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莫成“空欢喜”(三农微观察)

  提升农产品供给水平关键在推动优质优价,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努力追求农产品质量,不让农民流汗又流泪“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近日到南方一个“荔枝之乡”采访,欣闻今年鲜荔枝价格比往年要高。可当地荔枝种植户却说,别看价格走高,想靠种荔枝致富,难度还不小。

  仔细了解,农民说,一方面荔枝跳不出“大年小年”怪圈。去年是荔枝的小年,原本今年应是丰产大年,可受气候异常等因素影响,荔枝产量大幅缩减,优质品种少之又少,眼看着市场上荔枝供不应求,价格不错,但是却没有产量,“等到了高价,却只能空欢喜。”

  另一方面,品种结构急需改进升级。数据显示,全国“有名有姓”的荔枝有300多种,荔枝种植面积844万亩、总产量232万吨。可是70%的荔枝是禾荔,价格一直较低。“禾荔低的时候6毛钱一斤,成熟期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一个月时间,每天有两万吨荔枝上市,极易出现积压。”一位种植户说。

  荔枝果农的“苦恼”,并非个案。其实不少农产品也时常经历“多了少了”“贵了贱了”的考验。其背后反映的正是小生产和大市场的对接难题。眼看成片的果林,实际上却是“这棵树是我的,那棵树是你的”,种植方式小散弱,想要改良品种,一家一户难实施。再加上普通农户市场信息不敏感,通常是跟风、扎堆种,想要引进新技术,却不得门道。

  提升农产品供给水平关键在优质上下功夫。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前图吃饱,现在人们追求吃好、吃健康,这对于农产品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相比之下,农产品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变化,“大路货”供过于求,与消费需求脱节,价格持续走低。而绿色优质农产品品种、种类还比较“稀有”。我国优质农产品总量偏低,“三品一标”产品占整个农产品的比重不到20%。农产品有了品牌支撑,才更有能力转化为市场优势,以品牌提升实现农产品溢价,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优化农产品结构,推动优质优价,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努力追求农产品质量,推进我国农产品供给质量提升和服务水平升级,不让农民流汗又流泪。

  好产品能否卖上好价钱,同样考验服务水平。“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说的是荔枝不易储存的事实。不少生鲜农产品都有这样的特性,怎么利用新技术和新方式跑赢时间,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庆幸的是,时下火热的生鲜电商给新鲜瓜果插上了翅膀,不少地方当天下单,48小时以内就能到货,“才下枝头,就到舌尖”。生鲜电商要发挥更大的功效,要在农产品分拣、包装、冷链物流等环节,有更为贴心的服务。控制物流成本,让农民发得起快递,冷链保鲜要让消费者打开产品,依然能嗅到新鲜的果香……只有产品服务水平上去,才能让生鲜农产品卖个好价钱,让更多农民鼓起钱袋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