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创投前,他的经历也足以写上一本《我的前半生》:一流的平台、身居要职、薪酬优厚... | TOP投资人

2007年8月,坐标深圳,超强台风“圣帕”的袭击让整个城市严正以待。风雨之中,肖水龙为自己的事业和人生做出了最重要的决定,他辞去了高薪优厚的工作,毅然下海,成为了国内本土创投中的一员。

十年之后,肖水龙一手创立的深圳市创东方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创东方”)已经是一家掷地有声的本土一线创投。十年来,创东方累计投资项目超过200个,收获了超过60个退出项目,管理基金规模接近200亿元。

在深圳竹子林创东方的会议厅里,一面巨大的项目LOGO墙记载着肖水龙十年的奋斗历程,任意翻起其中一张,他都能讲述一个故事。

“不安分”的因子

麻省理工学院前教授丹·艾瑞里在《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中研究指出:“人们在面对多个选择时,即使明知其中一项可以获得最大成功,他们也不愿意放弃其他选择。”

如何做出选择?对于2007年的肖水龙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

在投身创投之前,肖水龙的经历也足以写上一本《我的前半生》。一流的平台、身居要职、薪酬优厚,就这么捧着“铁饭碗”也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人生了。

1988年从同济大学毕业后,肖水龙就被分配到了深圳国际信托投资总公司(简称“深国投”),在近二十年的国企生涯中,肖水龙一路做到了主持日常工作的深国投副总裁。

当年,深国投是一众信托公司中的佼佼者,开创了很多行业先例。在2007年,深国投就实现净利润23.64亿元,人均净利润高达3414.85万元,两项指标均在全国40多家信托公司中名列第一。

对那时候的“好日子”,肖水龙记忆犹新。业务红火,福利优厚,每年都可以出国考察。以至于辞职之后,不少好朋友纷纷嗔怪不解,质疑肖水龙为何放弃高薪厚职。

但对肖水龙来说,血液里的“不安分”因子已经躁动不止一时了。

在深国投期间,肖水龙曾经被公司外派到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深造金融投资,回国之后,他就一心扑在了投资上。2000年初,国内风险投资方兴未艾,刚从美国回来的肖水龙就频频提项目写报告,力主将长园集团的贷款转为股权,以4000万人民币持有公司近35%的股权。如今,这笔投资为深国投创造了接近30亿元人民币的收益。

这是肖水龙在风险投资上的初试牛刀,也让肖水龙认识到了风险投资的魅力,自此之后,他就对风险投资“种了草”。

2007年恰逢国企改制期间,肖水龙本就心生退意,再加上新修订的《合伙企业法》又于2007年6月1日开始实施,关于创业板的讨论甚嚣尘上,风险投资在募集与退出两方面的条件日趋成熟,肖水龙投身创投的想法就更加强烈了。

“出来一起做吧。”在好朋友刘创的鼓励之下,肖水龙撸起袖子毅然“下海”,2007年8月份创东方成立,并在年底成立了第一期基金,首募金额5000万元。

十年中的三次进阶

从创业的那一刻起,肖水龙选择的就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

2007年底第一期基金成立的时候,金融海啸席卷全球,A股大牛市在6124点之后遭遇暴跌。肖水龙仍然清楚地记得,当时第一期基金就有不少LP(有限合伙人,即基金投资者)是在暴跌的背景下斩仓认购了创东方的基金。

“当时的情况很多,有的还想再等等看反弹,却没想到股市一跌到底,回过头看,斩仓反倒是明智之举。”肖水龙回忆道,如今,上证综指距离当年的6124点几近腰斩,而创东方首期基金的回报已达10倍。

但是,在全球经济一片萧条的背景之下,肖水龙面临的不仅仅是募资的难题。彼时,企业估值大幅下滑,投资陷入低迷期,在肖水龙的记忆中,当时很多同行都不看项目,纷纷打球去了。

也是在一次的聚会中,一个朋友向肖水龙推荐了网宿科技(300017.SZ)。网宿科技之前的融资计划吸引了不少国际大牌的投资机构,但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这些资金纷纷打退堂鼓。

“我当时一听就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很快决定对其进行投资。”肖水龙说,现在看来,网宿科技仍是创东方有史以来决策最快的一个项目。

而在当时,公司内部还是有反对的声音,于是,肖水龙写了一篇文章《理性看形势,坚持做投资》,指出:“参与市场的目的并非击败对手,而是跑完全程,取得合理回报。只要我们的目标公司经得起市场的考验,确实能够稳定地增长,中长期来看一定能为我们带来成功的喜悦和财富的增长。”

肖水龙认为,金融危机给PE创造了难得的投资机会,要把握住机遇。

2009年创业板横空出世,网宿科技成为首批登陆创业板的企业之一,在一年时间内,这个项目就给创东方带来了高额的投资回报。

肖水龙在2008年的时候就认为,金融危机是整体形势,作为局部经济的创业投资没有必要因此停顿下来。当时,创东方一直坚持募资和投资,因此,在2009年创业板推出的时候,创东方一举创下10个IPO的佳绩,这家新成立的公司终于在行业内站稳脚跟。

十年来,在经济形式的不断变化下,肖水龙也持续调整公司的投资战略,几乎每三年,公司的投资方向就会发生一次重大的调整和变化。据肖水龙介绍,公司的投资经历了三个大阶段的转变,2008年的“老经济、创业板”、2011年的“老经济、堰塞湖”到近几年的“新经济、多元化”,创东方紧随经济形式变化,从一家新成立的PE公司,一举跃升至国内一线本土创投的行列。

如今,创东方管理的各类投资基金规模超过200亿元,累计投资项目超过200个,其中超过60个项目已经成功通过IPO、新三板、并购等方式退出。

据介绍,目前创东方已形成了“3+1”类别的投资业务,包括创业投资、并购投资、产业投资、孵化投资等股权投资业务。三年前,创东方推出了孵化投资,专设了投资型孵化器——创展谷,目前累计拓展了5个孵化器,累计投资并孵化创新项目超过50个。

未来三年投资回归实体经济,“四面十方”理论筛选项目

  对于风险投资“成三败七、九死一生”的不变定律,肖水龙深有感触。在十年投资的道路上,创东方收获了不少成功的项目,但是失败的案例也无法回避,很多一开始信心十足的项目,到后来都只能忍痛割爱。

  在这个过程中,肖水龙也独创了自己一套筛选项目的方法论,并将其命名为“四面十方看项目”。内容包括,看准一个团队;挖掘两类项目,0到1的颠覆型创新企业和1到N的成长型企业;弄清三个模式,业务模式、盈利模式和营销模式;查看四个指标,收入、利润、销售利润率和利润增长率。

  针对新兴产业的企业,肖水龙也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方法论”,将第四部分更新为看企业的四个优势,专利优势、渠道优势、品牌优势和规模优势。

  这套“方法论”在创东方内部屡试不爽。肖水龙也表示,根据当中的细化指标,跟踪下来,基本上就能够看到一家企业70%的问题。

  在具体的投资领域上,过去几年,随着新经济的兴起,创东方将主要投资集中在了新经济上,布局了不少金融科技公司,包括东方财富、网贷之家、高搜易、众投邦等。但是,从今年开始,肖水龙观察到了新经济“过热”的投资现象,开始逐步调整策略,他认为,未来三年的投资应该要逐步回归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骨头,互联网创新模式是血液,经过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现在经济中的血液已经充盈,行业已经到了‘再生骨头’重塑硬件的时候了。”肖水龙说。

  创东方主要投资于大IT、大消费、大健康以及新智造、新材料等领域,在实体经济领域,肖水龙特别强调了生物技术和材料技术两个方向,他认为,拥有真正“硬”科技和“硬”技术的企业,在未来才能真正占据市场,成长出大型企业。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