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逝世半年了,我才刚开始了解她

  有思想、有态度、有品位,更有情怀

  

  不知不觉,杨绛先生已经离开我们半年了。性情淡泊的她不会想到去世时的全民悼念,更不会想到由此引发的知识分子有没有沉默权的争论。

  时光永是流逝,当初悼念她的人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她,有多少人现在还记得她,又有多少人此后读过她的作品。我也是最近无意中读了《生命的烤火者——杨绛传》这本书才算真正走近她,此后又读了她的《干校六记》、《洗澡》等书,才明白她和我原来自以为了解的其实大不相同。

  杨绛和钱钟书的爱是怎样的?

  

  众所周知,钱钟书称杨绛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确实如此,杨绛像母亲般宠爱、照顾着钱钟书,甘做钱家的“灶下婢”,又是他的红颜知己,还与他患难与共几十年,确实集“妻子、情人、朋友”于一身。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但爱是相互的,钱钟书对杨绛的爱其实也非同一般。“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钱钟书也确实做到了他所说的这句话。才子自古多风流,钱钟书后来又功成名就,但他从未嫌弃过“槽糠之妻”。

  1935年杨绛陪钱钟书在英国牛津读书。一天早晨,钱钟书起了个大早给杨绛煮了鸡蛋,烤了面包,热了牛奶,还做了醇香的红茶。杨绛吃后幸福地说:“这是我吃过的最香的早饭,听到杨绛满意的回答,钱钟书从此给杨绛做了一辈子类似的早餐。钱钟书始终对杨绛视若珍宝,经常对朋友大肆赞美妻子,对杨绛的作品每篇必读甚至自愧不如。“她事业得意时,他不嫉妒;她甘做主妇时,他也不轻视。他的深情配得上她的牺牲”。

  只有相互理解、欣赏、珍爱,才能携手一生,这是钱钟书、杨绛让人向往的爱情的秘诀。而我们多少夫妻却是对方的差评师,以挖苦、嘲笑对方为荣,又如何能过得幸福呢?

  杨绛真的不争吗?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谱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杨绛先生的这句话流传很广,是她伟大和不朽之处,也是很值得我们致敬和学习的。

  但和谁都不争,不代表没有原则、底线。杨绛先生虽然淡泊名利、随遇而安、不与人争,但其实也有发飙的时候。“文革”时,钱钟书在中国社科院被贴了大字报,杨绛则在下边一角贴了小字报辩解,后来因此被批斗,杨绛还是据理力争:“就是不符合事实!就是不符合事实!”钱钟书去世后,他的一位朋友竟然要拍卖钱钟书、杨绛写给他的书信及手稿。杨绛闻讯怒了,亲自出面诉诸法律,最终让拍卖会取消了。

  看透人世的杨绛说过这句话:“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的。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世道确实如此,不争是不争名利等身外之物,对于触及底线、原则的事情还是必须要争的,不能任由老实人、好人受欺负,应该像杨绛一样“杨先生这个人,没事,绝不去惹事;有事,也绝不怕事”。

  杨绛和钱钟书是知识分子吗?

  

  杨绛、钱钟书是知识分子吗?他们在那个年代是沉默的吧?这是杨绛去世后引发的争论,乃至于杨绛夫妇的批评。

  我原先也是认为杨绛、钱钟书只能称为文人或读书人,称不上知识分子。因为知识分子必须要有独立人格、公共情怀、批判精神,而杨绛夫妇没有做到这点,只是独善其身罢了。

  但实际上,杨绛、钱钟书也并非仅仅独善其身,并非完全沉默。如钱钟书拒绝参加别人想参加都没机会的国宴,如杨绛写出了反思知识分子改造的《洗澡》、《洗澡之后》等书。

  而如果我们真正了解那个时代,我们将会对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会有更多的同情之理解。除了林昭、张志新、顾准等个别知识分子外,当时大部分知识分子都保持了沉默,都接受改造。而之所以如此,并非完全是他们被迫的,而是半被迫、半主动。

  知识分子大多对劳动人民有天然的负罪感,又大多天真单纯、理想主义,所以当时的确很多知识分子是真心觉得自己需要接受改造,需要向劳动人民学习,去掉自己身上的资产阶级毛病。何况,当时的客观压力也很大,不接受改造那就是与人民为敌。所以,我们应该对当时的知识分子的沉默予以更多的理解、同情。

  何况,如钱理群先生在新作《岁月沧桑》中所写,“改造”与“坚守”是1949年后知识分子命运的两个关键词。很多知识分子是接受了改造,但同时也在坚守着自己,如书中的沈从文、郭小川、王瑶、周立波、梁漱溟、邵燕祥、废名等人。钱钟书、杨绛其实也是如此,也在坚守自己的风骨和追求,杨绛在打扫厕所的同时还在翻译《堂吉诃德》呢。

  在一个风雨如晦、道路以目的年代,沉默是知识分子等有良知的人最后的权利,何尝不是一种反抗呢?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地做到“沉默”、不为虎作伥呢?

  杨绛是如何成为杨绛的?

  

  读完杨绛的传记和作品,我最感兴趣的是杨绛何以成为杨绛,她是如何在风风雨雨中做到真正的优雅得呢?“真正的优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随遇而安’,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遇,都能够从容面对,宠辱不惊。但光有随遇而安的恬淡还不够,还得有内心的笃定和坚守,守得住底线,熬得过艰辛,这样才能够做到由外而内的优雅”。

  最重要的,应该是源自她内心的信仰,她身上始终充盈着一股“向上之气”。而“我的‘向上之气’来自信仰,对文化的信仰,对人性的依赖。总之,有信念,就像老百姓说的:有念想。”

  这也就是我前面一篇文章所说的,如果我们找不到坚定的信仰,那就必须得有一些信念。(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灵魂,从北大四成新生认为人生没有意义说起)杨绛先生一生优雅便源于此。她历经磨难,却始终坚信:“人性并未泯灭,乌云镶着金边”。回顾人生,杨绛如此写道:“常言彩云易散,乌云也何尝能永远占领天空。乌云蔽天的岁月是不堪回首的,可是留在我记忆力不易磨灭的,倒是那一道含蕴这光和热的金边”。

  确是,即使乌云蔽天,乌云也会镶着金边,正是这道含蕴着光和热的金边给了我们前行的力量。而杨绛其人其文,正如了《生命的烤火者——杨绛传》一书所言“就是那一道含蕴着光和热的金边,哪怕是漫天乌云,只要抬头看见有这么一道金边,就能给人无限慰藉,让人看到活着的尊严和希望”。这便是杨绛先生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是我们要好好学习的。

  当然,杨绛先生值得我们学习的一定还有很多,如今我只能算是刚刚开始了解杨绛,我还需要更多地阅读杨绛其人其文。半年过去了,至少杨绛更加活在了我的心中。

  ●●●作者简介:张守涛,青年学者,南大硕士毕业,大学老师,省作协会员,出版作品《说说当今这些文化名人》《先生归来》《凡人鲁迅》。新书《凡人鲁迅》描绘鲁迅当年笔墨官司,还原真实鲁迅,著名学者许纪霖、鲁迅之孙周令飞点赞,个人公号涛滔步觉。

  涛滔步觉

  有思想、有态度、有品位

  观文化万象、听时代涛声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