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饮食文化之阳城烧肝的由来】

很久以前,阳城有个姓甘的县丞,他巧取豪夺,搞得民不聊生。

  南城墙下住着郝氏三兄弟,老大以杀猪、卖肉为生,老二以卖菜为业。老三从小好读书,是城内 少有的才子。

  隆冬晚间,有王屋山下的学友来访,老三因家中米无半粒、菜无片叶,无以招待。想去老大家讨些肉食,无奈老大家只剩半叶猪肝;转到老二家,老二的菜已卖尽,筐中只有几瓣大蒜。老三拿着往家返,一路寻思:在阳城,猪下水{内脏}是从来不吃的,更不用说招待客人了,这该如何是好……

  回到家中,他让内人将猪肝和大蒜洗净、剁碎,揉在一块。用菜叶包住蒸熟后,切成片。老三与客人每人拿一根竹签,围坐在火炉旁烤着吃。顿时,蒜香味、肝香味弥漫在空中。客人吃着这外焦里嫩的食品,大呼:美!问老三菜名,老三沉思片刻,想着县丞的无情、叹百姓的清苦,为泄心中之愤,脱口而出:烧甘(肝)!

  从此,烧肝就迅速在阳城流传开来,并逐渐改进制作方法,成为阳城的一道名吃!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勿重复提交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

投诉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未输入评论内容
该评论已关闭!
  • 最新评论

扫一扫
手机上看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