗产业有关的整个产业生态建设。首先,医疗服务人命关天,政府应完善对项目的标准制定与监督管理。医疗业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医生提供医疗服务时若与经济挂钩,病人根本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政府在准入PPP项目时,要规范并加强管理其从诊断、检查到治疗的医疗服务过程,确保病患自身的利益不受侵害。这需要一套严格的标准制定与监督管理体系。其次,政府要制定合理的优惠政策保障并促成项目建设。PPP项目的落成与否,与政府的政策密切相关。降低民营医疗机构的准入门槛,在各项税收上予以优惠,对民营医疗机构房屋建设、设备购置及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积极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逐步改善其自身发展能力,从而促成项目落地。”

  在接下来的讨论环节,来自中国经营报的范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观察发现,“医疗PPP模式席卷全国,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方式,政府在管理与操作层面仍应慎重,为其承担应有的责任。政府要明确在项目中承担的义务,以确保项目正常运行。比如,灵活转变资金投入方式,适时加大或缩减投资力度;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和良好的国内资本市场,保证PPP项目的合法利益及贷款融资;杜绝一切不合理不合法的违约行为,保障项目的运行。”

  PPP促进会的孙秘书长补充道,“‘看病难’是老百姓在医疗中碰到最多的问题,而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便是医疗资源的匮乏。今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明确提出引导社会资本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参与医疗、养老服务等行业。‘医疗PPP’,让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涌入整个医疗市场,为解决医疗资源不足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一组来自国外的数据显示,加拿大医疗PPP项目占比达49%,英国的也达到了19%,而我国医疗PPP项目占比仅为5%。对比发达国家医疗PPP项目的占比,未来中国医疗PPP存在10倍以上的空间。”不难看出,医疗PPP项目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从项目的牵头到落地,政府既是裁判员也是比赛选手,不仅兼顾标准制定与监督管理,并且要负责项目建设与运作实施。

  本次分享会在友好和谐的气氛中圆满结束。与会嘉宾对本次分享会的成功举办给予了高度肯定,一致认为国投信达实力雄厚,实操经验丰富,具有敏锐的预见性和洞察力,是难得的合作伙伴,同时也愿将国投信达介绍给其他合作方,彼此相互学习,共同谋划发展蓝图。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