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节档: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贺岁片?

  点击上方 大连文化眼关注哦

  近年来,随着国内影院银幕数的迅速增长,电影市场日渐红火。春节长假里,人们不仅局限于走亲访友、吃吃喝喝,组团看电影已成为更受欢迎的消遣娱乐方式。“春节档”日渐成为继“暑期档”、“新年档”之后国内电影市场的“新金矿”,其包容量、吸金力已超越前两者,成为年度最强势的热门档期。

  2017年大年初一(1月28日),《西游·伏妖篇》、《功夫瑜伽》、《大闹天竺》、《健忘村》、《熊出没之奇幻空间》、《乘风破浪》、《老师也疯狂》、《封神道:哪吒闹海》等8部新片扎堆上市,将制造出一派热闹异常的景象。其实,不知从何时起,“年年看贺岁、岁岁骂不停”已成为一道不和谐的“风景”。春节档影片数量不少,其实乏善可陈。“春节档”对观众来说,各种“系列”、各路“IP”几乎榨干了所有人的期待与情怀。这是一个病态的、以票房论成败的时代,但口碑自在人心,观众吐槽之余,慢慢开始思考:春节热档,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贺岁片?

  格局

  “星怪组合” 《西游2》一片独大?

  这几年春节档每年都在创造奇迹,但每年的市场格局却各不相同。2013年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一片独大,创下12亿元的票房神话,将春节档瞬间烧热;2014年《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票房破10亿元,但遭遇综艺大电影《爸爸去哪儿》的强势搅局,后者也分得7亿元票房的“一大杯羹”;2015年三片闹春,《澳门风云2》、《天将雄狮》、《狼图腾》斗得难分高下,最终《澳门风云2》以票房9.7亿元略占上风,《狼图腾》和《天将雄师》也纷纷创下票房过7亿元的不俗业绩;2016年大盘不振,业界急需一大“爆款”来提振士气,《美人鱼》不负众望,狂收33亿元成为年度神片,也将“春节档”推到史无前例的高度。

  今年春节档八部“天龙”,真正能称得上大片规模、在预期中可能冲出超级长红票房的也只有《西游·伏妖篇》了。

  

  《西游·伏妖篇》是周星驰5年内(继《西游·降魔篇》、《美人鱼》后)三度征战“春节档”,只不过这一次星爷隐居幕后,只挂名编剧一职,导演是徐克徐老怪。该片接续2013年《西游·降魔篇》的内容,重新组团上路取经的师徒四人,表面上一团和气,内心却处处较劲;表面“打怪”伏妖,实为祛除“心魔”……这个系列延续了《大话西游》的套路。从已曝光的师徒四人造型照——绿巨人版沙僧、“烟熏妆”版悟空也可以看出徐克另类的审美情趣。

  然而,春节档期素来变化多端,究竟是一片独大,还是群雄割据,现在预测还为时尚早。

  市场

  “八仙”闹春 谁能笑到最后?

  纵览2017春节档,有5部影片是喜剧类型,毕竟是贺岁档,最保险的当然是“合家欢”了。这中间又掺和进了两部IP电影,除了周星驰的《西游记》大IP,“熊出没”系列的《熊出没之奇幻空间》本身也有着丰厚的群众基础。

  

  春节的影市像旧时“开堂会”,不热闹不成戏,“热闹”、“好看”才是硬道理。从市场前景看,《大闹天竺》的变数很大,虽然兼具“喜剧”、“功夫”两大元素,“热闹”是够了,至于是否“好看”就不得而知了。看过《大闹天竺》闹哄哄的预告片,总让我想起《三傻大闹宝莱坞》的片名——片中王宝强饰演一身功夫善于搞怪的“武空”,与白客饰演的富二代纨绔子弟“唐森”,加上岳云鹏饰演的臭美自恋的“朱天鹏”,“三傻”误打误撞踏上了去往天竺的旅程。王宝强第一次当导演就前往印度拍摄外景,婚变事件也为该片赚得不少同情分。

  

  成龙的《功夫瑜伽》跟《大闹天竺》有点“撞衫”,同样是印度风情,同样是功夫喜剧,不同的是《功夫瑜伽》是一部标准的成龙动作喜剧片。由成龙、李治廷和张艺兴组成的“老少搭配”功夫新阵十分惹眼,几位宝莱坞的女明星助阵也提升了不少颜值。该片是导演唐季礼与成龙继《十二生肖》后的再次合作。

  鸡肋

  “反类型”搅局者 谁最具黑马相?

  2017春节档还有3部“反类型”搅局者,包括主打儿童市场的动画片《熊出没之奇幻空间》、台湾奇幻爱情片《健忘村》以及韩寒的青春冒险片《乘风破浪》。这3部影片不靠喜剧靠“个性”,拼不过人气拼胆识,也都有黑马相。

  

  奇幻爱情片《健忘村》的概念十分特别,中国台湾导演陈玉勋为观众讲述了一个“全民健忘”的寓言故事。片中,舒淇化身衣衫褴褛、满脸炭灰的健忘村“一姐”,王千源则以神秘江湖道士形象现身。台湾影片进入大陆市场从未贡献过太成功的作品,本片审美趣味能否符合大陆影迷的口味,让我们拭目以待。

  

  《熊出没》系列从2014年上映以来,已打破了中国动画史上的多项纪录,系列的前3部电影累计票房8.3亿元。《熊出没之奇幻空间》将在二次元世界里出现真人角色,尚雯婕、曾舜晞、鲍春来、孙建弘将穿越“虫洞”,与熊大、熊二、光头强们相遇。真人与动画角色能否完美结合,对于“熊出没”的品牌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韩寒对《乘风波浪》的类型和剧情一直都讳莫如深。根据已经公布的信息,影片围绕小镇青年阿浪在追求赛车事业的路上,与父亲亲情和解的故事展开。在向父亲证明自己的过程中,阿浪与一群好兄弟卷入了一场奇妙的冒险……韩寒能否驾驭新的电影让人好奇,邓超、彭于晏、董子健、赵丽颖、金士杰、李荣浩混搭的阵容更让人浮想联翩。

  

  

  其余两部影片《老师也疯狂》、《封神道:哪吒闹海》不具黑马相,可能直接沦为其余种子选手的炮灰。

  话题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电影过年?

  春节档其实并非固有的传统,我们小时候的电影院春节是处于半歇业状态的。这个现象真正开始发烧,始自于内地电影市场化运作伊始的1990年代后期。节日的氛围以及节假日的闲暇,有利于电影在集中宣传的态势下形成集中消费。当时内地正值经济起飞高峰期,即使是普通百姓,手边也有一些闲钱可以花用,特别是春节假期,人们习惯要全家人一同出门逛逛街,逛累了看场电影便成了既经济又实惠的重点娱乐项目。

  自1995年《红番区》引进了春节贺岁的概念,十年间内地的春节档几乎已成为了一种新的年俗。当时最轰动的就是冯小刚、葛优开创的冯氏喜剧系列,使内地贺岁片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生命与灵性。冯小刚的喜剧片多与市井小民的平常生活相关,如:《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既接地气、不落俗套,又针砭时弊,备受观众的欢迎。

  按说,伴随电影市场的日益成熟,有着优良基础的贺岁片也该不断长进才对。可是,纵览近5年来的春节贺岁片,实在乏善可陈。冯小刚开始玩起文艺了,香港“贺岁四人组”周星驰、王晶、成龙、郑保瑞几乎霸占了内地春节档的票仓。非但没留下一部值得一提的好片子,各种系列和套路让春节档变得面目可憎起来。

  内地春节档电影虽有不断的探索创新,却正在偏离以往的轨道。在资本市场驱动之下,原本祥和讨喜的贺岁片市场早已变成片商们逐利的大竞技场。对于出品公司来说,遵循某种固定的模式就能让票房大卖,故事的逻辑在这个模式里似乎可有可无。

  尽管春节档烂片当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很多观众骂归骂,特别能将就:大过年的,贺岁片不就是图个乐子吗?何必太较真呢?在此心态之下,观众则日渐沦为《长城》中的饕餮,被成群丢进影院里:贺岁电影只管拍只管喂,甭管猪食猫食观众就管吃。

  贺岁片不是专属类型,只是档期的概念。哲学家罗素说过:“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这个档期除了喜剧片,还应该有不同口味的片子调剂市场需求。我们多么希望,贺岁片多一些“做人要厚道”那样每次都引俊不禁的经典回味,多一些 “让子弹再飞一会”的潇洒和飘逸,多一些“虽然我很喜欢她,但始终都不想让她知道,因为我知道,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凄美和感动,多一些“有时候一种声音,或是一种味道,可以把人带回真实的过去”的怀旧情怀,多一些“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却是我人生的味道”的爱情沉沦……

  希望过年的时候,多一些真正用心的电影,让我们在年终岁尾、辞旧迎新之际,好好犒劳、抚慰一下自己的心灵。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