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你点的这盏茶赢得了我的芳心!

  除了被某处请去喝茶,喝茶应该是一件很风雅的事情吧。

  

  自打神农尝百草发现茶叶,并将它标记为一味药予以记载,茶的品饮已经经历了千年的洗礼。从最初的入药到现在的品茗。确实是有趣。

  春秋战国时期,茶叶被当做是一种蔬菜,还是下饭菜~

  

  我们平时喝茶的时候,不小心喝到茶叶嚼嚼略显涩口。但是你能想到在春秋时期,茶叶却能够当做下饭菜。将茶叶用热水煮开,捞出茶叶拌上盐,就成了一道菜。茶叶不捞出来也可入菜做汤羹,谓之“粥茶法”。

  

  至今仍有部分少数民族有“凉拌茶菜”的吃法,大概和那时候相似。茶叶的香和涩杂糅在一起,味道该是啥样的~

  大汉天子揭开茶杯盖,赞到:“嚯~好家伙~这茶葱味甚好!”

  

  汉朝时,茶叶开始作为饮品进行全国性的推广。但能够经常性的买茶、吃茶的人还是那些有钱人。(钱在什么年代都是个好东西啊~)

  买回来不会喝也是会被人嘲笑的~

  汉朝的时候,茶叶已经是做成茶饼状。吃茶前先把茶饼烤一下,捣碎,冲上沸水,来点葱花、生姜去腥,烫下粉丝,一碗热腾腾的羊肉粉丝汤就好了....... 哦,不是,是一碗香茶就冲好了,可以吃了。

  

  要不要来点香菜……

  三国两晋时期的“以茶代酒”救了多少不会喝酒的人

  

  三国两晋时期的茶文化和前朝一样,并没有太多的变化。只不过是吃茶的人范围更广了,不仅仅局限于有钱人了。老百姓吃茶成了常态,就连他们最爱的酒水都要被茶水代替了!“以茶代酒”就是从那个年代开始流传下来。

  

  在现在,这句话救了多少在酒桌上坚持不住的人,包括你,包括我。

  大唐盛世,《茶经》开道。

  

  “陆羽泡的茶,听说名和利都不拿”~

  我想说我第一次听说陆羽就是从周杰伦的这首歌里听到的。疯狂的翻书看看陆羽是谁。原来是吃茶的专家。他的一部《茶经》奠定了中华茶道的基础。唐代瓷器的千变万化以及茶马古道的形成,使得唐朝在制茶、吃茶的技术上处于领先。精美的茶具配着茶叶的曼妙滋味,妙不可言。

  那时候吃茶已经不放葱花了,感觉口味上会更贴近我们现在的生活。

  最奢侈的宋朝,什么都要最高级的那个年代。

  

  宋朝,历朝历代中最讲究吃喝拉撒的朝代。不仅要吃,还要吃的好!简直就是现在朋友圈炫富的鼻祖,讲究的连自己亲爹都不认识。从上至下,对茶道爱到不要不要的。就连皇上都专门写了本关于茶的书《大观茶论》,亲自倡导大家好吃茶,吃好茶。

  

  那个时候已经不流行煮茶,而是点茶。可不是去茶馆点上一杯茶,听戏去了。而是将茶碾碎成粉,冲茶粉来喝。日本现在抹茶的做法正是由“点茶”而来。

  每一个人所点的茶,都是不一样的。有不一样,就会有对比,于是乎就出现在风靡一时的“斗茶”。

  

  阎立本 《斗茶图卷》

  斗茶,又称“茗战”,是宋代茶人评比茶叶品鉴技术高下的一种艺术。斗茶一事在唐代已经有所气候,唐代冯贽著的《记事珠》:“斗茶,建人渭斗茶为茗战。”斗茶是一种茶人之间切磋茶艺的消遣。到宋朝,开始盛行民间。

  斗茶主要有六步:

  炙茶(炭火烘烤茶饼)

  碾茶(碾碎茶饼)

  罗茶(碾好的茶叶过茶筛)

  候汤(煮水)

  燲(xié)盏(将茶粉再次炙烤)

  点茶(煮好的水冲到装有茶粉的茶盏中,调匀)

  

  像是我等只知道以茶解渴的人,可能点茶之后就已经渴死了.......

  穿越一次,喝一碗王婆的茶,偶遇一下西门大官人……

  

  但,我不是潘金莲,因为我没有潘金莲那么会喝茶。

  她(潘金莲)亲手点了一盏“芝麻盐笋栗丝瓜仁核桃仁夹春不老海青拿天鹅木樨玫瑰泼卤六安雀舌芽茶”。

  《金瓶梅》第七十二回,“潘金莲抠打如意儿,王三官拜西门为义父”

  

  其实拆开这老长的句子,还都应好理解的,只有“春不老”和“海青拿天鹅”不晓得。

  “春不老”就是雪里蕻,在茶艺界和齁贵的龙井茶是绝配,看不出来吧!

  “海青拿天鹅”并不是演员海清抱着天鹅,而是一种茶艺中一个特殊的舀茶姿势。具体动作可以参考一下“白鹤亮翅”或者“鹞子翻身”。

  

  你以为点了一个老长的茶名就算是会喝茶了啊,那就真错了。

  只有把茶喝到了妙玉那个份上,才算是升华了。

  贾母一行人酒足饭饱之后来到妙玉庵里坐坐,冲冲罪过。“把你的好茶拿出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

  妙玉选茶

  

  妙玉听后起身烹茶,宝玉也看着她是如何行事的。只见妙玉手捧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茶盘,里边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妙玉候汤

  

  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道:“是旧年蠲(juān)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

  

  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统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清淳?如何吃得!”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当着那么多的人被人叫“大俗人”,这让脸皮薄的林黛玉可如何是好!玻璃心碎的渣渣都不剩。只能抽出手绢,抹两滴眼泪,拿宝玉撒气去……

  奈何,我又没有宝哥哥给我撒气,我也只能“管他呢,我去哪找雪水冲茶。”

  一个简单茶包也能满足我对茶的欲望,也还挺好喝的,正所谓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关注微在 Wezeit ,这里有脑洞大破天的冷知识、节操碎一地的新技能。微信公众号 ID:wezeit-daily

  本文来自微在趣闻社,想看到更多全球社交网络上的疯狂趣闻,请前往苹果及各大应用商店搜索”微在“,即刻下载”微在趣闻社“!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