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丨“地方与全球视野下的中国饮食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召开

  

  由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主办的“地方与全球视野下的中国饮食与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10月28日在广州市中山大学马丁堂举行。会议旨在深入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的本土发展与全球传播,探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的饮食与文化,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历史演变、宗教习俗、跨文化传播与交流等多方面视角透视饮食文化背后的社会机制。

  会议主要分为三个内容,分别是:主题演讲人召开讲座、小组学术研讨以及实地调研。其中小组学术研讨涵盖多个议题,通过众学者发言讲解、回应质疑的讨论形式实现多视角、多学科的交融与升华,会议氛围客观严谨又不失活跃。

  

  10月28日上午,吴燕和教授与何莫邪教授为本次会议带来了精彩演讲。吴燕和教授为夏威夷大学研究院人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还在美国东西方中心兼任高级研究员,曾于澳洲国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担任多项国际人类学期刊顾问以及中华饮食文化基金会董事。吴教授回顾了人类学界对于饮食的研究,总结了自己从事饮食人类学研究二十余年之经验,以“怀旧”与“创新”两个简明的概念,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赋予他者眼中的地方传统文化标志,创新传统料理,打造具有地方性身份的特色料理,使地方饮食文化在国内外发扬光大,构建出深刻的地方标识。

  

  另一名与会教授何莫邪先生现为奥斯陆大学荣休教授、挪威皇家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汉学家。何教授以中英文双语表达的形式,生动讲述了古代与现代汉语中关于“吃”的词汇语义演变,从比较历史视野探讨了有关“吃”的隐喻性语义发展性质。

  

  小组学术研讨于28日下午两点在中山大学马丁堂二楼举行,各小组成员陈述各自议题,并由会议嘉宾提出问题与相关研究线索,为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思路。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博士生导师曾国军教授以饮食文化生产的原真性作为议题,认为基于不同消费情境,即对于来自不同文化群体的消费者,应采取不同形式的原真性策略。

  

  来自云南财经大学的陈刚教授则以云南泸沽湖地区的旅游发展与摩梭民族餐的开发为议题,介绍了当地摩梭民族餐的发展历程与现况,认为民族文化旅游可以把古朴的土著习俗及土著居民包装成旅游商品,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从而给摩梭人带来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整体变化。陈教授还提出,政府在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时应避免过度干预,要注意保护地方民族原本的生活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的张慧讲师介绍了欧洲中餐馆的“在地化”历程,认为政策环境、华人移民特点、文化互动以及餐饮口味等构成了中餐馆“在地化”的多元因素。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郭忠豪博士以明清广东的水产海鲜与鱼生食俗为议题,论证了明清广东水产海鲜的饮食文化是建立在非精英的汉人与少数民族上,区别于江南地区的士绅精英的水产海鲜饮食文化。

  

  (文&图丨周力行)

  想成为文木的一员吗?赶紧把简历砸到HR@wenmu.com.cn吧!

文木微信号:gzwenmu

联系电话:020-84114644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