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心是一座迷城,黑暗中寻找灯绳

2016.12.15

周四

很多时候,

人所遭遇的不是幸福,也不是愤怒,

而是某些灰暗的不适感。

无论怎样的倾诉和排解都难以清除这种不适,

所以,不妨视其为另一种生命体征,

或者是一个隐秘的入口,

带你进入思想的通道,

最自然地研究我与社会的问题。

人的精神财富,

不是由幸福或愤怒堆砌,

而是将生命的种种不适,

写成自己的药方。

——苏童

文 | 苏童

多年来写作已经成为我生活的最重要的一部分,这是一种既主动又被动的结果,其中甘苦我已有过品尝,但我不喜欢将其细细描述太多,更不喜欢那种夸张的戏剧化的自传性语言。

我只想说,我在努力靠近我的梦想,我想趁年轻时多写些小说,多留几部长篇和小说集,作为一个文学信徒对大师们最好的祭奠。

对于美国作家塞林格的一度迷恋使我写下了近十个短篇,包括《乘滑轮车远去》、《伤心的舞蹈》、《午后故事》等。这组小说以一个少年视角观望和参与生活,背景是我从小长大的苏州城北的一条老街。

小说中的情绪是随意而童稚化的,很少有评论家关注这组短篇,但它们对于我却是异常重要的。

一九八四年秋天的一个午后,我在单身宿舍里写了四千多字的短篇《桑园留念》,那个午后值得怀念。我因此走出第一步,我珍惜这批稚嫩而纯粹的习作。

朋友们一般都认为我的三部中篇《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罂粟之家》、《妻妾成群》是我创作中最重要的作品。我同意这种看法。

现在回头看这三部中篇,明显可见我在小说泥沼中挣扎前行的痕迹,我就此非常感激《收获》杂志,他们容纳了我并帮助我确立了自信的态度。

《妻妾成群》给我带来的好运纯属偶然和巧合,对于我的创作来说,《妻》是我的一次艺术尝试,我力图在此篇中摆脱以往惯用的形式圈套,而以一种古典精神和生活原貌填塞小说空间,我尝试了细腻的写实手法,写人物、人物关系和与之相应的故事,结果发现这同样是一种令人愉悦的写作过程。

我也因此真正发现了小说的另一种可能性。《妻》的女主人公颂莲后来成为我创作中的“情结”,在以后的几个中篇中,我自然而然地写了“颂莲”式的女性,譬如《红粉》中的小萼和《妇女生活》中的娴和箫。

到目前为止,所谓的女性系列已都写成,我将继续“走动”,搜寻我创作中新的可能性。

小说是一座巨大的迷宫,我和所有同时代的作家一样小心翼翼地摸索,所有的努力似乎就是在黑暗中寻找一根灯绳,企望有灿烂的光明在刹那间照亮你的小说以及整个生命。

(余华和苏童)

在去年的一篇小文章中,我曾就小说风格问题谈了几点想法。我一直认为当一个作家的创作形成所谓的风格之后,创作危机也随即来临,如何跳出风格的“陷阱”,如何发展和丰富创作内涵成为最迫切的任务。

要不断地向昨天的作品告别,要勇于打碎原有的一切,塑造全新的作品面貌和风格,我想这才是写作生命中最有意义的阶段,也是最具挑战性的创作流程。正如我刚才的比喻,必须有勇气走进小说迷宫中的每扇门,每一个黑暗的空间。

从自己身边绕过去。

从迷宫中走出去。

试一试能否寻找那些隐蔽的灯绳。

读书·访谈·诗歌·美文

| 本期编辑:许婷婷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勿重复提交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

投诉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未输入评论内容
该评论已关闭!
  • 最新评论
刚刚 畅言云评

尊敬的畅言客户,您好。您所使用的网站评论功能已广告作弊被限制使用,如有疑问,请咨询客服电话400-780-9680。

扫一扫
手机上看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