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摘帽”村新景象——和政县买家集镇石咀村回访记

原标题:脱贫“摘帽”村新景象——和政县买家集镇石咀村回访记

“村上修集体养殖大棚,这是好事,我第一个赞成。”“这个养殖场建成后,我们就可以大规模养殖基础母牛了。”当冬日的第一缕阳光穿过云雾,照在和政县买家集镇石咀村新修的村委会大院时,全村的男女老少早已来到这里,你一言我一语,谋划着未来的好日子。这是12月7日,记者回访这个脱贫“摘帽”村时看到的一幕。

石咀村地处和政县西南面,是该县最偏远的山区村之一。3年前,全村206户人家中有76户是贫困户,贫困面高达31.62%。随着精准扶贫好政策的实施,昔日的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5年实现了整村脱贫。如今,漫步在村子的每一条巷道,都会看到人们欣喜的笑脸,听到“哞哞”与“咩咩”的交响曲。新事、新风、新貌,更是层出不穷。

脱贫村的新面貌

放眼望去,一条条整洁干净的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户的大门口,一栋栋新修的砖瓦房点缀在广袤的田野,休闲文化广场上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我们村的‘脱胎换骨’,离不开党的好政策,更离不开各界帮扶力量的聚力攻坚。”当了17年村支书的杨希华深有感触地说,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推进,全村有一半以上的人家买上了面包车,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50元。

基础设施是支撑农村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础条件,对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精准帮扶工作中,县上针对石咀村基础设施薄弱这一现状,结合整村推进项目,投资586.5万元,硬化道路3.53公里、入户巷路2.5公里,改造危旧房52户,并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安装太阳能路灯107盏。通过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全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村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脱贫户的致富曲

高档组合家具、各种家用电器、时髦的装修……来到村民张录家时,完全看不出这个家庭曾是昔日的精准扶贫户。

几年前,张录的三个儿子没有手艺,只能在当地打零工,一个月的收入还不够自己开销。后来小儿子考上了大学,他又要供大学生,全家的日子过得很艰难。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他的三个儿子通过劳务培训,掌握了挖掘机操作技能,实现了由“劳力型”向“技能型”的转变,每人每月最少能收入6000多元,从此他家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以前家里困难,儿子们的终身大事无着落。现在我家的经济状况好了,明年一开春我就要给他们办喜事娶媳妇。日子越过越好了,以后我也可以享享清福了!”谈及今后的生活,张录高兴得合不拢嘴。

张录只是石咀村所有脱贫户的一个缩影。

减贫脱贫,关键在产业。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买家集镇始终把发展壮大富民产业作为扶贫攻坚的突破口,结合石咀村实际,按照群众意愿,大力发展养殖业和中药材种植,并对村里的劳务输转人员集中进行挖掘机、电焊、编织等技能培训,实现了稳定增收。

“摘帽”后的新目标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石咀村的群众便坐不住了,谋划着要成立村民合作社,并在村里建一个占地10亩的集体养殖小区。听到这一喜讯,脱贫户张林喂完牛、打扫完圈舍,便早早来到了村委会。

“在家里养牛,受地点限制不能扩大规模,如果村里建起集体养殖小区,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张林第一个发言表示赞同。两年前,张林家还是精准扶贫户,县上针对他擅长养殖的这一特长,为他家免费修建了暖棚,发放了4只基础母羊,还给他贷了5万元精准扶贫贷款,搞起了养殖业,第二年他家就实现了稳定脱贫。如今,他已成为村里的养殖大户,年收入超过3万元。“若不是精准扶贫好政策,像我这样的家庭,再过个五、六年也脱不了贫!”说起精准扶贫带来的好处,张林的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他告诉记者,村上的养殖小区建成后,他将带领更多的村民发展养殖业,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

通过回访记者发现,脱贫“摘帽”后,石咀村正从提高群众生活质量、防止群众返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等方面不断发力,以此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正如杨希华所说:“脱贫‘摘帽’,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让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才是我们奋斗的最终目标!”

来 源:《民族日报》

作 者:马龙 虎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