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喜——民间鼓乐文化

  闻喜马拉鼓车,是民间艺术瑰宝。它起源于唐代,实为马拉战鼓车,用于行军作战、鼓舞士气。后演变成为民间社火表演,由五套以上,最多十几套骡马拉大鼓车,边甩鞭跑车,边敲鼓演奏,流传于闻喜县北塬一带,已有两千年之久。

  每年正月十五的红火热闹,北塬的花车、鼓车那可是压轴戏。那花车,上面的装饰随着时间的变迁而变迁,五彩缤纷、绚丽夺目。样式新颖,特色鲜明,做工精细,巧夺天工。碎碎新点子,年年新花样,让全县人民饱尝眼福。那鼓车上斜放着两面直径约两米、红漆边镶铜钉的大鼓。每面鼓上有两个英俊彪悍的小伙子,头顶白羊肚毛由,身穿短白被褂,腰系红绸带,在满世界的喝彩声中,寒风中打的汗水淋漓。十九匹清一色的骡子,清一色的同辔头,清一色的红缨,在十多名头顶白羊肚毛巾、身穿短白褂的清一色的壮小伙驾驭下,旋风似得奔驰而来。那铿锵有力的震天锣鼓声,那激越壮奔的踏踏马蹄声,声声叩击大地,威震四方。那壮观场景,似群虎下山,群龙搅海,惊天动地,震撼人心。

  闻喜文化馆一班人,以北垣花车、鼓车为背景,糅合当地多家鼓乐,深入民间采风,遍访民间老艺人,收集整理鼓谱,对盛大节日的锣鼓表演拍照、录像。邀请绛州鼓乐专家“秦王点兵”的原创人郝世勋共同挖掘、整理、加工、创新。经数易其稿,反复打磨,终使“闻喜马拉鼓车”出具雏形。经运城市文化部门和有关专家观看后,汇总方方面面具体意见,进行再次加工修改。在此基础上,又聘请国家一级作曲、原济南部队前卫文工团首席指挥景建树从谱曲、唱词到演员的细节动作、各种乐器的搭配都一一作了精心的编排,细致的辅导,精雕细刻、反复锤炼,使得“闻喜马拉鼓车”的舞台表演,大气磅礴,气势恢宏,激越昂扬,热情奔放,振奋人心,鼓舞斗志。欣赏“闻喜马拉鼓车”,观众随着“当当”的马铃、“踏踏”的马蹄、“咚咚”的马嘶,眼前时而一片春光明媚、百鸟争鸣、美不胜收的田园风光;时而一幅千帆竞发、万马奔腾、倒海翻江、龙争虎斗、沙场秋点兵的雄壮场面。

  “闻喜鼓车”共有三部分组成,即田园、赛社和凯旋。乐曲开始首先用小镲、马铃、小战鼓、木鱼和三音锣描写农民大清早由远及近,赶着马拉鼓车进城去参加民间社火比赛,一路上欣赏田园风光,欢快自得悠闲喜悦的心情;第二部分大鼓、大钹进入赛演环节,用急促的敲击、娴熟的技法,表现马拉鼓车在比赛场地奔跑,观众欢呼叫好,鼓手忘我表演的场景,再现了那种粗犷、彪悍的动作,激烈欢快的鼓点,群情昂扬向上、激动震撼人心的场面,也是本曲的高潮部分;第三步凯旋,吸引了民间鼓车锣鼓的演奏精髓,尤其是乐队中使用的三音锣,充分显示了它的丰富表现力,不同的高音和鲜明的色彩变化,增添了艺术魅力。而三支唢呐的即兴吹奏,再次表达了凯旋和喜悦之情。

  “闻喜鼓车”这个节目的创编,既适合舞台表演艺术,又适用于广场演奏、演出阵容和人员可按比例增加。可以说,“闻喜鼓车”是继绛州鼓乐《秦王点兵》之后又一部跨时代的力作,是新时期、新农民享受文化富民工程表现出的新气象,是吹响闻喜县建设文化强县的冲锋号,是敲响闻喜文化复兴和经济发展的又一锤强音。

  “闻喜鼓乐”2011年在全市民间艺术大赛中一举夺得“菊花奖”金奖。一炮摞响,轰动运城市。2012年在全省选拔赛中,又获山西省“全国群星奖选拔赛”节目大奖。2013年10月26日,“闻喜马拉鼓车”在山东烟台参加全国群众艺术节上,或最高奖“群星奖”。

  李宏学 王长远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