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重庆两江新区出台史上最强招商新政





  摄影/新浪微博@摄影师张想

  8月8日,两江新区正式对外发布4个“黄金10条”招商引资新政策,以先进制造业、金融业、总部经济和科技创新4大行业为突破口,力图在两江新区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新高潮。

  这四个黄金10条,可谓字字千金,故被称为4个“黄金10条”,以比喻抢抓黄金发展机遇,以及金子般的政策含金量。

  这是两江新区成立以来力度最大、涉及面最广、针对性最强的鼓励投资政策。据悉,该系列政策已经于今年8月1日开始执行。

  两江新区希望借此打造成为全球企业布局中西部的重要投资目的地、人才目的地,通过首批4个“黄金10条”招商新政,诚邀天下优质企业,诚邀天下英才,来两江发展,来两江兴业。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是必然选择

  成立7年以来,两江新区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平台建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集聚,“311”产业体系初步搭建完成。

  截止2016年,两江新区全域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300个,合同投资金额11965亿,其中外资250亿美元;签约项目已开工2546个,投资额9413亿,其中外资224亿美元;已建成投产或者经营的项目2242个,投资额5529亿,其中外资163亿美元。

  其中,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三大优势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占新区工业总产值92.1%。

  事实上,招商引资也是目前东部沿海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以广东为例,改革开放伊始,广东依靠“三来一补”吸引了巨量的外资进入,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2016年,广东省的GDP总量达到7.95万亿元。

  所有后发地区都希望通过招商引资实现跨越崛起。而当前,广州、深圳、浦东、滨海等沿海开放区域还在大力抓招商引资。

  作为内陆开放首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要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招商引资是重中之重。



  为此,两江新区瞄准全球先进要素,在战略优势、要素优势、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出台招商政策,整合招商力量,创新招商方式,建立招商激励,综合施策,进一步打造中西部最优的投资环境、发展环境。

  另外一方面,从全球范围内来说,两江新区在招商引资上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竞争。

  自金融危机之后,欧美等国开始逐渐意识到了制造业对于本国竞争力和就业的重要性,纷纷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以促进制造业回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包括美国、法国等国家都已经加快了制造业回流的步伐。

  此外,东南亚等国利用更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也在吸引更多外资企业的注意力。

  据悉,为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两江新区除了发布极具诱惑力的招商政策之外,两江新区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枢纽和核心,具有战略优势和要素优势,加上中新项目核心区和重庆自贸区核心区的内陆开放优势,新区正构筑起中西部最优的投资发展环境。

  政策特点鲜明、针对性强

  本次出台的4个系列政策都体现了‘最明’、‘最简’、‘最优’、‘最特’、‘最易’的特点,针对性非常强。

  在“最明”方面,此次发布的4个政策在适用范围、目标导向、发展阶段、政策门槛、政策额度等方面都进行了明确的量化,保证企业在各阶段能享受到的扶持政策一目了然。

  其中,制造业政策致力于进一步提高两江新区制造业发展水平,引进培育汽车、电子、装备三大支柱产业和十大战略新兴制造业企业,打造内陆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总部经济政策致力于鼓励跨国企业、大型企业集团、行业标杆企业在两江新区设立总部,打造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开放型总部经济功能性中心。



  相比于以往的招商政策,4个“黄金10条”更加聚焦产业发展的痛点和客商的关注点,并紧密联合两江新区实际,力求精准施策。

  此次发布的4个政策除了要对重点项目进行重奖之外,还特别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创新性生态的构建。

  在人才方面,两江新区不但会对企业所引进的高端人才给予5年的人才专项奖励,还会从股权收益、团队成绩等条件综合考量,并给出奖励措施。

  据悉,为了招贤引智,两江新区从2016年开始出台了“2+5”人才政策,并提出要在“十三五”期间,完成“2211”聚集工程,即:引进和培育国内外顶尖人才20名左右,国家级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20个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研发机构10个左右,人才总量达到100万人左右。

  此外,此次发布的4个政策也聚焦了新区的创新能力和载体,对高端研发机构、产业联盟、创业载体和入驻企业以及发明创造都制定了不同的奖励措施。

  其中,对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两江新区将在五年内最高奖励7000万元,对获得国家级认定的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最高奖励500万元,对在国(境)外设立独立法人研发、市场等机构的科技型企业最高奖励300万元。

  在发明创造方面,两江新区对在国内获得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每件分别资助10000元、2000元、1000元,获得国外专利授权的每件最高资助20000元/件,单个企业每年专利补助最高可资助20万元。

  实现区域差异化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发布的4个政策不仅框定了产业布局的重点,还提高了项目扶持的门槛,以实现与重庆其他区县差异发展、共同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

  据悉,两江新区将围绕“打造内陆重要的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的发展定位以及“勇当改革开放创新排头兵,建设落实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发展目标进行产业布局。

  在这个前提下,两江新区将紧扣311产业规划,重点支持汽车、装备、电子三大支柱产业、十大战略新兴制造业、十大战略新兴服务业以及大型总部、高端研发机构、创新孵化平台等项目的引进和布局。



  此外,作为国家级新区、中新(重庆)合作项目以及中国(重庆)自贸试验区的核心区,两江新区也提高了项目扶持的门槛,更加注重招大引强和弥补短板。

  比如,在针对企业落户的奖励中,两江新区将重点扶持一年内实缴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或5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制造业项目、一年内实缴注册资本200万美元或1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科技型项目以及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实体性总部项目。

  据悉,两江新区目前正在积极整合招商力量,创新招商方式,建立招商激励制度,促进新区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

  战略优势突出比较优势明显

  两江新区拥有非常强的比较优势,而三区叠加的战略优势也足以为两江新区的开发建设加码。

  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重庆两江新区,并赋予其五大功能定位,要求在国家战略层面成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紧接着,2016年,中新(重庆)合作项目和中国(重庆)自贸试验区量大国家战略先后落地,使得两江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重庆自贸区核心区和中新项目核心区的战略叠加区,为其进一步参与国际国内市场,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和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除此之外,两江新区作为重庆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的核心区域,在不到20公里的半径内,空港、铁路港、保税港、信息港与水港五港交汇,组成了连接“一带一路”的战略枢纽,为其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口岸高地、内陆国际物流枢纽等“升级版”创造了全新的机遇。

  突出的战略优势还让两江新区成为了国家很多改革的先行先试区。



  据统计,目前两江新区除拥有西部大开发、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国务院3号文件、内陆保税港区、浦东滨海现行政策及先行先试权等政策外,国家还在此推行了双创示范基地、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贸易多元化试点、设立商业保理公司试点、智慧城市、海绵城市、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飞行管制分区低空空域管理和通用航空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低丘缓坡等12项改革试点。

  衡量一个地区的招商引资条件,交通运输、人工、金融等要素成本都是必不可少的指标。和其他地区相比,两江新区在这些方面都有非常明显的比较优势。

  两江新区目前已经构建了以机场(江北机场)、水运(果园港)和铁路港为核心的多式联运体系。

  其中,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在2016年成旅客吞吐量3588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九、跻身全球繁忙机场行列。随着东航站区及第三跑道的投入使用,江北机场将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形成“三座航站楼、三条跑道”的运营局面,可以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10万吨、飞机起降37.3万架次的保障需求。

  果园港也“不甘示弱”。截至2016年,果园港“前港后园”和“水铁联运”功能基本形成,水水中转、水铁联运量分别增长22%和90%。目前,果园港已经开通了10多条运输线路,成为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广西等周边地区外贸货物的中转港。

  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重要交汇点,推动建立内陆通关和口岸监管新模式开展探索,这正是国家发展改革委2015年7月份对重庆两江新区所确定的新目标。



  随着中新(重庆)合作项目的日益深入,重庆对外和内部的互联互通上必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局面。

  互联互通所带来的全方位交通便捷将会最大程度降低运输成本,从而为招商引资、释放重庆向西部、放眼亚欧的物流辐射力和影响力创造有利条件。

  除开运输成本上的优势,两江新区在金融行业上的飞速发展也十分值得关注。

  数据显示,2016年,以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小贷等为代表的两江新区新型金融业发展迅猛。其中,新型金融机构超过640家,注册资本金(认缴金额)总量2473亿元。2016年新型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55.91亿元,增长26.6%,营业收317.63亿元,增长22.7%。

  截至目前,两江新区已经已囊括保险、银行、金融租赁、担保、小贷、基金等金融牌照,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优势,为进一步实施金融开放提供了基础。

  金融归根到底是要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两江新区一方面在2015年牵头成立了总规模2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并成功引进总规模800亿元的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落户,探索出金融与产业互动共生新模式,为新区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支柱产业发展注入源动力;

  另一方面两江新区也参与创立了阿里巴巴、海尔、苏宁、京东、百度、小米等10余家具有全国牌照的创新型互联网小贷公司,业务规模和影响力迅速扩大;注册资本5亿元的新能源汽车(重庆)投资发展公司及融资租赁公司,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256家备案股权投资及管理企业,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辖区优质企业发展……



  事实上,两江新区在金融业的不断突破也是重庆金融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2016年,全市实现金融增加值1642.6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9.4%。

  同时,随着富民银行、三峡人寿保险、鈊渝金融租赁等10个重要机构牌照以及建行、交行、中信银行等设立7家功能型、区域性总部机构的落地,重庆的金融行业市场主体变得更加丰富。

  在要素市场方面,全年实现交易1.6万亿元,增长60%。其中,中保保险资产登记交易平台、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重庆金融资产交易所等全国性市场形成了要素市场体系的重要支撑。

  打造全球重要投资目的地

  自成立以来,两江新区就一直备受外界瞩目。

  事实上,作为内陆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也承载着国务院赋予的“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的使命。

  基于此,两江新区在积极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同时,也在面向全球积极筑巢引凤,力图打造全球重要的投资目的地。

  数据显示,2016年,来两江新区投资的国家达到了21个。同期,两江新区实现实际利用外资32.10亿美元,占全市18.30%。



  美国:“老朋友”频频布局

  美国绝对可以算得上两江新区的老朋友。

  2010年,福特汽车公司亚太地区总部政府事务副总裁John F.Kwant就表示,打算两三年内在重庆再建一座工厂,就落户在两江新区。

  此后,长安福特重庆第二整车厂、第三整车厂先后在两江新区投产,生产畅销车型。今年,福特也宣布了旗下林肯品牌将会通过福特同长安在重庆的既有合资企业进行生产。

  如今,仅仅在两江新区直管区投资的美国企业就超过30家,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商业资讯、高端制造等领域。

  事实上,美国企业频频在两江新区布局,除了看好两江新区诱人的政策优惠和区位优势外,更对两江新区辐射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今年2月,来自美国的企业康宁在重庆两江新区设立的8.5代液晶玻璃基板工厂投产。作为液晶面板产业链的核心部分,美国康宁生产制造的玻璃基板处于显示面板产业的上游环节。

  康宁显示科技全球业务集团副总经理张铮表示:“重庆拥有先进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非常适合投资。重庆还被誉为‘笔记本之都’,它对IT和显示行业的重要性赋予了其在投资方面的战略地位。在重庆投资新工厂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服务中国的客户。”

  此外,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艾伦•穆拉利就表示,福特的扩能证明了福特对重庆的信心、对中国市场的信心,福特将把未来全球重心放于中国。



  携手德国:对标德国工业4.0

  6月1日,李克强总理在柏林出席“中德论坛——共塑创新”时表示,中德产业园区蓬勃发展,正在成为中德创新合作的高地。中德的产业合作,逐渐进入蜜月期。

  仅仅10多天之后,重庆就以最快速度给出了回应:6月19日,中德产业园·水土智能园开园。

  水土智能园只是中德产业园一园三片区的第一个部分,该区域主要以对标德国工业4.0为主方向,以机器人、太阳能薄膜电池以及生物医疗教育等产业展开的产业园区的建设。

  根据两江新区产业的布局,两江产业集团将积极对接德国工业4.0优质企业,在水土、龙盛等片区,投资100亿元打造中德产业园,形成以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机器人、汽车贸易及服务等产业为主的现代产业集群。

  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重庆与欧洲合作带来重大机遇。重庆是中国老工业基地,在机械制造等方面有几十年底蕴,现在处在提档升级的关键时刻,与德国产业有很多互补性。对有意在中国发展的德资企业来说,在布局内陆市场时,重庆具有区位优势、人才优势和综合配套优势,德国技术可与重庆市场结合。

  在重庆自贸试验区发展框架下,中德产业园项目将对接国际经济规则,深化两江新区国际合作开放创新,促进重庆制造业提档升级,将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有机结合,将重庆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智能制造与科技创新的高地。

  目前,在两江新区投资的德资企业已超过40家,包括汽车钢铁领域的蒂森克虏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库卡机器人等,主要集中在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等领域。



  韩资西进

  7月19日,北京现代重庆工厂在两江新区落成。由此,重庆汽车产业再添一整车汽车生产企业,助力两江新区进一步夯实国内最大汽车产业基地的基础。

  自1989年首家韩国企业来华投资开始,韩国一直都是对华投资的主要国家。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开放从东部沿海深入到内陆腹地,韩资开始大举向中国内地布局,成为新一轮全球产业西进的主角之一。

  两江新区成立后,随着其作为内陆开放重要引擎的地位日益凸显,韩国与重庆的经贸往来更加频繁,越来越多的韩资企业投资重庆、投资两江新区。两江新区成为韩国在中国内陆地区重要的投资目的地。

  2010年11月23日,两江新区与韩泰轮胎隆重举行签约仪式,韩泰轮胎中国区第三工厂项目正式落户两江新区;2011年12月7日,SK(中国)公司与两江新区正式签署投资协议,投资1亿美元设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落户中韩产业园;2014年2月,SK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商业化生产成功;2016年5月,浦项(重庆)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二工厂项目举行竣工典礼……

  据两江新区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落户两江新区的韩资企业已经达到53家。

  期间,为了更好地聚吸引韩国企业入驻,以发挥聚集效应,中韩两国政府于2011年9月式签署《共同支持建设中韩产业园的谅解备忘录》,同意在重庆两江新区打造面向韩国投资者的“中韩产业园”。

  值得一提的是,中韩产业园是继与新加坡合作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天津中新生态城之后,我国政府与外国政府合作在中国共建的第三个产业园区,也是中韩两国政府直接推动,在中国内陆地区合作共建的第一个产业园。



  新加坡:合作潜力巨大

  2015年11月7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注视下,中新双方在新加坡签署了“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以重庆为运营中心的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

  由此,重庆和新加坡开始更加紧密地联合在了一起。对于重庆来说,新加坡在技术以及管理上的优势都是其值得学习的地方。

  随着中新(重庆)示范项目的逐渐推进,重庆与新加坡之间的经贸往来也变得更加密切。新加坡普洛斯金融控股公司、新加坡安博仓储公司、新加坡安美仓储公司等,以及中新合资的联伟汽车零部件公司、中利凯瑞汽车部件公司等纷纷在两江新区设立了经营项目。

  同样,重庆企业也正在借助新加坡这一离岸中心积极进行金融合作与创新,以拓宽投资渠道,优化企业成本。

  不少企业已经做出了尝试。其中,两江投资集团在新加坡成功发行2亿元跨境人民币债券,两江金融公司也从新加坡成功募集3000万美元商业贷款。

  据统计,仅2016年,两江新区范围签约项目(正式协议和框架协议)共46个,占全市总数的57%,签约金额87.4亿美元,占全市的59%。

  但事实上,重庆与新加坡之间的合作仍然有巨大的潜力有待挖掘。在“一带一路”倡议正在被广泛认同、自贸试验区建设不断加码的当下,重庆的金融、航空、物流以及通信行业都将会迎来难得的机遇期。而这也正是中新(重庆)示范项目中双方重点的合作行业。

  业内人士认为,重庆和新加坡在产业结构、区域位置等多个方面存在很多相似性,这也为双方今后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两江新区四个“黄金十条”招商政策解读

  编者按:2017年8月8日,两江新区发布四个“黄金十条”招商政策,以吸引海内外投资,打造中西部重要投资目的地、人才目的地,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就两江新区招商政策做了深入的解读。

  一、出台政策的必要性

  一是两江新区促进产业发展尤其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

  两江新区作为内陆首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肩负国家赋予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先行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基地”、“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五大战略定位和国家战略使命。

  经过七年发展,两江新区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形态建设,转入以产业功能为主的业态建设的关键时期。

  按照“集群化招商、基地化布局、特色化发展”思路,新区以“311”产业体系为主业态,虽然7年累计引进项目超过3000个、协议投资额超过1.1万亿,其中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和十大战略新兴制造业和十大战略新兴服务业投资额达到6000亿元,但离“加快率先”、“引领辐射”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需要用更大的力度来推动更好更快的发展。

  同时,随着中新示范项目核心区、自贸区核心区、自主创新示范核心区等落户两江新区,国家使命和战略机遇也要求我们必须集中要素优势和优惠政策大力发展两江“311”主导产业,特别是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和经济快速转型升级,发挥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承担起重庆开发开放的战略支点作用,成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和东西开放的重要引擎和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上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排头兵。

  二是两江新区主动适应国际、国内招商引资新变化的需要

  金融危机以来,欧美等国日渐认识到制造业对于国家竞争力和就业的重要性,相继实施制造业回归计划,提供了减税、降低成本等优惠政策;东南亚等国更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更加优惠的招商政策对外商投资发挥了更大的吸引力,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难度加大。国内各地政府根据国发〔2017〕5号、国办发〔2017〕7号也纷纷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招商竞争日趋激烈。

  三是两江新区推动招商引资规范化的需要

  过去各地在招商引资中大都政策不透明,对政策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将招商政策公开化、透明化,是实现招商引资行为规范化,打造公开、公平、公正的诚信政府的必然需要。

  二、政策特点

  4个政策体现了“最明”、“最简”、“最惠”、“最特”、“最易”等五个特点。

  (一) “最明”方面

  4个政策适用范围明确、目标导向明确、发展阶段明确、政策门槛明确、政策额度明确,企业各阶段能享受的扶持一目了然、明明白白。

  从适用范围看,4个政策均适用于两江新区直管区范围内注册、经营、纳税的企业,两江新区1200平方公里范围内三北地区的其他区域参照执行。

  从目标导向看,制造业政策致力于进一步提高两江新区制造业发展水平,引进培育汽车、电子、装备三大支柱产业和十大战略新兴制造业企业,打造内陆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总部经济政策致力于鼓励跨国企业、大型企业集团、行业标杆企业在两江新区设立总部,打造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开放型总部经济功能性中心;

  金融业政策致力于加快各类金融业机构集聚,打造国内重要的功能性金融中心核心区;

  科技创新政策致力于进一步提高重庆两江新区科技创新水平,聚集科技型企业,西部创新中心的“窗口”、长江上游创新中心,构建中西部地区最优的科技创新生态。

  (二) “最简”方面

  一是简洁。4个政策将对企业全生命周期多方位的扶持进行了归类提炼,将两江新区现行的先进制造业、金融业、创新创业、知识产权、人才、上市等多个优惠政策整合优化凝练为 4个办法。

  二是简短。办法每条政策措施均以条目形式展现, 4个办法,每个10条,字字珠玑,言简意赅,简短但不简省。

  三是简单。着重避免了多大话套话空话的通病,使用浅显的文字,每条均使用主题词+文字阐述的形式,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展现形式简单,浅显易懂。

  (三) “最惠”方面

  一是4个政策从项目落户、建设、持续发展到上市阶段,在财税、人才、增长、创新、市场、投融资、场地、资金配套等方面给予企业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扶持,形成具备竞争力的政策组合拳;

  二是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广州、武汉、成都等地的优惠政策,延长了扶持时间、加大了奖励力度。我们期待这四个政策出来后,会有一个轰动效应,在全区能够掀起一轮招商引资高潮。

  (四) “最特”方面

  4个政策聚焦产业发展的痛点和客商的关注点,结合新区发展的需求点,力求精准施策,彰显了新区政策特色。具体体现如下:

  1、用足西部政策。

  聚焦发挥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优势,凡是在两江新区设立,主营业务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鼓励类产业目录规定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重奖重点项目。

  聚焦招大引强,一是给予重点项目落户奖。对落户新区达到实缴注册资本要求的总部、金融、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型的重点企业,最高分别给予5000万、3000万、1000万元和500万元的落户扶持;

  二是给予重点项目经济贡献奖。对重点项目,按其地方经济贡献,制造业项目最高给予前五年100%、后五年50%的连续10年扶持,总部项目最高给予80%的连续 5年扶持;金融机构给予80%、70%、60%、50%、50%的连续 5年扶持,科技型企业给予前三年100%、后三年50%的连续 6年扶持。其中,总部和金融企业5年政策期满后,符合增长条件的,继续按地方经济贡献的50%给予持续扶持。

  3、重奖高端人才。

  聚焦招贤引智,一是奖励人才引进。对新引进的制造业、总部、金融和科技型企业的高管和高技术人才给予5年的人才专项资金奖励;

  二是奖励股权收益。对高层次人才在科技企业或研发机构取得的股权分红或股权转让收益,按新区地方经济贡献的50%给予奖励;

  三是奖励管理精英。对管理有方、企业增长迅速的高管团队最高按其工资薪金所得对新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的2倍给予奖励;

  四是解决后顾之忧。优先办理高端人才的配偶、未成年子女常住户口调动手续,推荐配偶就业,按就近原则安排其未成年子女入学。

  4、支持企业合作。聚焦产业合作需求点,在股权投资、相互采购、融资租赁、产业互动等方面鼓励企业相互合作。

  一是股权投资合作。对高成长性战略新兴企业,两江新区管委会主导的股权投资基金可给予占股比例不超过20%、年限不超过“5+2”的股权投资扶持,通过股权投资解决企业资金问题;

  二是相互采购合作。鼓励购买区内企业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机器人、3D打印、碳纤维、石墨烯等重点产品,每年最高奖励200万元,通过产业联动奖励帮助战新企业开拓市场;

  三是融资租赁合作。鼓励区内融资租赁公司按规定的扶持性费用标准向区内企业提供设备融资租赁,给予融资租赁公司3年每年不超过300万的贴息;

  四是产业联动合作。对结合新区主导制造业设立的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国内批发零售、国际货物贸易、交易平台、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的平台型运营总部以及新区制造业企业增设贸易功能的功能性总部和提升资源统筹配置能力的实体性地区总部,最高奖励300万元。

  5.、构建创新生态。聚焦创新能力和载体,一是奖励高端研发机构。对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五年内最高奖励7000万元,对获得国家级认定的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最高奖励500万元,对在国(境)外设立独立法人研发、市场等机构的科技型企业最高奖励300万元;

  二是奖励产业联盟。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或行业协会每年补贴50万元的运营经费,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牵头单位补贴300万元。三是补贴创新创业载体和入驻企业。对符合条件的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新创业载体,给予租金、装修、运营、培育奖励等多项扶持,

  三年累计最高扶持金额达2000万以上。同时,对符合条件的在孵企业每年最高扶持300万元;四是鼓励发明创造。对国内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每件分别资助10000元、2000元、1000元,获得国外专利授权的每件最高资助20000元/件,单个企业每年专利补助最高可资助20万元。

  6、解决企业融资。聚焦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新区建立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制度,鼓励开展信用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履约保证保险、产业链融资等科技金融服务。

  一是坏账补偿。对区内科技型企业利用专利、商标、版板等知识产权质贷款融资的,按不超过审定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坏帐本金损失的40%给予金融机构最高200万元补偿;

  二是贷款贴息。按人民银行同期公布基准利率的50%给予每家企业最高3年、每年最高100万元的贴息奖励;

  三是担保费和保险费补助。对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担保或保险的担保或保险公司给予不超过每笔贷款金额2%、单户最高10万元的担保费和保险费补助。

  7、重奖企业上市。聚焦企业发展壮大,在市级奖励的基础上,凡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等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均奖励500万元、新三板成功挂牌的企业奖励200万元;企业在上市后迁入我区的,给予300万元扶持。企业改制时追溯调整前3年利润并补缴相应支出的,就相应支出形成的新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给予全额扶持。

  8、加大资金配套。对获得国家和市级资金扶持的重点项目,分别按照国家、市级资助资金的100%和50%给予配套资金补助,单个项目最高可给予500万元和300万元的配套资金。

  9、补贴场地租金。聚焦总部企业、金融机构和科技型企业的场地需求,对新引进的总部企业和金融机构租赁办公用房的给予3年、每年最高300万元的租金补贴,购置办公用房的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购房补贴;对新引进的科技型企业(或研发机构)给予3年、每年最高100万元的租金补贴。

  (五) “最易”方面

  一是浅显易懂。先进制造业、金融业、总部经济、科技创新4个10条,在政策文字表述上避免了过于书面化,晦涩难懂,力争做到文字浅显、语言准确、通俗易懂。

  二是简单易行。每个条款尽量减少前置条件,简化兑现程序。政策公布后,将按照《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流程和时限进行申报、审核和兑现,目前管委会正在搭建财政资金网上申报系统,将于近期投入使用,届时企业可以网上提交资料、查看进度,从企业提交成功到资金拨付到位不超过2个月可以完成。

  三、提高扶持的重点和标准,实现区域差异化发展

  为保持与重庆其他区县差异发展、共同发展,4个政策框定了产业布局的重点、提高了项目扶持的门槛,力求避免与其他区县形成盲目竞争。

  一是体现在产业发展重点的差异。两江新区紧紧围绕“打造内陆重要的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和成为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的目标定位,优惠政策紧扣311产业规划,重点支持汽车、装备、电子三大支柱产业、十大战略新兴制造业、十大战略新兴服务业以及大型总部、高端研发机构、创新孵化平台等项目的引进和布局;

  二是体现在项目扶持门槛的提高。作为国家级新区、自贸区和中新示范项目的核心区,新区对项目准入和扶持门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加注重招大引强和弥补短板。

  1、落户奖励中,制造业项目要求一年内实缴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或5亿元人民币以上,科技型企业要求一年内实缴注册资本200万美元或1500万元人民币以上,实体性总部要求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

  2、研发机构奖励中,侧重支持世界500强企业、国内外行业领先的大企业集团、知名高校、国家重点科研院所新设立的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及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3、资金配套扶持方面,仅针对获得国家产业扶持资金100万元(含)以上和重庆市产业扶持资金50万元(含)以上的重点项目。

  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只是新区推动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工作中的一环,比政策环境更重要的是竞争力环境,包括市场、物流、生产配套、生活配套、要素成本、办事效率等等。

  目前新区正进一步加快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快功能现代、产业高端、总部集聚、生态宜居的国际性新城建设;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其“放管服”的力度也是空前的,不少是带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的,目的就是努力创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让广大投资者能够在两江新区获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好收益。

  来源:重庆马路社(ID:cqmalushe)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