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著名的“车内会谈”

  

  我们继续推送刘德有先生回忆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做翻译的故事。今天讲的是发生在1959年的一场著名的“车内会谈”。

  思考中日关系的发展问题时,总会想起周恩来总理和许多日本方面的先驱。松村谦三先生便是代表人物之一。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松村先生是在恢复邦交前的那个严酷时代,将中日关系从“民间往来”推向了“半官半民”阶段的日方功臣。

  1959年到1964年,松村先生三度访问中国与周总理举行会谈,每次都是我担任翻译。松村先生第一次访华是在1959年10月。当时,中日两国关系在法律上尚处于“战争状态”,但民间交流却在快速发展。经济自不待言,文化交流也已经开始,中日之间的往来呈现出很大的进展。

  然而,1958年5月发生的“长崎国旗事件”彻底破坏了这种友好氛围,不用说,这与当时的岸信介内阁的对华态度和对华政策存在密切关系。由于这一事件,中日两国陷入了交往渠道几乎全部中断的一筹莫展的窘境,进入了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

  在这种背景下,从1959年起,日本政治家中出现了对中日关系感到忧虑,认为必须在正面舞台上也要改善两国关系的动向。于是,继前首相石桥湛山9月访华以后,为了抓住恢复中日关系的契机,松村先生实现了第一次访华。

  说到松村先生的第一次访华,值得大书特书的恐怕是那场著名的“车内会谈”。10月25日上午,周总理陪同松村谦三一行乘坐专列前往北京西北正在修建的密云水库参观。在列车上进行了“周恩来与松村会谈”。

在去密云水库途中进行会谈的周恩来总理和松村谦三先生,右侧翻译为笔者

  这趟专列从北京出发时就挂有一辆公务车厢,列车启动后不久,我陪同松村先生进入了那节车厢。秋日明媚的阳光透过车窗射进来,布置得像一间客厅一样的车厢让人感觉尤为温暖。周总理已在车厢内等候。

  利用往返北京和密云间的各约两个小时时间,两人促膝而谈,就中日之间存在的各种问题坦率交换了意见。在会谈中,周总理表明了反对岸信介内阁的“敌视中国政策”和修改《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立场,同时强调了应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改善中日两国关系。

  对此,松村表示“日中两国有两千年的友好传统,现在这样的不幸状态不好,应当早日恢复正常关系”,并且强调日本今后愿意与中国一道为世界和平而努力。但在会谈中,松村表现出极力拥护岸信介内阁的立场。

  后来,在会谈中谈及中国的发展时,松村先生说:“中国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会变成一个强大得惊人的国家”。我当时觉得“外交场合的翻译应该逐字逐句,最大程度地忠实于原文”,于是翻译成了“中国会变得可怕的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听到这里,周总理反复强调了中国的外交政策:“即使中国发展起来,今后变得强大了,也绝不会侵略其他国家。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深受外敌侵略之苦。又怎么可能将这种痛苦施加到别人身上呢?有道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嘛!”当时,我出了一身冷汗。

  日语的“可怕的大”是“非常大”的意思,并没有“恐怖”的意思,由于我只是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所以话题完全跑偏了。正因为这是重要的会谈场合,我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不过,我当时还曾不严肃地想过:我翻译上的失误反而引出了总理关于中国和平政策的这段极富哲理的话,“或许这就是‘歪打正着’吧”。

  1959年10月,周恩来总理陪伴松村谦三先生参观密云水库,中央翻译者为笔者。

  另外,在后来的会谈中,松村先生的发言总让人觉得中方赞同了日方的所有立场,于是周总理说“我是中国共产党人,松村先生是日本自由民主党人,我们的见解不可能全都相同。存在不一致是自然的,在这个前提下,中日两国应该和平共处,发展友好关系。我们只是在这一点上达成了一致意见”,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松村先生三次访华和双方的努力下,中日关系从“民间往来”发展到了“半官半民”,为1972年实现邦交正常化奠定了重要基础。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那是具有历史意义和划时代意义的。

  后来,中日之所以能够实现邦交正常化,迎来双边关系发展的局面,完全是无数有名或无名的“挖井人”付出心血的结果。可以举出很多理由证明应该彼此珍惜历经苦难和艰辛才得到的中日友好的成果。但应该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去破坏这种成果。

  如果谁要去破坏,那么有何颜面去面对两国的先人?同时,又有什么可以流传给我们两国的后代子孙呢?

  现在,中日两国人民追求的是“和平、友好、合作、双赢”,绝不是“反目、对立、冲突、战争”。只有和平和友好才是两国人民渴求的、应该去争取达到的大目标。

  刘德有:

  1931年出生于大连,日本文化专家,记者、翻译家。

  1952年任《人民中国》翻译,编辑。

  1955年到1964年,曾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人做翻译。

  1964年到1978年作为《光明日报》和新华社记者在日本工作15年。

  1986年到1996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

  著作:《时光之旅》(時は流れて)《战后日语新探》(戦後日本語新探)

  译著:《祈祷》(祈祷,有吉佐和子)、《山芋粥》(芋粥,芥川龙之介)、《突然变成的哑巴》(不意の唖,大江健三郎)、《残象》(残像,野间宏)等。

  图片提供:刘德有

扫一扫,关注人民中国

  

微信ID:peopleschina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