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底机构创业板 策略风向

  7月17日,创业板指大幅收跌5.11%。随着中报行情逐步展开,由于业绩表现的不尽如意,部分公司频繁出现股价“闪崩”的现象。

  事实上,基金扎堆“闪崩股”的现象并不少见。譬如权重股温氏股份(300498.SZ),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共有富国基金、易方达基金等28家基金公司的51只基金产品合计持有温氏股份6146.2万股,持股占流通股比例为2.06%。

  然而在7月13日披露业绩预报后,温氏股份连续两日下跌。7月21日,温氏股份收报19.71,较3月31日26.45元的股价下跌了25.48%。如果在此期间前述机构的持仓没有变化,那么浮亏已达4.14亿元。

  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近期在某机构内部会议中,就对创业板行情表示谨慎。

  追踪机构动向“近期与机构投资者接洽时很多都认为现在创业板的风向在转,而且创业板之前受到热捧的一些龙头公司,现在多多少少都出现了问题。”7月21日,某创业板公司董秘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7月以来,对于创业板公司而言,经历过股价大幅下跌或“闪崩”行情的不在少数,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发现,“闪崩”个股的背后还隐藏着很多机构逃离的身影。

  7月18日,同花顺(300033.SZ)就出现了龙虎榜上前五大卖出席位全是机构的景象。数据显示,当日卖出前五机构席位合计卖出额为1.59亿元,其中排名第1位的机构卖出额为4406万元。

  实际上,当日同花顺的股价以跌7.98%收尾,而前一个交易日则开盘跌停。

  一季度报告显示,同花顺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有汇添富移动互联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易方达科讯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两只基金上榜,分别持股399.09万股和270万股。

  根据7月20日汇添富移动互联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发布的二季度报告,同花顺仍是其重仓股,在前十大持仓中排名第6位,持股数量为449.09万股,与一季度相比增加了12.53%。而易方达科讯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则在二季度减持了同花顺60万股,减持后同花顺在其前十大持仓中排名第10位。

  数据显示,6月30日同花顺收盘报62.21元,与3月31日同花顺收盘价63.36元相差不大,但是7月21日收盘,同花顺股价跌至49.31元,较二季度末下跌了20.74%。

  若以此计算,二季度汇添富移动互联股票型基金新增持的同花顺50万股的浮亏为645万元,而一季度持有的部分浮亏5607万元;易方达科讯混合型基金二季度以来持仓同花顺的浮亏则为2709万元。

  不过,在机构逃离的同时,却也出现了少量的抄底现象。7月18日的龙虎榜数据显示,当日买入排名第1位的是招商证券深圳益田路江苏大厦证券营业部,买入额为8346万元,而排名第4位的机构席位买入了2950万。

  以7月21日收盘价计算,当日买入的机构目前已经出现小幅盈利,约为12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基金二季报的持仓情况中,对创业板的“抛售”情绪尚未充分显现。

  譬如汇添富移动互联股票型基金,一季度其重仓的创业板股票有同花顺和顺网科技(300113.SZ),二季度中重仓股还增加了创业板公司先导智能(300450.SZ),持有401.56万股,此外则增持了同花顺50万股,维持顺网科技持股数量1025.8万股不变。

  事实上,顺网科技也未能在此轮创业板下跌潮中幸免。在7月11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后,7月12日,顺网科技跌停,此后又连续3个交易日下跌,区间跌幅达到23.34%。

  但机构的“抛售”也在此后开始显现。7月12日龙虎榜数据显示,当日顺网科技卖出前四位均是机构席位,机构共卖出1.92亿元,其中卖出额最大的一家为9092万元。

  调研风向转变?

  “事实上创业板部分公司的高成长性已经被证伪,目前股价下跌的也比较严重。对于公司来说,有些机构相当于基石投资者,在业绩不及预期的情况下也会给我们压力。”7月21日,华东某上市公司董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在该人士看来,机构投资者已经对创业板此轮下跌有所预料,很多机构早就有调仓迹象。成长性价值是真概念,但创业板公司没有真正的高成长性公司,机构投资者认为整个中小创估值回归也是很自然的情况。

  事实上,在近期遭遇机构大幅“抛售”的创业板个股中报业绩均不及预期,尤以一些预亏预减股最为严重。

  数据显示,同花顺中报预报盈利,但净利润预计同比下降的最大幅度为30%,顺网科技净利润预计同比下降幅度在0~20%。

  而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期参与的某公司机构调研会上,不少机构投资者关心的直接问题仍然转向公司的业绩情况以及生产经营能力。虽然该公司还面对诉讼纠纷等问题,不过业绩能否达到预期仍是机构关注的要点。

  譬如机构投资者关注的该公司新的业务拓展方向、新的客户选取的问题;以及关注在存量市场背景下,上市公司的差异化竞争能力问题;还有分产品来看的毛利率是否改善的情况,产品的销售数据比较等等。

  而在该上市公司给机构的回复中,“经营正常”仍是一颗强大的定心丸,确保实业经营、稳步提升业绩是重心。

  不过也有上市公司在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沟通时表示,机构对当前公司股价的下跌并没有多加问询。

  华东某上市公司董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近期公司股价遭遇下滑后,机构来询问的反而不多,因为机构知道是因为市场环境和国家政策的导向影响,而不是公司自身出现了问题。”

  在另一位上市公司董秘看来,虽然公司今年业绩比去年大幅下滑,但是整个行业的市场行情都是如此,今年的业绩同比下滑基本不足为虑,因为目前的盈利水平已经在行业内领先。而且在与机构接触中业绩并没有成为被质疑的问题,业绩披露后的情况与之前相比仍照常。

  作者:姜诗蔷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