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须加快政策创新

  地区经济发展仍面临许多挑战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进轨迹。他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四大板块和主体功能区等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区域发展差距不断缩小。我国通过不到70年的时间,终于形成和创新了符合本国国情与发展阶段的区域发展战略,其中主体功能区是新自然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但是,中国仍然是世界上地区发展差距、城乡发展差距最大的国家,地区经济发展仍面临许多挑战。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辜胜阻则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的创新发展问题。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最重要的是全球创新发展高地,其中创新的主引擎是深圳。辜胜阻提倡用“双创”培育创新城市,促进生态体系中的主体多元化,形成创业、创新、创富“金三角”和创业、创新、创投的“铁三角”。促进众创、众包、众筹和众服“四众”聚合,形成顶天立地和铺天盖地的企业体系,要有容错机制与宽容失败的价值观。 此外,国务院参事、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围绕“城市群规划应解决问题”,提出应明确城市群规划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要在城市之外下功夫使城市群规划管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在发言中强调,中国当前急需一批世界顶级的区域专家,需要谋划出台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 需要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创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指出,全国的新区和新城整体上已经“饱和”了,新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很多,相当多的新区没有产业,技术开发能力很弱,空心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对于国家级新区而言,要走创新发展的路子,要大力推动产业集聚基础上的创新,要建立体制机制创新高地,还要在金融和人才问题上有所创新。 “现阶段应该继续坚持财政金融的扶持政策以加快缩小区域发展的差距。环视周边国家都在竞相实施优惠政策吸引外国投资,其中包括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远超过我国的国家,其税收优惠政策力度大大超过现行我国对西部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在金融政策方面,研究建立新的地区性政策金融机构,一是建立支持东北振兴的政策性银行,二是建立支持西南和西北地区的政策性银行。或者统一建立一家政策性银行替代这些省区的投融资平台,将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地方政府发债都承接下来,有效支持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曹文炼建议。 中国新型城镇化促进会副主席、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胡存智就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创新提了五点原则性的建议:一是要更多地进行政策创新支持集聚发展。二是政策创新要更多地推动分类保护,在区域发展中对资源环境分类分级加强保护。三是政策创新要更多地鼓励区域协调联动,形成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的态势。四是政策创新要更多促进因地制宜发展,全面推动区域按照自然环境、生态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阶段发展。五是政策创新更多地扶助特色区域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认为,国家区域政策的目标正在从以“地带”间的协调为主向以城市群内部协同为主的政策目标转换。他建议,在“地带”间的协调中,要在继续加大对中西部支持力度的基础上,注重南北协调,尤其是加大对东北、华北地区的结构调整力度,使之成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区域性重点。在大都市群的协同方面,要更加注重协同体制机制的创新。大都市圈的疏解与提升必须并举。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强调,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完善传统的区域协调政策,要向人均公共财政支出大体均等的方向努力,要改进现有的对口帮扶机制,帮助新疆解决水资源的问题。基础设施要大量向西部倾斜,推动高铁、高速公路与航空业在西部地区的发展。要建立保护区和重点开发区的生态补偿机制,例如不让青海开发,沿海地区给予相应的补偿。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