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来何处】清代黑龙江境内设置驿站的历史意义

清代黑龙江境内设置驿站的历史意义与今天的重要作用

文|赵殿文

  据清代文献记载,为保卫边塞,清朝廷收复黑龙江以北,被沙俄侵占的大片领土。准备发动“雅克萨”战役前做好的战略部署。康熙23年(1684年)决定:在黑龙江境内设立19个驿站,直通黑龙江瑷珲(今黑河市)雅克萨前线。当时在肇源县境内有2大驿站(今茂兴、古龙)。然而,这一英明战略部署的浩瀚实施,不仅顺理成章地镇守了边关,捍卫了北疆。而且对开发建设发展北疆,促进北方兄弟民族融合,南北文化交流,都产生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与时俱进的重要作用。

  一、设立驿站,入驻站丁,建立了京城与北疆的人工通讯联系。

  清廷设立驿站,每25——30公里左右设立一处。各站均配备站丁30人。无论是清廷下达的圣旨、军令,还是边疆上报军情、捷报等。都由驿站站丁昼夜兼程,风雨无阻,站站传递,策马急奔,接力式的传送。大大地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康熙25年(1686年)5月28日,清军发动第二次攻打雅克萨城,捷报送出仅10天时间,送到京城“热河避暑山庄”。康熙皇帝对此甚为满意。在交通落后,交通工具只有靠马的时代,这样的通信速度已是当时最快的了。自此以后,朝廷与边疆的通信往来畅通无阻,达到当时历史最好水平。

  二、设立驿站,开辟了一条大驿道,成为通往前线的运输大动脉。

  在设立驿站之前,黑龙江大部地区尚处于荒漠原始状态,基本上没有像样的道路。康熙24年(1685年),康熙皇帝审时度势,开辟了一条从吉林乌拉(今吉林市),经郭尔罗斯前旗、后旗(今肇源县),杜尔伯特旗、齐齐哈尔市直至瑷珲(今黑河)驿路。此条驿路共设25个驿站,其中吉林境内有6站,黑龙江境内有19站,肇源境内先设2大驿站。这条驿路的开通,即是用来传递信息的通讯线路,也是军队、战马、粮食弹药等战略物资的运输线。后勤保障供给的必经要道。攻打“雅克萨城”所用的40门红衣大炮,就是通过这条驿路,站丁们千辛万苦,昼夜送往前线,打得雅克萨城一片火海,取得节节胜利。迫使俄军缴械投降,对取得雅克萨战役的胜利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导致康熙28年(1689年)9月,中俄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此后,直到清代咸丰初年的200多年,两国的边境相安无事,获得了一段长时间的和平共处时期。乃至并为如今的中俄友好往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设立驿站,入驻站丁,加快北方地区农业开发建设速度,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进步。

  清代早期的黑龙江大地,人烟稀少,百里不闻鸡犬之鸣,是一片地域辽阔,处于原始状态的无人区,俗称北大荒。在黑龙江、嫩江、松花江沿岸一条狭窄的地域内,居住着少量的达斡尔、鄂伦春、蒙古、鄂温克赫哲等少数民族部落,他们均以游牧渔猎为生,对中原地区的农耕文化从未接触。驿站设立,站丁入驻。改变了原始荒凉状态。驿站初只配站丁几十人,随着斗转星移,岁月更替。各个驿站所在地均形成了规模不等的集镇村落,站人后裔繁衍增加,加之与当地少数民族融合友好有爱,互相配偶,建立家庭,共同繁衍生息。据文献记载,到光绪末年,各大站的人口多达七、八千人。人口猛增,站人入驻以后,运用中原地区的先进农业技术,大面积开荒垦植。如垄作、间作、选种、施肥、改良农机具等一系列耕种技术。在北方肥沃的土地上,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农业丰收。站人的耕种技术也影响了当地少数民族,使许多以渔猎游牧为生的少数民族兄弟,也开始种田耕作,这样昔日荒芜人烟的土地,在站人和少数民族兄弟共同开耕下,历经了数代人不懈努力。如今是阡陌纵横,沃野无垠,北大荒已变成了北大仓。是中国粮食主要产区之一。回顾驿站历史,黑龙江的早期开发者“站人”,对开发黑龙江大农业是功不可没的。

  四、设立驿站,融合了兄弟民族,促进了内地与边疆语言文化和饮食文化的交流。

  驿站设立,站人入驻,伴随着村屯数量的不断增加,人口也快速增长,特别是汉族与其他民族的杂处,融合了兄弟民族情,长期相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中原地区的汉语言和文字的普及运用,在边疆地区广泛传播。据文献记载,康熙皇帝是一个圣文化的开明君主,他不仅主张学习推广先进的汉民族文化,而且康熙有大量的诗、词、文章传世。在康熙的倡导下,在站人的带动下,中原地区先进文化得到了南北交流。这对融合民族,建设巩固边防,发展经济,提高各民族整体文化素质,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各兄弟民族的饮食文化也随之得到了进化和改观。当年站人发明制作的饮食如:“羊汤、猪血、马肉干、荞面条”等等,一直留传至今,在市场上久吃“不凉”,并成为北方旅游景点上饮食文化热门品吃。为地方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古驿站人“习俗文化”是闪烁着历史光辉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设立驿站,为北方交通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驿站设立之前,黑龙江广大地域内,还保持着原始的森林草原面貌,仅有少数规模较小的村屯部落,散落在山林边缘及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当时由于交通不变,人们交往很小,过着封闭半封闭的生活,更谈不上什么像样的道路。正是驿站的建立,才以驿站为中心,建成了大驿道直通边疆,为人们的交往,货物的运输,商品的交换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为后的交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天北方的交通“齐加线”(齐齐哈尔至加格达奇),“齐北线”(齐齐哈尔至北安),都是在古驿道的基础上兴建的。大广高速路(大庆至广州)路径肇源县境内,不少地方都是在古驿路上兴建的。由此可见,黑龙江的铁路、公路、大部分都是在古驿路上建成的。今天有四通发达便利的交通,也应当给驿站、站丁记上浓墨重彩一笔。

  肇源站人文化研究学会

  参考文献: 《清史编年》《清圣祖实录》《黑龙江将军衙门档》《黑龙江志稿》《呼兰府志》《吉林驿站》等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