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三个核心城市,有广州、深圳、香港,是当之无愧的粤港澳湾区的核心都市。今后或将会成为“港深都市圈”或者“深港都市圈”,就像旧金山湾区,湾区有将近50个城市,到东京湾区可以数出80个城市。”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教授、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出席今年的首届前海深港合作论坛,在担任“共建国家‘一带一路’服务平台和国际航运、贸易中心”议题主持人的同时,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在唐杰看来,深港合作的基本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深港作为一体化的都市区,在全球已经有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如果不按经济体算,按全球大都市区算,深港现在形成的大概地位,“我们可以说有大东京区、纽约都市区、伦敦都市区、大巴黎都市区,然后就是洛杉矶,我们大概排在全球的第六到第七位。”唐杰指出,深港是一个完整的都市区,虽然有竞争,深圳的各区也会竞争,香港的各区也会竞争,在空间上的经济分配一定是竞争的格局,但是合作的余地和已经产生的巨大能量,在全球有着重要的地位,已经形成了在航运、贸易、科技当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未来最大的资源是数据,数字产业构成了我们未来的名片,我们所有的航运,所有的空港,所有的基础设施都离不开数字,我们进入了一个数字的时代。它开创了两个都市合作的未来,谁能够有效的整合组织、挖掘、运用数字,它就会产生巨大的收益。”唐杰认为,“应该说深港之间到目前为止,形成的格局是高度值得我们重视的,它就是一体化的,一个港口三个码头合作更密切,当我们算集装箱量的时候,全球1/5的远洋集装箱经过港深,这是全球最重要的集装箱港口。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构成了未来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加快推动两个城市一体化、经济一体化的过程。”
第三、“一带一路”是一个发展的主题,WTO是贸易法律的框架。两者可以并行不悖,但是两者也会有冲突,如何有效利用现在的法律法规体系,更好的融合“一带一路”的发展主题,以及WTO国际合作的框架?“‘一带一路’应该说对WTO只是从贸易角度,向一个更加广泛的基础设施发展和联通,在这样的联通下,我们要充分重视,充分发挥‘一国两制’和国际对接的功能,创造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格局,这个可能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其中之意。”
“第四、涉及到我们可能推动的若干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们更加需要迫切做的是什么?”唐杰指出,假如我们现在能够在深港之间,已经选定了登陆点,两个机场之间用“航”或者“桥”联通,这样两个机场就是一个机场,整合一个港口、三个码头的股权,就可以使我们的效率大大提升。
唐杰进一步提出第五点,“我们现在看到的湾区不是湾区,我们看到的湾区是珠江口,它是一个河口。东京湾区是湾区,纽约湾区是湾区,我们看纽约湾区的时候,我们向北有一路的优良港湾一直到波士顿,向南有优良港湾到华盛顿,这就构成了纽约湾区最著名的“波士华”地带。”他指出,仅仅在珠江口做打算是远远不够的,要放大眼光,看到广东的现状,东西两端有优良港口的城市是落后地区。“未来的湾区要考虑到什么?我们要向东考虑,就是海西经济区,以福州、厦门、泉州为主的海西经济区,再向南看到广西和东盟合作,广东要在这样一个尺度下构建对外开放的整体格局,沿海建成一个开放带,而不仅仅只是珠江三角洲。”
唐杰认为,在当下的空间格局下,“粤港澳大湾区”可能需要这几个词:“一核、一带、一轴、五个都市区”。
“‘一核’是什么?港深就是一个核心。它是构成湾区的动轴,核心的都市就是能够给周边城市更广大区域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城市。”唐杰表示,“一带”是在沿海形成从湛江、茂名到澳、珠、中、江。到这边的一带就是港、深、莞、穗,再到下边潮汕平原都市圈。
他还指出,另外一个都市圈是珠江三角洲最底部的,广、佛、肇都市圈。“这个都市圈,显然和我们现在的港深都市圈承担不同的功能,作为国家核心城市,广、佛、肇更多推动的是向内辐射,未来整个大湾区就构成了一个向外的张力。”唐杰说,未来的空间格局应该这样构造,而不应该再停留在珠江口的设计。
编辑 王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