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竟然病入膏肓,到底因为啥?!

  此前,根据每日新闻公布的7月22日至23日进行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相较于6月份,安倍的支持率下滑10个百分点至26%。调查还显示,56%的受访者表示不支持安倍政府,这一比例上升了12个百分点。

  

  对于这一结果,网友中拍手称快,觉得安倍即将下台的人有之;觉得安培不会受影响,依旧会继续执政的人亦有之。

  其实,这种争论真的没什么必要。

  因为当下的日本,早已是一个病入膏肓的癌症晚期患者,不论谁执政,都已很难改变这个结果。

  至于我为何会如此说日本,这还得从当年的“广场协议”讲起。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简称G5)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议”。

  而“广场协议”的签订,亦为日本当下的“病入膏肓”埋下了重要伏笔。

  有些网友想必要问了:“如果广场协议对日本的负面影响真这么大,为何当年的日本政府会极力支持这个计划,难道日本是傻子不成?”

  日本当然不傻,只不过,当巨大利益摆在眼前时,日本的贪念最终战胜了理智,这就好比当年的“侵华战争”,别人觉得不可能的事,日本就敢去“赌”。

  而这种以国运为筹码的赌博,一旦输掉,那就是万劫不复。

  很显然,在“广场协议”一事上,日本再次赌输了。

  事实上,在“广场协议”签订之前,日本经济发展已然过热,在这种大背景下,日元的升值,不但会缓解这种过热情形,还会给日本带来一个巨大的好处,那就是……扩大日元的国际影响力,进而让日元成为真正的“国际货币”。

  日元成为“国际货币”对日本的好处不言而喻。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家,所以每当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价格开始飞涨后,日本的财富立刻就会急剧缩水。而如果日元已然成为真正的国际货币,日本则可以通过支付日元,来购买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而不用再辛辛苦苦赚美元外汇。

  以“311大地震”后的日本为例,因为国际能源价格的暴涨和本国核电站的停用,短短数年,日本就成了“世界第一负债大国”。

  换言之,只要能把“国际货币”这事办成,哪怕日本的对外贸易会受到一定影响也没关系,毕竟日本拼命赚外汇,最终依旧要用来对外购买资源,只要日本还是个资源贫乏的岛国,那么外汇就算赚的再多,也迟早会被消耗一空。

  而“广场协议”签订后,随着日元急剧升值,日元的国际影响力随之大幅攀升,很多国家和个人,都开始积极购入日元,并做多日元。

  这时的日元,无疑风光无限,毫不夸张的说,此时的日元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国际货币”。

  只不过,日元那时的“国际货币”地位很不牢靠。

  之所以会如此,原因亦不复杂。

  以美元为例,美元会被称为“国际货币”,最为关键的原因,就在于美元是跟石油贸易挂钩的,因为美元可以满世界购买石油这种人类工业活动中的大宗必需品,所以美元才会成为“国际硬通货”。

  而当时的日元,显然做不到这点。

  不过,因为当时的日本乃是制造业大国,号称世界工厂,所以日元虽然没跟石油挂钩,但却可以用来从日本购买各种工业产品。

  也就是说,只要日本还是制造业大国,那么日元的“国际货币”身份就会一直存在。

  但是,日元急剧升值所带来的恶果,显然超出了日本的预估。

  1990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日本经济直接陷入沉睡的二十年,随着世界工厂身份被咱们中华家取代,日元的国际化美梦亦就此破碎。

  而经济泡沫的破裂,给日本带来了两个堪称“噩梦”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泡沫破裂和金融危机过程中,日本企业遭受了重大的资产损失,大量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企业设备投资大幅下降。

  而企业资产价值的大幅缩水,又导致企业的抵押品价值和银行的贷款意愿产生负面影响,进而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了企业的融资能力。再加上日本企业在泡沫经济期间的盲目投资,形成了大量过剩生产能力,企业普遍存在设备过剩、债务过剩和人员过剩等问题,这直接导致日本企业对未来经济产生悲观预期,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意愿开始持续走低。

  另一方面,日本居民在泡沫破裂的过程中,财产遭受重创,在财富效应的作用下,居民消费需求开始下降。

  而这两个负面影响的持续发酵,最终催生了一个足以毁灭日本的“恶魔”,那就是……通货紧缩。

  之后,通货紧缩将日本经济带入了恶性循环:物价下降,企业的利润下降甚至亏损,大量企业降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企业投资下降则导致居民就业机会减少和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水平下降,加剧了国内总需求的不足。需求不足,又进一步导致企业利润下降……

  大家现在明白了吧?

  没错,当通货紧缩局面出现后,日本经济便已得了“癌症”,如果不进行果断处置,那么日本必死无疑!

  事实上,当时的日本,是有机会治愈“癌症”的。但因为点错“科技树”和做出了错误的战略选择,却是让日本直接陷入万劫不复。

  通货紧缩说穿了,就是消费需求的不足,进而导致了种种问题。

  而想要扩大消费需求,可以从生产方和购买方两头下手。

  说得再直白点,那就是需要制造业企业通过创新,产业升级等方式,生产出拥有足够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产品;或者让消费者拥有充足的购买力,并具有极其旺盛的消费欲望。

  只要能做到这些,那么通货紧缩这个“癌症”被治好,并非没有可能。

  但日本企业的发展,显然点错了“科技树”。

  众所周知,日本人在之前的汽车,家电和电子消费品市场,所向披靡。但是在互联网时代,日本人直接消失了。而到了后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当中美等国皆大力发展智能手机时,日本制造商,却依旧对“翻盖手机”情有独钟,而这种情形所导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日本一连错过两次经济发展大浪潮。

  当这两次大浪潮的出现,让中国的众多企业一日千里,引领世界潮流时,日本却还沉湎于他们过去在工业和半导体技术领域里的辉煌美梦。

  可惜,对日本来说,现实非常残酷。

  日本经济当年天下无敌的三大产业,家电已经沦陷,市场份额被中国所取代。半导体,被台湾和韩国所取代,富士通14年便宣布退出芯片制造领域。现在日本排名前15名的科技公司市值总和,都没有韩国的一个三星市值高。三大支柱产业,此时只剩下汽车这一个仅存的硕果。

  但汽车产业的科技树,日本人可能又要点错。

  纵观当下的汽车工业,下一代汽车技术革命,必然是电动汽车全面取代燃油汽车。

  而为了应对这一局面,中美德同时选择了充电电池技术方向,可日本人呢?却是再次独树一帜,选择了燃料电池方向。

  表面上看,如果日本的选择成功了,那么日本企业必然赚得“盆满钵满”。

  但问题在于,日本怎么可能成功?

  要知道,在日本做出这种选择后,就等于将自己推到了中美德三国的对立面,傻子都知道,中美德是不可能将各自的市场白白让给日本的,到时,中美德不用日本技术,日本人又能奈何?到头来,日本人还不是只能被迫接受充电电池技术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新标准。更何况,燃料电池技术,和充电电池技术相比,实际上并不优越。

  所以,无论是从市场话语权角度看,还是从技术升级的角度看,日本的这一次选择,必然会因“科技树点歪”而落败。

  而如果日本经济再失去汽车产业这个唯一的支柱产业,那么对日本来说,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此一来,在企业创新不给力的情况下,日本想要解决通货紧缩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只剩下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扩大“购买方”的消费力。

  而想要扩大购买方的消费力,办法有两个,分别是“扩大购买方的数量”和“扩大购买方的消费能力”。

  当然,如果两者能齐头并进更好。

  不过,对经济泡沫破裂后的日本来说,其实只剩下一个办法,那就是“扩大购买方的数量”。

  至于“扩大购买方的消费能力”这个办法,则根本不可能成功。

  归根结底,在通货紧缩的影响下,因为日本企业不愿加大投入,日本老百姓的工资自然不见上涨,而工资不涨,老百姓的消费意愿自然不高,再加上日本的少子高龄化社会结构,却是进一步抑制了日本人的消费热情。

  所以对当时的日本来说,重新选择“脱欧入亚”,缓和跟中韩的关系,像德国促成欧盟那样,建设一个巨大的新经济圈,就成了日本摆脱“癌症”的唯一自救办法。

  站在日本国运的角度来看,鸠山由纪夫,就是他们这个民族的先知和大救星。他上任伊始,先向中国道歉,以图先把历史问题和解,然后再谋求地缘上的一体化,以及经济上的一体化。当时的中日韩自贸区构想会出现,并被积极推动,就是证明这一点的最有力证据。

  但是,中日韩的和解,显然不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毕竟在美国的眼里,韩日就是他放在亚洲,用来遏制中国发展的两条看门恶犬,如今看门狗开始转向冲中国摇尾巴了,这不是开玩笑吗?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清楚。

  鸠山由纪夫黯然下台,具有日本右翼色彩的安倍晋三再次执政日本。

  之后,“购岛闹剧”爆发,中日关系直接降至冰点,而随着日本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开始走上军备竞赛之路,中日关系想要恢复到鸠山时代,无疑变得遥遥无期。

  而这种情形,也意味着日本想要通过“扩大购买方数量”来摆脱通货紧缩“癌症”的路被彻底堵死。

  日本的经济癌症,随之进入了终末期。

  当然,安倍显然不这么看,所以他搞出了所谓的“安倍经济学”。

  至于结果,大家也看到了。

  没用,一点用都没有,正像我前面分析的那样,当下的日本,已经无法通过“单纯扩大购买方消费能力”的办法来摆脱通货紧缩困境

  所以,任凭安倍政府使尽手段,日本老百姓就是不愿消费,与此同时,因为美元的升值过程不尽如人意,进而导致日元不断升值,这无疑又加大了日本的输入性通货紧缩。

  而在没能解决通货紧缩问题的情况下,之前数次量化宽松所产生的海量资金,已然再次加大了日本经济的泡沫化程度。

  如此一来一往,日本经济的现状可想而知,说是“病入膏肓”,一点都不夸张!

  事实上,在鸠山由纪夫下台的那一刻,日本的历史机遇窗口便已就此关闭,日本人失去了一个能够领着他们走出绝境的先知,更失去了治愈自身“癌症”的最后一个机会,未来等待日本人的,只会是无尽寒冬!

  那么,日本是如何沦落到今天这种境地的呢?

  在我个人看来,原因有两个。

  第一;性格决定命运,日本民族自相矛盾的多重性格,决定了日本走向没落的必然。

  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但又非常温顺;他们黩武却又酷爱美丽;自负桀骜却又文雅守礼;顽固不化却又狡黠善变;性情温顺却又不甘受人摆布;忠贞不贰却又容易叛变;勇敢却又怯懦;保守却又渴望新潮。他们非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但是,如果别人不晓得他们有什么劣迹,或者干过什么坏事,他们很容易被罪恶征服,不断地犯罪。

  很显然,日本人的骨子里,有着极深的自相矛盾性格。

  而这种自相矛盾的性格,直接导致了日本人在行事过程中,很容易走极端,说得再通俗点,就是会“全力去赌”,赌赢了,大富大贵;赌输了,则倾家荡产。

  比如二战对中国和美国开战,再比如“广场协议”的签订,都是如此。

  按理来说,日本作为华夏文明圈中的优秀学生,本不该如此才对,毕竟与外国相比,中国古代对赌博的控制和约束,道德的约束更为强烈。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除了认为赌博是不劳而获、以欺诈和不公正的手段获得他人财物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认为赌博扰乱了上下、贵贱、尊卑的界限,即违反了儒家所规定的“礼”。而“礼”这种思想,恰恰是统治者必须遵守的核心道德行为准则。

  所以在中国古代,一直将赌博认定为是“掩取他人财物”的行为,自唐代起,法律就将其与“盗窃罪”等同。

  而这种疑惑,直到随着科技的进步,并弄清了日本人起源,这才真相大白。

  原来,日本人根本不是他们自称的“通古斯种”,也不是部分人认为的“华夏种”,而是“矮黑种人”

  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成果显示,最开始抵达日本的居民是阿尔泰通古斯系的棕色人种,棕色人种的男性Y染色体为C系,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毛利人,日本人,朝鲜韩国人,东北亚渔猎民族,通古斯高原的游牧民族,他们同属棕色人种的C系,也就是说,在血统上讲,这些民族是亲戚。

  后来从东南亚迁徙到日本的D系矮黑种人,打败并驱逐了C系的棕色通古斯人,并把他们驱逐到了更北方的北海道。矮黑种人在日本,建立了弥生文明,取代了棕种人的绳文文明。自从矮黑种人统治日本后,中国人便开始称呼日本人为倭人,称日本诸岛为倭。因为矮黑种人,和被他们赶跑的通古斯人相比,身高的确很矮。从血缘上看,作为矮黑种人的日本人,和菲律宾人,马来人,印尼人,新几内亚人是亲戚。

  后来,随着不断混血,这才形成了现在的日本人,在日本人的基因图谱中,日本人的基因中,矮黑种人的基因占34%,棕种人占8%,其余则是O系的黄种人基因。日本人是世界上现存的民族中,矮黑种人基因比例最高的民族,比马来人和新几内亚人都要高。

  不得不说,这个结果对一直自诩为华夏文明正统继承者的日本人来说,真的很尴尬。从明治天皇时期开始搞出来的一系列自我美化工程,大和族,天照大神的子孙,这些被包装出来的政治神话,更是一夜破产。

  其实,日本人的“矮黑种人”身份,早有端倪可寻。

  比如,日本人对生殖的狂热冲动和崇拜,以及骨子中的野蛮残忍,都能在其他矮黑种人身上看到相同的现象。

  事实上,美国人很早以前,就已隐隐发现这一点。

  在那本由美国人撰写,非常著名的《菊与刀》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已经知道了许多亚洲和大洋洲的文化。日本的许多风俗习惯和太平洋岛屿上的某些原始部落非常相似。这些部落或在马来诸岛,或在新几内亚,或在波利尼西亚。当然,根据这些相似性来推测古代民族的迁移与交流将是一项非常有趣的研究,但我的兴趣不在于此。”

  很显然,如果不是当时的相应科技还不成熟,那么美国人恐怕早已揭开了日本人性格迥异于东亚其他民族的真相。

  第二,东西方文明,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注定了日本将被边缘化的命运。

  日本一战之前,之所以能够崛起,固然有自身努力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却是东西方文明两大板块碰撞的外力使然。

  对近代历史有所了解的网友想必都清楚,虽然同为西方文明国家,但在英美看来,沙俄这种鞑靼化的西方文明圈国家,是个异端分子。而英美则以西方文明圈的正统自居。

  所以当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战败后,为了在瓜分中国的这场殖民盛宴中,极力遏制住俄国,进而阻止俄国在得到中国的巨量人口、资源和领土后,一跃成为世界霸主,英美十分迫切地需要扶植一支力量来制衡沙俄。

  毫无疑问,日本就是被英美选中的那个“看门犬”。

  最终,在英美的纵容下,日本打赢了两场赌国运的战争,并一跃成为世界列强。第一场是甲午中日战争,第二场是日俄战争。

  虽然日本用赌博的方式,成为了新的列强,但英美对此并不担心。

  归根结底,对于英美而言,只要有日本这个“看门犬”存在,那么俄国就不可能吞并中国。并且,中国也因为受到日本的压制,而无法再成为一个可以重新主导亚洲的强大国家。尤其是后者,意义极为重大。

  毕竟放眼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唯一能够压制西方文明的,只有华夏文明,换言之,一旦让华夏重新站起来,那么大家不但吃不到肉了,反而还将面对一头觉醒过来的东方神龙。这是西方文明最害怕,也最担心的事情。

  至于日本,因为国土面积狭小,人口有限,注定了它就算发展起来,潜力也会十分有限,只要英美能够牢牢地占据海军优势,那么日本必定永远都是当“狗”的命!

  而英美等国的算计,很快便得到了印证。

  随着列强们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日本资源匮乏的劣势开始显现。如果日本解决不了资源匮乏这个问题,那么在接下来的全球列强大赛中,它必然会沦为“旁观者”。到了这一步,日本人又开始赌国运。

  全面侵华,偷袭珍珠港,日本的赌局越来越大,越来越疯狂!

  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日本人不但赌输了,而且因此成为了地球历史上,迄今为止,唯一一个被“种蘑菇”的国家。

  二战结束后,为了遏制社会主义中国和苏联的发展,美国再次扶植起日本,一百多年前的那一幕随之重演。

  直到今时今日,日本依然充当着美国在亚洲的“看门犬”。

  但日本的好运,显然已经到头。

  对美国来说,当中国的国力和军事力量越来越强大后,美国为了遏制并延缓中国的发展,必然选择牺牲掉日本的利益。

  大家不要觉得这不可能。

  要知道,历史上的美国人可不是什么良善之辈,如若不然,印第安人也不会被搞的几近灭族。

  换言之,只要利益够大,美国牺牲日本将是必然,哪怕日本会因此亡国亡种。

  所以我们可以预见,随着咱们中华家越来越强大,日本的结局只有两种,要么沦为对抗中国的炮灰,要么失去利用价值,被美国宰掉吃肉。

  而这两个结局不论哪一个,都会让日本被彻底边缘化。

  说实话,日本的“病入膏肓”,我是乐见其成的,因为日本这个国家,对咱们中华家的心思太过恶毒,它早早死掉,而且彻底死透才好。

  历史上,日本曾是咱们的“脑残粉”、“好学生”,但后来,随着宋明两朝的灭亡,日本野心开始滋生。在他们看来,蒙古人和满人都能入主华夏,那么日本人为何不行?

  而为了使自己未来入主华夏时,拥有理论支持,一方面,日本开始大肆宣扬自己是“小中华”,是中华文明的正统传承者,另一方面,又炮制了所谓的《华夷变态》一书,大肆鼓吹“中华文明”传承已经在明末之后断绝。“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中国”这些口号会出现,其根源出处,就是这部所谓的《华夷变态》。

  《华夷变态》一书的危害不言而喻。

  现在咱们中华家身边为何有那么多养不熟的“白眼狼”?

  归根结底就在这本《华夷变态》上。在日本人,朝鲜人,越南人眼里,不仅满人是夷狄,满清之后的中国人,也已不是正统的华夏文明传承者,而他们作为正统的华夏文明传承者,自然有理由拿回老祖宗留给他们的遗产。

  而证明这一点的证据,那就太多了。

  比如中越自卫反击战期间,越南人就说了,长沙,南宁那些地方,祖上就是他们的;再比如,韩国的某些历史学家所绘制的韩国古代版图,已然囊括了整个中国。

  如此种种,当真是既可笑又可气。

  什么叫“老师被打死,学生争着当校长”?

  毫无疑问,这种文明乱局就是!

  而这种乱局会出现,日本可谓“功不可没”!

  二战结束后,日本虽然战败了,但是它留给中国人的创伤,不仅是肉体上的毁灭,更是文化和精神上的重创。宋亡之后,中国人丢了气节。明亡之后,中国人丢了魂。而日本人,则让中国人险些断了脊梁,彻底沦为废柴民族。虽然我们赢了,但是我们某些同胞的心里,一直存在着深深的自卑,这个自卑来自文化和精神的深处,以至于出现了友邦惊诧论和各种友邦优越论。

  如果不是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横空出世,中国就真的被日本毁了。

  现如今,我们是崛起了,但我们绝对不能忘记当初那刻骨铭心的教训,日本,是时候被扫进历史的垃圾桶了!

作者:苍生证道

一到性命攸关,就两眼一闭赌国运,你不死谁死?

  敏感词!又是敏感词!还特么不告诉你敏感在哪,老蒋要被微信后台折腾疯了! 今年老蒋已经被毙了六七篇文章,被提示敏感词不能发的更多。

  老蒋也很绝望啊啊啊! 只能出此绝招了——欲知详情,请各位老铁猛击下面的阅读原文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