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解读】油气体制改革 顶层方案落地

我国首个油气改革顶层设计方案终于落地。5月21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放开上游勘查开采、完善原油进出口政策、向第三方放开管网等8个方面对改革做出了规定。可以说,深化油气体制改革,一方面可以加大优质能源供给水平,降低企业能源成本;另一方面,则有助于盘活油气行业生产要素,促进市场竞争,提升该领域国企效率并为民企带来更多机会。此次发布的《意见》在国内外能源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标志着中国油气改革正式揭开了序幕。

  

如果说“破垄断”和“引入竞争”是我国2015年和2016年油气改革的关键词,那么进入2017年,油气改革的时机成熟,开始全面推进。按照国家对能源领域改革的总体部署,2014年开始酝酿油气体制改革,2015年年底形成初稿,之后因分歧较大经历数次修改,终于在2017年落地,部署了8个方面的重点改革任务。可以看到,油气改革将完成油气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市场化再造,上游油服受益于民资准入,中游管网建造企业受益于管网独立预期,下游销售板块混改预期强。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一直在坊间争议的管网独立,这次明确写进了《意见》里,并且作为重头戏,已经先动了起来。

来自市场的声音普遍认为,这些内容充分体现了第三方准入的无歧视性以及油气基础设施逐渐剥离于销售的服务功能,有利于民营企业发挥市场化优势,进口更多具有价格优势的石油和天然气,提升管网利用效率,保证油气供给。

而油气领域长期诟病的上游垄断,也在此次油气改革方案中有了破解方法。

《意见》提出“实行勘查区块竞争出让制度和更加严格的区块退出机制”、“允许符合准入要求并获得资质的市场主体参与常规油气勘查开采,逐步形成以大型国有油气公司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的勘查开采体系”,意味着上游油气勘探领域的开放将取得突破性进展。

长期以来,我国石油天然气勘查开采这一被“三桶油”垄断的上游产业正式放开,将有利于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推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促进有效竞争,优化油气产品供给。我国政府对国内石油及天然气资源管控一直较严,油气业务主要下放至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大型国企,从而形成了较为封闭、垄断色彩较浓的行业格局。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全球油气供应面持续宽松,提升油气开发效率,加快与国际原油市场接轨,应允许符合准入要求并获得资质的市场主体参与常规油气勘查开采,逐步形成以大型国有油气公司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的勘查开采体系。之前煤层气、页岩气、致密气等非常规油气勘查开采已经部分向社会放开,而此次《意见》针对石油天然气体制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出要深化油气勘查开采、进出口管理、管网运营、生产加工、产品定价体制的改革和国有油气企业改革,释放竞争性环节市场活力和骨干油气企业活力。

可以预见,油气改革持续推进,将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引入更充分、更广泛的竞争,民企将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天然气价格逐渐降低,将促进我国天然气的应用,利好天然气发电、天然气交通等行业的发展。本次《意见》不仅对上中下游分别进行了横向整合,还试图让整个产业链纵向整合,彼此呼应在油气产业链有序向市场开放之后,预计到改革成熟期,至少将有上万亿元社会资本被拉动。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