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资讯20170810【任瞳/兴业证券定量研究】

  行业资讯

  7CPI同比涨幅放缓下半年将低位运行

  低通胀未来可能成为长期现象

  投资者信心指数继续稳定偏乐观

  “新周期”有待验证水泥股攻守兼备

  经济数据超预期人民币独立上涨升破6.7

  基金经理:疫情刺激有限医药股估值合理

  中加基金廉晓婵:债券配置价值显现短端信用债确定性收益较强

  南方富时A50ETF近日获11亿元净申购

  景顺长城量化资产规模破百亿元

  沪铝连涨3天创5年新高银河期货席位大幅增持多单

  保险系私募再添新丁总数已达10

  行业资讯

  7月CPI同比涨幅放缓 下半年将低位运行

  2017-08-10 来源:证券时报网

  受翘尾因素影响,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略有回落。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7月份CPI同比上涨1.4%,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而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涨幅则持稳在5.5%,涨幅连续3个月相同。

  分析人士称,从目前趋势来看,下半年CPI将维持在低位运行,全年涨幅不会超过2%。而7月份PPI同比涨幅持稳,但受基数走高因素影响,下半年或呈现继续回落态势。

  今年以来,食品价格整体低迷,菜价、猪价、蛋价均持续下跌,除去1月份因季节性因素攀升至2.5%的相对高位,CPI涨幅自2月份开始已经连续6个月处于“1时代”,分别为0.8%、0.9%、1.2%、1.5%、1.5%、1.4%。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军表示,CPI显示终端需求还是相对比较疲弱,不支持新周期开始的说法,价格上涨更多是供给方面的反映。

  中信证券研究部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诸建芳指出,7月份CPI涨幅低于预期一方面是,7月份非食品CPI涨幅为2.0%,比6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猪肉价格下降15.5%,影响CPI下降0.46个百分点,猪周期对CPI的拖累作用仍然存在。

  数据显示,7月份CPI同比上涨1.4%,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食品价格下降1.1%,影响CPI下降约0.21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15.5%,影响CPI下降0.46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9.1%,影响CPI上涨约0.20个百分点。

  此外,非食品价格上涨2.0%,影响CPI上涨约1.62个百分点。其中,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5.5%,教育服务类价格上涨3.3%,居住类价格上涨2.5%。

  据测算,在7月份1.4%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为1.0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0.4个百分点。

  对于下半年CPI走势,分析人士指出,下半年CPI仍将延续平稳发展态势,全年涨幅不会超过2%。但是要警惕四季度后半段CPI涨幅将进入上升通道。

  诸建芳指出,短期内通胀平稳,处于1.5%~2.0%的区间,食品和猪周期对CPI通胀的压制仍然存在。此外,三、四季度PPI回落也将拉低CPI中非食品价格回落,这将共同导致短期内CPI涨幅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三季度至四季度初,CPI涨幅将处在1.5%~2.0%的区间,通胀“无虞”,但是要警惕四季度后半段CPI涨幅将进入上升通道。

  PPI方面,主要受钢材、有色金属等产品价格上涨影响,7月份PPI环比涨幅由降转升,上涨0.2%,同比涨幅连续3个月相同。

  在调查的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0个行业产品价格上涨,比上月增加9个。从主要行业看,环比涨幅扩大的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别上涨2.7%和1.5%,合计影响PPI上涨约0.3个百分点。

  王军表示,PPI同比涨幅还保持较高水平,说明工业品价格有一定压力,但目前看价格上涨很难从上游传导到下游,需求没那么强劲。这对中下游是打击,中下游价格涨不起来,上游价格涨势也很难持续。

  对于未来走势,诸建芳指出,下半年PPI涨幅将持续回落。由于2016年三、四季度PPI基数急剧走高,这将导致2017年基数迅速升高,这将拉动PPI涨幅持续回落,预计2017年年底PPI涨幅将会回落至0~2%的区间。

  同时,诸建芳也指出,工业品严重通缩短期不会再现。一方面,上游行业资本开支的扩张滞后于需求的回暖,从而导致供需有一定的缺口;另一方面,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需求的回暖具有很强的持续性。“未来半年至1年,如果上游行业的供需格局不发生大的扭转,工业品价格将持续温和上涨,周期行业高景气度可以延续。”

  低通胀未来可能成为长期现象

  2017-08-10 来源:证券时报网

  国家统计局8月9日发布数据显示,7月CPI环比上涨0.1%,同比上涨1.4%;PPI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5.5%。

  从数据本身来看,7月CPI同比是自今年3月以来的首次放缓,也是连续4个月维持在“1时代”。具体看推动因素:非食品价格、服务价格对CPI同比和环比上涨的推动因素较大,而食品价格则对CPI上涨有明显拖累,可以看到,食品价格同比增速已连续6个月为负,非食品价格增速也在2%左右。而PPI从3月份掉头向下,7月累计同比增长5.5%,连续3个月持平,价格出现僵持。值得关注的是,在采掘工业价格和原材料工业价格的推动下,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7.3%,成为了PPI同比保持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而PPI环比也自今年4月份以来首次由降转升。PPI环比涨幅回升的背后,说明投资拉动行情在上升。

  综合上半年31个省份的GDP和固定投资数据可知,固定投资占GDP比重超过100%的省份达9个。从地域来看,这些投资率超过100%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中西部。而最近各地在部署下半年工作时也将扩大投资放在首位,基建投资增加,带动煤炭、钢铁涨价,这是当前经济的一个支撑。而最新的价格变化,可能意味着这一波投资拉动的行情开始有所回升。当然,需要警惕的是,固定投资超过GDP意味着这些地方省份将承担过高的负债率,会加大地方的还债负担。

  鉴于CPI和PPI在下半年都面临翘尾因素的持续下降,即便环比增速平稳,未来同比增速也可能会随之放缓。从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角度来观察,目前物价形势依然平稳。需要关注的是,虽然CPI在年初骤降之后小幅回升到目前的1.4%,但仍远低于年初设定的3%的目标。这似乎迎合了当前全球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经济现象——低通胀。不仅中国,美国6月份CPI环比增长为零,核心通胀为0.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表示,G20成员国的通胀较去年上涨2%,但仍处境低迷。

  导致全球通胀乏力的原因有二:一是当前存在全球性的产能过剩。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配置生产要素,尤其是中国的加入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市场的生产能力,拉低了通胀水平。数据表明,2008年至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工业生产年增速曾超过10%,而现在这一速度大大变慢。据荷兰统计局估算,在2016年,全球工业生产年增速仅为1.5%或是2%,只有高增长时代的五分之一,或是正常水平的三分之一,而且普遍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就逐渐步入商品过剩的时代,从CPI波动幅度看,1995年至今再也没有出现过恶性通胀。中国央行近几年面临的情况是:通胀压力似乎在远去,自2012年以后,中国的CPI持续保持低位,2014年至2016年,年度CPI指数分别为2%、1.4%、2%,2017年7月又下滑到1.4%。

  二是当今世界正向消费社会转型。在向消费社会的转型期,消费内容和消费形态都会发生变化,一个普遍现象是:物质消费品的比重在减少,但服务型的消费在增多——诸如教育、体育、文化、旅游等,越来越成为人们重要的消费内容,也成为要花钱的领域。以物质消费品为主的通胀指标,自然也会随之走低,或保持在低位。在消费型社会里,服务消费价格会大幅走高,人工服务很昂贵,全球宽松政策释放的流动性,相当大一部分推升了资产泡沫(房地产、股市等),还有相当一部分资金,跑到了服务类消费领域。在消费转型的社会,居民的实际开支压力加大。

  看中国,2017年5月名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数据为10.7%,实际当月同比为9.5%,而近一年的月度实际同比数据中有9次在10%以下,这是2005年之后的首次。虽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提高,但是抛开价格因素,消费并没有出现加速增长的迹象。服务方面,以北京和上海为例,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一季度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产值数据的可比价同比增速为0.5%,而当期现价增加值算出的增长幅度为4.5%左右;上海市的数据同样指向类似结论,分别为20.8%、34.2%。可见,中国“新经济”的体现形式中价格因素的影响水平持续偏高,我们所谈论的新经济在某些方面明显缺乏质量。

  对全球目前普遍存在的低通胀现象,还难以断言是通胀规律发生了变化。在社会转型阶段,通胀指标会表现出阶段性的“失灵”,但从长期来看,当社会转型完成之后,通胀规律仍然会起作用。

  当前处在全球化带来的世界产业分工的新阶段,以及城市化带来的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新阶段,这使得即便货币供应加大,也难以刺激起通胀上升。如果考虑到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大量应用降低成本,未来的低通胀有可能成为一个长期现象。

  投资者信心指数继续稳定偏乐观

  2017-08-10 来源:证券时报网

  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近日发布的《2017年7月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信心调查分析报告》显示,7月份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信心指数达到53.9,投资者信心继续保持稳定偏乐观。

  从各项子指数来看,对7月指数贡献最大的是国内经济政策指数,为58.8,环比上升5.2%。此外,国内经济基本面指数和大盘反弹指数,环比上升均超过2%。

  分析认为,我国制造业PMI已经连续10个月保持在51%以上,且处于近年来相对较高水平,使得投资者对宏观经济利好股市的信心也进一步增强。在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多次强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均对股市长期健康发展形成利好。7月国内经济基本面指数达到了59.2,环比上升2.4%。

  股市整体运行环境的好转,为大盘反弹创造了空间,但在创出反弹新高后,技术调整压力也有所加大,特别是大盘蓝筹面临一定调整压力。从调查结果来看,7月大盘乐观指数为54.0,环比下降4.6%,连续两个月处于偏乐观区间。这意味着,投资者看涨大盘的预期有所回落,但总体保持稳定。

  股票估值指数则在连续3个月上升后,7月出现小幅回调。7月股票估值指数为48.2,环比下降1.8%。表现在买入意愿方面,投资者的买入意愿依然较为谨慎。调查显示,7月买入指数为45.9,与6月基本持平。

  不过,市场方面的大盘反弹指数环比上升,大盘抗跌指数继续保持高位。7月大盘反弹指数为50.8,环比上升2.2%。

  受访投资者中,认为如果上证综指在未来一个月内下跌10%,预计在接下去的一个月涨回去的可能性“较大”的投资者占36.8%;选择“可能”的投资者占38.2%;认为可能性“较小”的占18.7%;另有6.3%的投资者选择“不确定”。大盘抗跌指数为60.9,环比微降1.0%,继续高位运行。

  “新周期”有待验证 水泥股攻守兼备

  2017-08-10 来源:证券时报网

  近期周期股表现强势,即便是在市场整体偏弱的格局下,上中游行业表现依然强劲,背后的原因,不但有供给方面的收紧因素,需求预期回暖也推动了市场看涨情绪。从股票配置的角度看,在所谓的“新周期”还未得到验证之前,投资者需在周期股和白马股上提高配置均衡性。

  从二季度经济数据看,尤其对比三大需求对GDP的同比拉动情况,可以看到资本形成的作用明显增强。如果进一步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以看到6月份基建投资同比增速抬头,扭转了下滑趋势,制造业投资持续温和复苏,而市场此前担忧的房地产投资增速,并未出现明显下滑,由此推升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出市场此前预期,提振了市场需求。

  供给角度看,我国依然处于去产能的过程中,尤其是叠加了环保限产等因素,供给面出现明显的收缩预期。而对于目前涨势强劲的钢铁行业,“地条钢”的退出,也加大了供给紧缩的力度,由此导致钢材价格持续攀升,而市场库存处于低位。

  在供需的共同作用下,周期股行业表现强劲,市场预期也在提升。如果进一步分析市场可能的演绎:供给方面,目前的去产能和限产,行政力量是主要手段,能观察到的数据,一方面是行业的整体产量下降,一方面是行业的库存回落。通过观察中观数据,能够验证供给收缩的情况。

  而需求方面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市场对于经济复苏情况的判断,目前市场对此的分歧依然较大。如果经济的“新周期”开启,那么意味着需求将得到提升,进而推动资源品需求上行,周期行业有望持续表现。近期有色、煤炭、钢铁、化工行业均出现结构性上涨行情,经济需求面的推动力不可忽视。经济复苏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宏观的投资数据,以及中观的产能利用率来验证。

  然而,如果经济没有进入新周期呢?后续宏观或者中观数据,如果证伪了经济复苏过程,那么投资者对市场的需求判断,就会产生预期差。经济没有进入新周期,意味着未来下行压力加大,经济结构上的改变仍然需要等待。参考前期宏观经济数据下滑的市场环境,例如四五月份,投资者有可能再次进入抱团白马股的行情。原因在于经济下行压力,将压制企业业绩表现,市场对业绩的关心,使得确定性较高、业绩稳定的白马股重获青睐。而此时风险偏好回落的概率较高,因此周期股和成长股的表现空间不大。

  周期行业在经济下行周期,将缺少需求的支撑,但是供给方面的因素,或仍然存在。目前周期行业上涨的动力之一,是去产能和环保限产带来的供给收缩。回顾2016年市场对于去产能的反应,以及今年年初环保对市场的影响,我们认为投资者在供给出现收缩的前期,更倾向乐观估计价格因素,但后续产能收缩情况,还需要进一步数据验证,例如钢铁产量、电解铝产能利用率等数据。如果数据出现了预期之外的变化,投资者也应该提高警惕。例如经济上行动力减弱、叠加供给收缩低于市场预期,则周期行业的表现恐将受到限制。

  如果经济上行,市场关注点会更偏向周期股,甚至会推升投资者风险偏好,进而增加对成长股的配置,而对具备业绩支撑的白马股配置力度有所减弱。但是在整体市场环境转暖的行情下,白马股的表现也不会太差,且半年度业绩有望形成对股价的支撑。从目前已经披露的中报看,白马股的业绩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在不同的市场预期之下,着重配置的方向会有差别,后续市场数据会不断对预期进行验证。整体来看,我们倾向于增配白马股,弱配周期股,并跟随后期经济数据、产能情况,以及个股基本面因素,进行动态调整。此外,建议投资者增加对水泥行业的关注,因为目前市场对于基建投资预期不断提升,而水泥行业的表现弱于钢铁。如果整体基建投资好转,水泥行业也将有表现空间,若复苏被证伪,则前期涨幅稍弱的水泥股,也相对有更大的安全边际。

  经济数据超预期 人民币独立上涨升破6.7

  2017-08-10 证券时报网

  昨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较前一日调升109个基点,报6.7075,创去年10月10日以来新高。周二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收盘价报6.7035,较上一交易日涨147个基点,创去年10月10日以来新高,盘中一度升破6.7关口。

  昨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开盘不到30分钟,迅速跳涨130个基点升破6.70关口。行情数据显示,在岸人民币兑美元16:30收盘价报6.6776,日内连破6.70、6.69、6.68关口,创去年9月30日以来新高,较上一交易日涨259个基点。离岸人民币兑美元现涨160点,盘中亦创10个月新高至6.6917。

  全球市场避险情绪升温,但紧张局势并未对人民币汇率造成负面影响,预计短期内人民币汇率的升势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上周五公布的美国非农数据好于预期的消息提振了美元指数,本周以来,美元指数一直维持震荡上行,截至昨日记者发稿,美元指数交投于93.56附近。

  “美元指数在日间续涨,在国际美元反弹的环境下,欧元兑美元甚至跌破了非农数据之后的最低水平,非美货币在回调升幅的当口,唯人民币走出了有别于其余非美货币的独立上涨行情。”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外汇首席分析师李刘阳表示。

  李刘阳告诉记者,这是由于境内客户汇率预期逆转导致结售汇行为变化的直接体现。从周一开始,即期汇率就开始收在中间价的升值方向,市场供求因素反映在汇价上的升值点数甚至超过了一篮子货币对美元的加权涨幅。客盘结汇的涌入正在不断打破市场的现有均衡,推升汇率的同时,也强化了升值预期吸引更多的结汇资金入场。

  自今年5月份以来,由于美国政治风险的不确定性、欧元区经济表现好于预期等多重因素,美元指数走势偏弱;同时,中国国内经济数据表现超预期,在国际收支情况出现好转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表现出强劲升值。

  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表示,当前来看尽管美元出现了幅度较大的贬值,但以10年期国债利率衡量的美元利差优势不仅没有缩小,反而仍在扩大,这意味着,目前美元或许有较大概率处在“错杀”阶段,利率推动的汇率重定价将会驱动美元在未来见底反弹。

  刘东亮认为,在国际收支由负转正的背景下,人民币已不具备持续贬值的市场基础,人民币贬值压力最大的阶段已经结束。逆周期因子引入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单纯的推动人民币汇率升值,而是为了加大人民币的波动性。在美元反弹的预期下,未来人民币汇率保持较高的波动性将是常态。

  基金经理:疫情刺激有限 医药股估值合理

  2017-08-10 证券时报网

  今年以来表现“掉队”的医药板块开始反弹,医药主题基金净值也随之走高,市场将此解读为香港流感疫情叠加四川、新疆两地震灾刺激。但在基金经理看来,事件性因素的影响有限,医药板块自有其内在的逻辑。

  多名基金经理表示,目前来看,医药板块估值合理,中期值得配置,医药商业、中药等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颇有吸引力。

  疫情拉动作用有限

  本周以来,医药板块走出三连阳的行情,合计涨幅为2.65%,同期上证指数涨幅为1.28%。医药主题基金净值也随之上涨。Wind数据显示,本周35只主动偏股型医药主题基金(不同份额分别计算)全部取得正收益,19只基金净值增长超1%。而从年初至今看,尚有17只医药主题基金收益为负。主要受累于上半年医药板块的滞涨,从申万一级行业分类来看,医药生物板块年初至今整体跌幅为3.26%,特别是进入7月中报季之后,板块又迎来了一波较大幅度的下跌。

  对于近期医药板块的反弹,市场将此解读为香港流感疫情叠加四川和新疆两地地震的刺激,但在基金经理看来,事件性的因素对板块影响有限。

  广发医疗保健基金基金经理邱璟旻表示,流感疫情仅对疫苗、抗生素生产企业等个股有所影响,但对整个医药板块影响较弱。特别是在今年的市场行情下,投资者比较谨慎,主题炒作的热度下降。

  即便对个股有刺激,这种支撑亦不能长久。在农银医疗保健股票基金经理赵伟看来,受到香港流感事件影响,流感主题股有一定程度的涨幅,但这类主题股行情不能持续,因为没有业绩作为支撑。

  “从中报的情况来看,基金等机构对医药股配置的比例较低,主要原因还是业绩受到医保支付压力增加以及政策降价预期影响。”赵伟表示。

  融通医疗保健基金经理万民远同样认为流感事件对板块的影响较小。在他看来,香港流感只是表象催化剂,7月份医药板块在所有板块中跌幅最大,所以反弹也正常,近期医药板块中反弹的大多是前期回调较多的医药指标股。

  邱璟旻也持类似判断,他认为此次医药板块上涨是在消化此前的跌势,市场对行业的预期和估值都回到正轨。此外,医药板块下跌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周期股的上涨,导致存量资金内部调仓,现在来看,本周板块上涨跟这种调仓结束也有关系。

  医药板块仍在底部区域

  对于下半年医药板块配置价值,基金经理持乐观态度,看好部分细分领域的优质龙头企业。

  邱璟旻表示,目前医药板块仍在底部区域,从今年的市场风格来看,低估值板块比较有吸引力。商业、中药都是值得看好的板块,此外,细分领域中体外检测的行业增速较快,也是值得关注的领域。

  赵伟则称,后续的医药板块还是分化行情,以选股为主。据介绍,目前农银医疗保健基金的配置更偏向制药版块以及高成长性个股等方向。

  “今年以来医药政策最大的变化在药品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医保目录扩容以及医保谈判目录的出台,都指向药品这个板块,在下个医药招标周期,以优质刚性用药和创新药为代表的医药企业会逐步脱颖而出,政策导致的优胜劣汰也会加速药企集中度的提升。”赵伟称。

  万民远认为,目前医药板块整体估值相对合理,医药股具备长期配置价值,医药行业是长期稳定增长的行业,需要用时间换空间。选个股需成长与估值兼具,用中线持股的心态从容守候。下半年主要看好一致性评价、医药商业、制剂出口等细分领域。

  他表示,医疗行业仍有望维续10%~15%增速,且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有望好于行业。招标降价等政策扰动是行业最大的不确定性,全民医保控费将常态化,药价螺旋式下降也是趋势,但更多是压缩过去中国医疗行业不健康的中间利益环节。行业环境净化后,未来真正的好医药公司会长大。

  中欧医疗健康基金经理葛兰判断,维持行业增速逐步回升的判断,行业格局变化逐步凸显治疗性用药的投资机会。投资者可以关注优质龙头企业。例如,受益于优先审评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相关政策的创新药企业及优质仿制药企业、估值合理业绩稳健增长的品牌中药龙头及医药商业龙头。

  中加基金廉晓婵:债券配置价值显现 短端信用债确定性收益较强

  2017-08-10 来源: 证券时报

  随着6月份以来债市的回暖,新基金发行也进入密集期,中加基金旗下中加聚鑫纯债一年定开债基8月8日正式面向公众发行。该只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廉晓婵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6月以来,受益于前期超跌、近期资金面宽松等多重利好因素,债市回暖迹象明显。债市经过近一年的调整,目前已经是比较好的进场时点。 信用债确定性收益较强

  谈及对当前债市的看法,廉晓婵认为,债市经过近一年的调整,收益率绝对水平已经回到2015年初的水平,从绝对收益的角度来看,目前具备较高的配置价值。

  在2016年四季度至今的债市调整中,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已上行100bp,信用债收益率已回到2015年3月份的水平,中债总净价指数价格也跌至2015年年初的水平,短期信用债收益率在资金面的影响下大幅上升。

  但在廉晓婵看来,导致过去债市大跌的因素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5月底以来,经济基本面见顶的迹象逐渐显现,各种微观迹象也显示监管的力度和节奏有边际上的缓和,美元走弱,美债收益率持续走低,外汇占款改善,资金面紧张程度弱于预期,共同推动6月份以来债市的行情。

  廉晓婵分析,目前,无论在基本面方面还是去杠杆、美元加息等因素都在缓和:经济基本面上,经济将继续存在下行压力,地产销量在缓慢下滑,上半年财政超支、地方政府融资受限或冲击基建投资,消费出口拉动因素也有所疲软;美元加息因素在当前资产价格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反映,而今年美联储的缩表要温和得多,影响并不大;在去杠杆方面已初见成效,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成立意味着短期内监管政策的边际趋缓,预计短期内的金融监管将会出现力度边际放缓的政策间隔期。

  另外,从逆向投资的角度看,当前也是布局纯债型基金的好时机。

  重点配置中高评级短久期信用债

  据悉,作为只投纯债的基金,中加聚鑫未来将以信用债为主,并适当配置利率债做波段操作。

  廉晓婵介绍,基金的配置初期注重在防范信用风险的基础上,以短久期、中高评级信用债为基础投资标的锁定票息收益,以流动性较好的同业存单或短期债券加杠杆取得一定的套息收益;同时,会以中长久期利率品进行波段操作,把握好关键时点的流动性,通过价差收入增强产品的回报率。如果经济下行趋势确认、监管政策明朗后,还会视市场情绪逐步拉长久期。

  廉晓婵解释,“在建仓初期,主要会配置短久期、高票息的信用债,利率债现在交易价值并不大,如果在基金募集完成后,资金价格仍在高位,会力争把相对确定性的收益拿到手。总之,基金的组合投资策略和投资布局是在债市波动中寻找确定性机会,在票息保障基础上积极寻找波段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年定期开放债券基金,一年的封闭运作,封闭期内的组合杠杆上限可达到200%,可以兼顾收益性和流动性,充分享受封闭式运作优势,减少普通开放式基金投资期间因频繁申购赎回带来的流动性冲击,从而提升获利机会。

  南方富时A50ETF近日获11亿元净申购

  2017-08-10 证券时报

  作为外资动向风向标之一的RQFII-ETF南方富时A50ETF,近期连续几个交易日都有大额申购,业界认为此举或意味着外资对A股的持续看好。

  数据显示,8月4日至8月8日,中国海外市场最大直接投资中国A股市场ETF——南方富时中国A50ETF连续获得净申购,申购量分别达到5864.41万元、3.59亿元、6.938亿元人民币,这样连续3天合计申购量超过10亿元,达到11.115亿元人民币。而在机构净申购动作的同时,南方富时中国A50ETF连续处于溢价状态。

  究竟什么吸引了外资持续净申购?南方东英对此解读为,这和人民币稳中走强,美元偏弱,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兴趣变浓有关。数据也显示,在岸人民币兑美元今日一度升破6.7关卡至十个月高位,离岸人民币也处在去年十月以来最强的位置,使得外资对人民币资产的兴趣提升。此外,融资成本也在下滑,离岸人民币一个月期隐含波动率降至2.6%左右,是去年9月以来最低的位置之一。

  此外,南方东英还表示,MSCI纳入A股,促蓝筹大盘股价值回归。投资者继续看好“漂亮50”和大盘股主题,也使得市场更愿意布局蓝筹大盘类产品。

  景顺长城量化资产规模破百亿元

  2017-08-10 证券时报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4日,景顺长城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今年以来净值增长21.85%,其业绩比较基准同期增长12.39%。该基金成立以来45个月,累计有37个月战胜基准,累计超额收益达到63.65%;景顺长城量化精选基金今年以来净值增长9.7%,其业绩比较基准同期亏损0.54%;景顺长城量化新动力基金今年以来净值增长23.67%,业绩比较基准同期增长6.87%。同时,景顺长城旗下量化对冲专户业绩也长期保持出色。

  凭借优异的业绩,景顺长城量化投资团队受到投资者青睐,截至7月底,含专户产品在内,该团队管理的量化资产规模突破百亿。景顺长城量化投资团队由总监黎海威带领。资料显示,黎海威拥有14年从业经验,曾在全球量化投资鼻祖——BGI(巴克莱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任职基金经理、副总裁,积累了跨多国多市场的投资经验以及量化模型搭建思路。

  沪铝连涨3天创5年新高 银河期货席位大幅增持多单

  2017-08-10 证券时报网

  国内商品市场近期整体表现强势。继黑色系品种后,昨日沪铝期货上涨5%,连续第3日大涨后创近5年来新高。业内人士认为,铝价上涨主要受益行业供给侧改革影响。

  此外,铝价大涨吸引资金入市,银河期货席位昨日大幅增持多单。

  沪铝价格创5年来新高

  沪铝从周二夜盘交易时段就出现飙升,昨日白天延续高位震荡。截至收盘,沪铝主力1710合约收报16215元/吨,上涨775元/吨(5.02%)。近3日累计上涨9.8%后,期价一举创出5年来新高。

  申万期货分析师李野表示,近日沪铝连续上涨主要受国内供给侧改革稳步推进影响。“由近期的进展来看,市场对电解铝行业供给侧改革信心不断增强。山东宣布将关闭魏桥和信发关停合计321万吨违规电解铝产能;此前新疆、内蒙等地也先后下发文件清理违规新建电解铝产能。使得市场预期发生扭转,对未来供求预期由过剩转为缺口。另外,河北提前下达冬季空缺污染防治措施和发改委等部门查处违规建设自备电厂等行动,也让市场对担忧未来电解铝供应。”

  南华期货金属分析师楼丹庆称,近两日铝价连续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市场意识到了国内下半年铝去产能的力度将大幅加强。并给市场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电解铝供给侧改革正在逐步落实,电解铝产能关停将严格执行,没有指标的违规产能将一律关停。

  银河期货席位大幅增持

  伴随铝价上行,资金也积极进入市场博弈。昨日,银河期货席位单日增持沪铝多单9677手。

  上海期货交易所盘后持仓报告显示,周三前20名多头期货公司席位,合计增持多单28958手,海通期货、永安期货、银河期货席位增持超过4000手;前20名空头期货公司席位增持空单15404手,其中银河期货增持空单数量为5483手。

  据楼丹庆估算,下半年,铝产能将关闭526万吨左右。今年6月份国内电解铝运行产能为3836.3万吨,进入8月,运行产能将直接降至3390万吨~3515万吨。另外,今年3月发布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涉及的“2+26”城地区,加上河南省扩围的3个城市,共计31个城市范围内涉及的电解铝运行产能为1311万吨,涉及的氧化铝运行产能为3415万吨,按照文件规定的限产比例30%计算,关停电解铝运行产能将为393万吨,关停氧化铝产能则为1024万吨。

  楼丹庆表示,进入9月之后,国内氧化铝运行产能将极有可能迅速下降至3000万吨~3122万吨。但今年电解铝消费量保守预期为3460万吨左右,即使下半年新增产能仍能按期上马,也仅能提供约100万吨产能,以目前85.5%平均开工率计算,新增运行产能仅为85万吨,无法弥补违规产能关停带来的约400万吨运行产能短缺。

  “国内电解铝库存可能是一个隐忧,目前盘面上,铝价突破16000元/吨后,上方的空间被打开。在政策发力下,价格将继续上涨,但并不排除铝价因高库存而略有调整。同时,‘2+26’城政策同样涉及煤炭等供给侧改革,因而铝价与黑色系价格走势将有一定协同效应,黑色系价格的上涨对铝价将有一定溢出效应。”楼丹庆称。

  保险系私募再添新丁 总数已达10家

  2017-08-10 证券时报

  近日,华泰保险集团旗下的华泰宝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基金业协会备案,保险系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再添一家。自2015年保监会首次批准保险机构试点设立私募基金以来,保险系私募基金队伍不断扩大。据证券时报记者初步统计,具有保险机构股东背景的私募股权基金机构已有10家,其中,首家保险系私募合源资本已设立27只基金产品。

  已有10家保险系私募

  2014年8月保险业新“国十条”首次在政策上明确,允许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设立夹层基金、并购基金、不动产基金等私募基金。2015年9月,保监会发布《关于设立保险私募基金有关事项的通知》(89号文),进一步明细了保险资金设立私募基金的规定。此后,不少保险机构提出设立私募基金或成立保险私募机构的需求。

  以设立私募股权机构的情况看,记者梳理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私募股权基金备案信息及工商注册信息了解到,包括光大永明资产、阳光资产、国寿投控、平安资产、泰康资产、华夏久盈资产、中再资产、华安资产、华泰资产等10家保险资管机构已设立私募股权机构。

  其中,国寿投控为中国人寿集团旗下另类投资平台,其分别设立了国寿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国寿股权投资有限公司2家私募股权机构,均已在基金业协会备案。两家公司注册资本分别为1亿元、2亿元,备案时间依次为2016年9月29日、2016年8月29日,分别注册在北京、上海。

  这些私募股权机构的成立,均源自于保险资金股权投资的内生需求。以最新成立的华泰投资公司举例来说,定位为华泰保险集团下专业从事股权投资的业务主体,公司前身为华泰资产管理公司股权投资部,超过一半成员具备10年以上股权投资经验。

  深圳一位资深私募股权机构人士对记者分析称,做股权投资的险资以寿险资金为主,预计越来越多的中小险企会有动力自己做私募股权管理机构,除了可以对收益回报进行特殊安排外,又能发掘实体经济机会获得股权投资的收益,还能发挥一定的杠杆效应,突破自己资金体量的天花板。

  首家保险系私募已成立27只基金

  在这些保险系私募股权机构中,合源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是第一家受到关注的,2015年1月获批成立。记者从基金业协会备案信息看到,截至今年4月26日,合源资本已设立27只基金产品。投资地域范围包括北京、珠海、嘉兴、山东商河等地。

  合源资本主要投资领域包括消费服务升级、医疗健康服务、文化传媒、金融服务升级、互联网信息产业、新能源、环保产业及其他战略新兴产业。

  对单个企业或项目的投资方面,合源资本参与投资了奇虎360私有化项目,通过增资扩股方式投资于上陵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其还推出了重点投资于民航及相关领域的产品,投向具有突出核心竞争力/独特商业模式/明确成长性的优质企业。

  合源资本注册资本1亿元,由光大永明资产联合安华农业保险、长安责任保险、东吴人寿、昆仑健康险和泰山财险成立,一共7家出资机构,其中光大永明资产出资30%,其他5家保险公司各出资10%,员工持股平台的北京景行融金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持股20%。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