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CPI和PPI解读:去产能对工业产品价格起提振作用

  8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7年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7月份,CPI同比上涨1.4%,环比上涨0.1%;PPI同比上涨5.5%,环比上涨0.2%。

  有关专家表示,总的来看,当前我国物价运行基本平稳,下半年CPI可能继续走弱,工业产品价格亦不具备显著上涨的基础,总体上不存在通胀压力。央行大概率将维持货币政策“不松不紧”。

  CPI连续4个月处于“1时代”

  7月份,CPI同比上涨了1.4%,涨幅比上个月回落0.1个百分点。这也是CPI同比涨幅连续4个月处于“1时代”。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分析说,7月份,CPI翘尾因素为1%,比上个月下降0.2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拉动CPI上涨约0.4个百分点,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新涨价因素较弱,难以抵消翘尾因素的走弱,CPI涨幅略有回落至1.4%,基本运行平稳。

  从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情况看,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1%,影响CPI下降约0.21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15.5%,影响CPI下降0.46个百分点;蛋类价格下降4.9%,影响CPI下降约0.03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9.1%,影响CPI上涨约0.20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1.7%,影响CPI上涨约0.03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1.6%,影响CPI上涨约0.03个百分点。

  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0%,影响CPI上涨约1.62个百分点,七大类价格同比“六涨一降”。其中,医疗保健价格上涨5.5%,居住、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均上涨2.5%,衣着、其他用品和服务、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1.4%、1.3%和1.1%;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0.2%。

  “根据测算,在7月份1.4%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为1.0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0.4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说。

  7月份,CPI环比上涨0.1%,走势基本平稳,这也是CPI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后的首次回升。

  在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中,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1%,影响CPI下降约0.02个百分点。绳国庆分析说,受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和区域性强降水影响,鲜菜价格连降5个月后上涨7.0%;高温导致蛋鸡产蛋率下降,储运成本提高,鸡蛋价格上涨4.0%,两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7个百分点。时令水果大量上市,鲜果价格下跌9.2%;猪肉消费进入淡季,价格下降0.7%,两项合计影响CPI下跌约0.18个百分点。

  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影响CPI上涨约0.13个百分点。暑期旅游出行人数增多,飞机票和旅行社收费价格分别上涨10.5%和6.1%,两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3个百分点。衣着、交通和通信、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则分别下降0.4%、0.3%和0.1%。

  PPI同比连续3个月持平

  7月份,PPI同比上涨5.5%,涨幅已经连续3个月相同。

  “PPI同比涨幅连续3个月持平,有助于工业生产平稳运行。”刘学智说,从5月以来PPI连续3个月为5.5%,不再出现大起大落的剧烈波动。价格波动变小有助于市场运行趋稳,工业企业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得以降低,生产更为平稳。

  在主要行业中,同比涨幅回落的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业,分别上涨32.3%、12.7%和10.9%;同比涨幅扩大的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上涨27.5%和8.5%;此外,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同比上涨7.6%,涨幅与上月相同。上述六大行业合计影响PPI上涨约4.4个百分点,占总涨幅的80.0%。

  据测算,在7月份5.5%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为4.6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0.9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7月份PPI上涨0.2%,结束了连续3个月的环比下降的趋势。“PPI环比实现由降转升,主要受钢材、有色金属等产品价格上涨影响。”绳国庆说,7月份,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2%,生活资料价格持平。

  在调查的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0个行业产品价格上涨,比上月增加9个。从主要行业看,环比涨幅扩大的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别上涨2.7%和1.5%,合计影响PPI上涨约0.3个百分点;环比降幅收窄的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0.1%;环比降幅扩大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业,分别下降5.3%和3.0%。

  从购进价格看,7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同比上涨14.1%,环比上涨0.7%;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上涨13.2%,环比上涨1.0%;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10.7%,环比下降1.2%。

  总体上不存在通胀压力

  从未来走势看,多个机构分析认为,下半年CPI总体上可能继续走弱,工业产品价格不具备显著上涨的基础,PPI亦可能回落,总体上不存在通胀压力。

  交通银行认为,从近期CPI重点构成部分来看,食品价格仍以下跌为主,非食品价格则整体平稳。预计这种局面下半年仍会维持,如果不出现大的外部因素的冲击,下半年影响CPI同比走势的将主要是翘尾因素,而6月翘尾因素达到年内最高点的1.16%,之后会逐步走低。因此,预计下半年CPI同比涨幅可能会略低于上半年,全年通胀压力不大。

  从PPI看,二季度经济运行平稳向好,工业生产超预期加快,对工业产品价格有所带动,是近两月PPI趋稳的重要原因。上半年去产能工作继续推进,全国钢铁去产能已完成年度任务超八成,其中央企钢铁去产能任务已经提前完成,去产能也对当前工业产品价格起到提振作用。

  “下半年经济增速略有放缓的可能性较大,下行压力主要源于投资放缓,对工业产品的需求可能走弱。”刘学智表示,随着投资放缓,对工业产品的需求可能走弱,不存在工业产品价格显著上涨的基础。由于去年下半年PPI持续上升形成高基数,今年下半PPI翘尾因素快速回落,因而未来PPI涨幅可能下降。但PPI走势趋稳,下降幅度不会太大,年内不会出现负增长,下半年PPI涨幅可能低于5%,但全年平均涨幅有望高于5%。

  中信宏观分析认为,短期内食品和猪周期对CPI通胀的压制仍然存在,同时,下半年PPI回落也将拉动CPI非食品回落,这将共同导致短期内CPI涨幅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从PPI看,由于去年下半年PPI基数急剧走高,今年下半年工业品价格仍将温和上涨,但PPI涨幅将持续回落。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二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9%,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再叠加近期黑色系商品价格大涨,使得市场对于经济的预期直接从6月的“二次探底”直接转向“新周期”,市场预期转变之大让人咂舌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再通胀”的担忧。此次7月CPI同比1.4%低于市场预期,再次证伪经济“再通胀论”。

  “总体上,2017年全年通胀水平大概率呈现温和走势,大概率将维持1-2%的窄幅水平,全年通胀既不会存在通缩,也不会发生再通胀。央行不存在由于经济强复苏、再通胀而收紧货币政策的可能性。”邓海清说。(中国经济网记者 林火灿)

  作者:林火灿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