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作者:和君咨询合伙人 邵立

  1混合所有制的形成

  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所有制形式就是混合所有制。中国经济中的混合所有制是不同经济所有制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经营决策、收入分配和融资等方面存在机制上的摩擦,这种摩擦会导致一系列经济参数的扭曲。市场化改革的趋势要求机制上的统一,这就决定了不同所有制经济寻求联合的内在要求。

  改革初期,各种所有制形式之间基本上是孤立地并存,每一种所有制对应着国民经济的一块,各板块之间相互封闭。国家根据不同的板块制定了差别性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条例,但生产要素流动的本性注定会冲击板块之间的壁垒。中国的混合所有制就是在各所有制追求优势互补的动机支配下形成的。其形成途径有:组建跨所有制的、由多元投资主体形成的公司和企业集团;不同所有制企业相互参股;公有制企业出售部分股权或吸收职工入股,等等。

  2混合所有制的理解及其与股份制之间的关系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由其控股主体的所有制形式来决定,不能笼统地说混合所有制是公有制还是非公有制。从资产运营的角度分析,混合所有制已突破了公有制和私有制的界限,因为无论资本来源是公有的还是非公有的,都已融合为企业的法人财产。在现代公司中,各利益主体通过治理结构形成一种混合的、复杂的产权安排。

  正确理解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内涵,要注意区分混合所有制经济与股份制经济。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是公司制的一种。根据中央文件的精神,股份制只是能够实现生产力极大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有利于分离去也的经营权和管理权,有利于提高效率。在这个意义上,混合所有制和股份制,两者并不等同。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重要实现形式,股份制只是混合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混合所有制与股份制的区别,从而正确认识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异同。

  首先,在概念层面上两者不完全相同。可以从两个维度对混合所有制经济进行理解,从国家层面来讲,它可以理解为不同所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构成和比重。我国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同时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经济制度,就必须大力发展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相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从企业层面来讲,拥有不同产权主体融合而成的企业,如果这些产权主体既包含公有制经济,同时也包含非公有制经济,那么这就是一种混合所有制经济。从这个层面来讲,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质就是在产权结构上对企业进行调整。显然,混合所有制更能体现我国国企改革的实质,它不仅从企业层面对企业的产权结构做出了规定,同时也从国家层面服从于我国的国家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而股份制经济就要显得单薄许多,仅仅只具有混合所有制在企业层面的含义。

  第二,两者都属于多元产权结构,它们相互交叠,但又相互区别。混合所有制经济仅仅体现为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融合,而公有制经济之间(包括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与集体企业以及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的融合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融合都不属于混合所有制经济。不同所有制与多元产权主体是混合所有制的两个重要特征。而在这个意义上,股份制则具有更广阔的范围,它不仅包括不同所有制之间的融合,而且还包括相同所有制之间的融合。近年来,大量的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交叉持股,属于股份制,但它仅仅属于公有制,而不属于混合所有制。

  最后,混合所有制与股份制的关系表现为一种所有制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的关系。混合所有制是一种所有制结构,它同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一样,都属于所有权属性的范畴。而股份制与承包制、租赁制等相同,都属于所有有制的实现形式。一种所有制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实现形式,如土地公有制可以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同时它也可以采用租赁制和股份制的形式实现。另一方面,同一种所有制实现形式也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所有制,例如股份制可以应用于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公有制的融合,也可以应用于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非公有制的融合。所以正确区分混合所有制与股份制,不能将所有制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混为一谈。

  3混合所有制与产权制度改革

  在我国,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一个重要的策略是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企业不同于传统的公有制经济意义上的国有企业,它既保证了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保持了企业国有的基本性质,也不排斥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企业的管理经营完全按照市场机制进行,这种所有者形式在企业内部实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最完美结合。这种结合不仅巩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且极大地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产权制度改革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必由之路,是国企改革的重重之重。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