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人物】温庭筠

  人物简介

  温庭筠(约812 — 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天山西省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很不得志,行为放浪。他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监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有 《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原文出处:

  庭筠,字飞卿,旧名岐,并州人,宰相彦博之孙也。少敏悟,天才雄赡,能走笔成万言。善鼓琴吹笛,云:“有弦即弹,有孔即吹,何必爨桐与柯亭也。”侧词艳曲,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才情绮丽,尤工律赋。每试,押官韵,烛下未尝起草,但笼袖凭几,每一韵一吟而已,场中曰“温八吟”。又谓八叉手成八韵,名“温八叉”。多为邻铺假手。然薄行无检幅,与贵胄裴诚、令狐滈等饮博。后夜尝醉诟狭邪间,为逻卒折齿,诉不得理。举进士,数上又不第。出入令狐相国书馆中,待遇甚优。时宣宗喜歌《菩萨蛮》,绹假其新撰进之,戒令勿泄,而遽言于人。绹又尝问“玉条脱”事,对以出《南华经》,且曰:“非僻书,相公燮理之暇,亦宜览古。”又有言曰:“中书省内坐将军。”讥绹无学,由是渐疏之。自伤云:“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

  ——辛文房 《唐才子传·温庭筠》节选

  相关典籍:

  令狐綯曾以旧事访于庭筠,对曰:“事出《南华》,非僻书也。或冀相公燮理之暇,时宜览古。”綯益怒,奏庭筠有才无行,卒不登第。庭筠有诗曰:“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

  ——计有功《唐诗纪事·温庭筠》节选

  《南部新书》载:大中间,上赋诗有“金步摇”未能对,令温飞卿续之。飞卿以“玉条脱”应之。宣宗令以甲科处之,为令狐绹所沮,除方城尉。绹尝问其事于飞卿,曰:“出《南华真经》,非僻书也。冀相公燮理之暇,时宜览古。”绹甚怒。后飞卿诗有“悔读南华第二篇”之句。《北梦琐言》谓《南华真经》无玉条脱事,不知当时何所据也。仆谓真诰玉条脱事,正在第一篇中,谓华阳第一篇可也,岂南华第二篇邪?然考飞卿集,有《题李羽故里》一诗,尾句曰“终知此恨销难尽,孤负华阳第一篇。”无“悔读南华第二篇”之句,得非别诗乎?

  ——王楙《野客丛书·金条脱事》节选

  温庭云,字飞卿,或云作筠字,旧名岐。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曰“温、李”。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多为邻铺假手,号曰“救数人”也。而士行有缺,缙绅薄之。李义山谓曰:“近得一联句云:‘远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温曰:“何不云‘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宣宗尝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遣未第进士对之。庭云乃以“玉条脱”续之。宣宗赏焉。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节选

  想看更多关于对联的内容,请微信关注【大美两行字】,微信号:lian-tian-xia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