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不可错过的15本好书(必备书单)

  2014年“自然文库”一经推出,社会好评如潮。 第一辑出版了以下4本:

  

  第一本《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是一位生物学教授的生态学课程,一册观测翔实的物候记,一部流动生机的纪录片,一幅波澜壮阔的生命画卷。先后获得:2014中国好书,2014年度新京报年度图书,2013年美国国家学院最佳图书奖、2013年普利策奖非虚构类最终入围作品、2012年美国国家户外图书奖等奖项。

  第二本《鲜花帝国》用鲜花,揭示隐藏于繁荣贸易背后的秘密——欢迎来到“花花”世界探秘。《纽约时报》上榜畅销书。

  第三本《一平方英寸的寂静》大自然的寂静是消失最快的资源,2014“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榜首和年度推荐好书,《中华读书报》年度十大好书,凤凰网年度十大好书等等。

  第四本《种子的故事》讲述种子令人惊叹的演化历程,展示种子改变人类生活的巨大力量。

  三年后,“自然文库”第二辑的4本书终于正式出版了。还有更多好书哦!

  2017年不可错过的15本书来了!

  

  

第二辑

  1.《醉酒的植物学家》50多种调酒配方和园艺爱好者的种植诀窍。在热爱生活的宴会上,你永远是最受欢迎的嘉宾。

  一部融生物学、化学、历史、词源和调酒术于一体的迷人著作。

  正如对食材和技艺十分讲究的中式烹饪也是世界上最优雅的烹饪文化一样。能够发展出如此精致厨艺的民族,应该不会永远沉浸在低俗的现代酒文化中。

  清酒始于米粒,

  苏格兰威士忌源于大麦,

  特基拉来自龙舌兰,

  朗姆酒酿自甘蔗,

  波本酒出自玉米。

  你已经渴了吗?

  酒香、花香、果香、草香……

  扑面而来!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

  亚马逊园艺百科类销售书第一名

  国际烹饪专业协会评委推荐奖

  北卡罗来纳图书奖

  这本书是一篇在植物学与酒的婚礼之上朗诵的充满激情的祝酒词。

  在《醉酒的植物学家》这本书中,艾米·斯图尔特考察了许多能让人晕眩的花草、树木、果实和真菌。几千年来,人类用他们的才智和激情,不顾一切地把这些植物转化成酒精。

  2.《探寻自然的秩序》从三个世纪以来的博物学传统,来看博物学这门介于“民间生物学”和主流科学之间的传统。

  墙缝里的花呵,

  我从裂缝中将你采出,

  捧在手心里,连根一起,

  花呵——倘若我能理解

  你的全部,从根到花,

  那我也必能理解上帝和人类。

  博物学家们试图根据共有的潜在特征为动物、植物和矿物分组,并利用理性的、成体系的方法给在自然中发现的变异建立秩序,否则这些变异将太多而难以应对。

  

  3.《鸟的感官》援引几十年来鸟类行为学、生理学、解剖学的研究成果,告诉你做一只鸟是什么感觉?

  作为一只帝企鹅,潜入大西洋400米深的漆黑之中是什么感觉?

  鲁作为一只火烈鸟,感受到视线范围外数百公里之遥的、可产生对繁殖至关重要的暂时性湿地的一场雨,是什么感觉?

  一对北鲣鸟行问候礼——在团聚的时候这对配偶的感觉如何?

  作为中美洲雨林中的一只雄性红顶娇鹟,在一只兴味索然的雌鸟面前像神经质的发条玩具一般跳舞炫耀,是什么感觉?

  2012 年《卫报》“最佳自然图书”

  2012 年《独立报》“最佳自然图书”

  2012 年度英国鸟类基金会“最佳鸟类图书”

  

  猫头鹰如何在夜间飞行?

  深入鸟类的感官世界,

  探寻这些飞翔的(或者不会飞翔的)精灵的奥秘。

  4.《羽毛》羽毛是演化中的奇迹,这奇迹之于我们有什么意义?

  我们为什么喜爱鸟类?

  鸟和鸟的羽毛从人类文明之始就渗入到人类的生活和文化。

  一根羽毛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它要生长。

  它不能像将红热的铁水倒入模具铸成子弹那样,被瞬间制造出来:那小小的、轻飘飘的羽毛,像蕨叶一样,一步一步,一丝一缕,慢慢地分支成飘动的细小纤维。

  我指间捏着的、游丝般随着我每次的呼吸和脉搏而颤抖的细小绒羽是如此,动物演化史中那件完整的羽衣也是如此。

  —— 格兰特•艾伦(Grant Allen), 《赏羽》(“Pleasedwith a Feather”,1879 年)

  我们欣赏鸟类的美丽,其实就是在欣赏鸟类的羽衣;

  我们惊叹于鸟类的飞翔,羽毛也居功至伟;

  我们看到鸟类分布于从赤道到极地、从海洋到雪山的各个环境,这样的适应性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各式各样的羽毛。

  5.《南极洲:从英雄时代到科学时代》

  第一次全方位展示两百余年的南极洲历史,一部可歌可泣的南极探险史。

  南极洲,地球上唯一没有原住民居住的大陆。

  南极探险,揭开大自然奥秘的前奏。

  在个人故事背后,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间对土地和资源控制的竞争。这本书带我们进入紧张的氛围,遥远的南极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 《自然》

  

  1929年12月挪威探险队到达恩德比地,芬恩·霍尔姆登陆后升起了挪威国王和王后送给他的丝质国旗。他回国后宣布“恩德比(地)属于挪威所有”。(挪威极地研究所)

  • 自1770 年到今天,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南极洲—那片遥远神秘的冰雪大陆的征服与探索,探险家、科学家、政府官员、环保人士、商人纷纷登场,上演着一幕幕惊心动魄、曲折跌宕、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

  • 本书讲述了南极洲从英雄时代到科学时代的探险、科考及地缘政治史。作者遍查欧洲、美洲和澳洲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梳理史实,细致考证,使得南极洲两百余年的历史第一次全方位展现在世人面前。

  • 原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院士做序。

  • 译者李占生,多年随外交部组建的政府代表团出席海洋、南极的国际会议,参加过南极矿产资源和南极环境保护的国际谈判。1988年曾亲手将“中山”旗帜插在南极拉斯曼丘陵之上,参加了“中山站”建站的全过程。

  • 前后环衬遥相呼应,完成南极洲从18世纪至今,从无主之地、英雄时代到科学时代的一次宏大呈现。

  

  

  

  

  6.《怎样观察一朵花》只有我们真正仔细地查看一朵花时,一个美丽而精妙的新世界才呈现出来。

  亚马逊2013年100种好书提名

  英国《金融时报》2013年园艺类好书提名

  为什么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就会唱歌?有谁能真的解释一下吗?不能。就像我们永远无法学会怎样绘画。

  ——巴勃罗·毕加索

  

  花朵是我们视觉经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迷人的色彩和外形决定了我们要将这些植物种在花园里还是带回家中。

  但是关于花朵,还有我们的肉眼通常无法发现的一整个世界。

  这个隐藏的世界就是《怎样观察一朵花》这本书所揭示的。通过罗伯特·卢埃林的精彩照片和特里·邓恩·切斯的出色文字,我们进入了一个绝妙无比的领域——那里花瓣变成了色彩艳丽的山洞的岩壁,柱头和雄蕊则成了奇异华丽的雕塑。

  

  延伸阅读:

  《怎样观察一棵树》当你能够从一棵树的生长轨迹中感受生命的四季,你会真正领略自然那激励人心的力量与美妙。

  2011年美国国家户外图书奖

  2011年《纽约时报》最佳园艺类图书

  2016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十大好书

  7.《昆虫的私生活》:昆虫于人类而言,除了引发的恐惧外,还有迷恋与启迪。

  《昆虫私生活》是一本让人眼前一亮的书,它给这些问题和许多其他问题提供了答案。

  朱克不仅窥探了昆虫的睡房生活,还向一些我们长期以来的固有观念提出了质疑,这涵盖了学习能力、性格的本质与到底我们巨大的大脑有什么用处 。

  8.《性、植物学与帝国》

  法拉在她的书中展现了科学如何支撑不列颠的帝国大业。

  ——《观察家报》

  (法拉)引领我们的视线在两个伟大科学家之间不断徘徊。

  ——《出版家周刊》

  聚焦于两位顶尖博物学家,林奈和班克斯,作者在本书中详细分析了他们如何利用自己与权力机构的关系,来实现博物学与国家之间的共同发展。

  二者既有相似的理想和抱负,如为自然建立秩序,用自然为人类服务,实现国家经济自足等,也有着专属于自己的发展博物学的方式。

  9.《发现奇异的动物》一场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盛宴,一座浓缩的西方博物学历史舞台,动物博物学的大幕由此亮丽地拉开。

  9部西方博物学巅峰时期最激动人心的哺乳动物学著作汇集,

  还原400年来兽类观察者的真实生活以及他们探索自然时的惊喜,

  每一章节都配有由当时最优秀的画师雕版、彩绘的精美插图。

  多个章节首次被译成中文。

  原汁原味、文笔优美、图文互动地述说珍稀动物的种属、大小、色彩、习性、栖息地等,兼具广度和深度。

  

  10.《天堂鸟》36种(亚种)天堂鸟权威收录,一本看尽当时最经典的关于天堂鸟的巨著,张张经典的彩色绘图。

  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故事,

  我们才得以看到

  天堂鸟的曼妙形体与斑斓羽饰?

  

  因十八九世纪交通不便、认识有限,关于天堂鸟的描述大多基于残缺的标本和部分探险家与博物学家的观察记录,错讹之处颇多。

  艾略特整理了自“双名法”的创始人林奈发表《自然系统》第10 版以来关于天堂鸟的著作和论文,是对当时所有已知天堂鸟的一次详细梳理呈现。

  本书出版于1873 年,译者根据当前世界鸟类学研究,附上了天堂鸟古今学名对比,以备读者参照查用。

  11.《诗的八堂课》学诗入门与诗学进阶佳作。

  诗人写诗都写些什么?是怎样写出来?又如何去读?

  本书以系列讲座的形式,征引古今中外的诗作与诗论,就博弈、滋味、声文、肌理、玄思、情色、乡愁、死亡等话题,来展开有意义也有意思的讨论。

  博弈第一

  滋味第二

  声文第三

  肌理第四

  玄思第五

  情色第六

  乡愁第七

  死亡第八

  每一讲都以独具魅力的作品,用别开生面的分析,给读者感性与知性的双重满足。

  

  12.《梵高的咖啡馆》它是过去生活的一个纪念,是一个时代在一个人身上的微弱回声。

  文字充满比喻和象征,力求博学于文、行己有耻。

  虽如断片残简,却也碎金满地,另有一番高头讲章之外的好处。

  

  海外作家张宗子所思所读的随笔和札记,由近百个短章构成。作者侨居美国,除日常工作外,专事读书,所猎广泛,视野开阔。

  作者的散文以明敏善悟,满纸锦绣著称。他以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古典诗词歌赋为底,兼得西方现代派文学、诗歌的精髓,不求学术创获,不拘套数法程,全在心灵相通。

  13.《消逝在东交民巷的那些日子》一段逐渐消逝记忆的年代,一条浸染斑驳色彩的街道。走进北京最早的使馆区——东交民巷。

  北京城,内城的东南角,靠着城根儿的地界,就有一片区域。

  

  1901年11月1日,第一辆驶入位于前门附近的火车站的蒸汽机车。

  打从庚子年开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这里不但不属中央政府管辖,愣是连中国人也不许居住。大街两边是一水儿的外国建筑,使馆、兵营、教堂、银行、邮局、医院,还有图书馆;来来往往的有外交官、传教士、记者、医生、教师,还有冒险家和流亡者,全是住在北京的外国人。

  

  英国使馆入口。使馆大门今仍存。

  

  1906年6月6日,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夫人在英国使馆内招待满族宫廷贵妇。

  本书通过对20世纪前半世纪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区居住和工作过的外国人的描述,从一个特殊人群的视角记录下中国近现代史波澜壮阔的一角。

  为重现历史原貌,作者引用了包括文件、书信、著作与私人日记在内的大量一手资料。这些鲜活的富于个人色彩的记录,给希望了解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史的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故事。

  14.《乡愁的天际线》:由郑雷孙先生的《旧时故乡图》开启的一趟纸上返乡之旅。

  浙江慈城的古典与现代之美经由文字与摄影两种方式呈现出来,牵引出现代人的怀乡情怀,召唤逝去之美重现于当下情境,令故乡在审美目光当中一寸一寸复原。

  在展示慈城之美的同时,也沉思复兴古典的内涵和意义,以及人与物、与故乡的精神扭结。

  15.《埃菲尔风格》毫无功用却魅力无穷,独一无二却常被模仿。了解现代艺术的发展轨迹,从此开始。

  历史上从没有一座建造物如埃菲尔铁塔,肇始之时饱受非议,历久而成为一个城市无处不在的象征,继而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象征。

  埃菲尔风格体现了建筑艺术造型之美,更彰显了穿越时代的人类自由的想象力,它始于一种工业审美观,终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从铁塔的设计建造,到艺术家们的争相追逐,到全方位的时尚设计风格,本书作者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作为设计流派的埃菲尔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视线、物体、象征, 人们赋予它的全部想象造就了这座塔, 这想象是无穷尽的。

  它既是被观看者又是观看者, 是无用的建筑物又不可替代, 是日常世界又是英雄的象征, 既是历尽世纪的证人又是历久弥新的纪念碑, 是不可模仿的造物又从不间断地被创造着, 它是纯粹的符号,向所有时代、意象、和感观开放,它是一个永不停歇的隐喻;这座塔赋予人们想象力的自由— 从来没有一段历史, 哪怕是再灰暗的历史, 都不可能剥夺人类想象的自由。

  —— 罗兰·巴特,《埃菲尔铁塔》,1964

  

  2017北京图书订货会活动预告:

  活动一:《论语》伴随我一生——《国子监官韵诵唸·论语》新书发布会

  时间:1月13日11:00—11:40

  地点: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1号馆D001—125中版集团第二活动区

  活动二:《南极洲:从英雄时代到科学时代》新书分享会

  时间:1月13日13:00—14:00

  地点: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1号馆D001—125中版集团第一活动区

  活动三:《人生智慧箴言》新书发布会

  时间:1月13日15:20—16:20

  地点: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老馆)1号馆D001—125中版集团第一活动区

  猜你喜欢: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选购您心仪的图书。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