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致生活|瓶花谱(陆)

  

  

  

  

  

  

  

  明代中晚期,花艺繁盛,江南世家大族的宅院内,凡起居之所、宴客之堂、读书之处,莫不盛行以鲜花插瓶装饰。古人将花器称为花之金屋或精舍,花器要与所插鲜花精当匹配,完美相融,方有花艺的独到之美。

  品瓶 陆

  

  原 文

  瓷器以各式古壶〔1〕、胆瓶〔2〕、尊、觚、一枝瓶〔3〕,为书室中妙品;次则小蓍草瓶〔4〕、纸槌瓶〔5〕、圆素瓶〔6〕、鹅颈壁瓶〔7〕,亦可供插花之用;余如暗花〔8〕、茄袋〔9〕、葫芦样〔10〕、细口〔11〕、匾肚〔12〕、瘦足药坛〔13〕等瓶,俱不入清供。

  译 文

  瓷器如各种式样的古壶、胆瓶、尊、觚、一枝瓶,是书房居室中绝妙陈设品;其次,则小蓍草瓶、纸槌瓶、圆素瓶、鹅颈壁瓶,也可以作为插花之用;其他如暗花、茄袋、葫芦式瓶、细口瓶、扁肚瓶、底足瘦的药坛之类,都不能作为书斋清供的瓶器。

  

  注 释

  〔1〕古壶:指明代以前的壶形瓷器。

  〔2〕胆瓶:因器型如悬胆而得名。直口,细长颈,削肩,肩以下渐硕,腹下部丰满。为花器,始烧于唐代至清中晚期。盛行于宋代,是陶瓷器型中的经典。胆瓶由于造型典雅优美,给人超烦脱俗的无限情趣,为当时宋代朝野各界所追捧。

  

  乾隆窑 五彩花卉胆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

  

  瓷胎洋彩翠地锦上添花玉环胆瓶一对 台北故宫博物院

  

  瓷胎画珐琅家雀八哥胆瓶一对 台北故宫博物院

  〔3〕一枝瓶:可能是指一种开口小的花瓶,因瓶口小,插花少,故称“一枝瓶”。宋代时,书斋、闺阁内放置一枝瓶已颇为流行,多见于诗文中。明代陈继儒的《妮古录》中有“余于项玄度家,见官窑人面杯、哥窑一枝瓶”,可见宋代哥窑出产此种器型。

  

  明嘉靖 白釉塑贴红蟠螭纹蒜头瓶 故宫博物院

  〔4〕蓍草瓶:指琮式瓶,始见于宋,一般认为始出现于南宋,至于北宋是否已有琮式瓶生产,说法尚不统一。宋代盛行仿古之风,这种瓶式系仿照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琮外形加以变化而成。南宋官窑、龙泉窑均有这种器形。

  琮,音从。方柱形,内有圆孔的玉器,是新石器时期的礼器,也称为玉琮。器型是圆口,短颈,方柱形长身,圈足、口、足大小相若,有的器身四面有凸起的横线装饰。其器内圆而外方,以象天圆地方之说。《周礼》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瓷质琮式瓶沿袭了玉琮的基本形制,只是玉器之内圆,上下通透,而瓷制者加了圈足和底,演化为一种瓶。

  明代受道教文化的影响,瓶身多以八卦纹样装饰,有时用来放置占卜用的蓍草和竹签,因而琮式瓶也被称为“蓍草瓶”或“八卦瓶”。

  

  水花鸟图琮式瓶

  

  王步绘红彩罗汉图琮式瓶

  

  〔5〕纸槌瓶:亦称直颈瓶,因器形像纸槌而得名。纸槌瓶的原型很可能脱胎于伊斯兰玻璃器,以上各式纸槌瓶大部分可在流行于9—12世纪间的玻璃制品中找到母型,如印尼井里汶沉船出水的玻璃瓶。

  

  伊斯兰玻璃瓶

  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Ⅰ、盘口式

  南宋龙泉窑纸槌瓶中最常见的即是盘口式纸槌瓶。此式瓶最突出的特征是口部作浅盘状,筒形直颈较长,有些颈部上细下粗,斜折肩,筒形腹上下径相等或下部微收,腹中部微膨,暗圈足。

  

  

  此式龙泉窑纸槌瓶还常附以对称凤耳、鱼化龙(螭吻)耳,为他窑所无。

  

  

  Ⅱ、直口式

  此式纸槌瓶大体与Ⅰ式同,但无盘口,口缘常钤以铜边,斜折肩,筒形腹亦上丰下敛或上下粗细相侔。

  

  

  粉青纸搥奉华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

  Ⅲ、弧肩式

  此式样亦为龙泉窑纸槌瓶之主流,但较I式少见,尺寸较他式纸槌瓶要小,高度多在15厘米上下。此式纸槌瓶肩部较窄呈弧面,口部圆唇凸出,筒形直颈较粗,工整端正,腹上丰下微敛,暗圈足。

  

  

  青花瓷祝寿圆棒槌瓶

  〔6〕圆素瓶:圆形素身花瓶。

  〔7〕鹅颈壁瓶:又称“轿瓶”、挂瓶。器型为常见花瓶、尊等竖部的一半,靠壁一面平坦有孔,以利于悬挂于墙壁上,做家居装饰之用。

  宜兴窑天蓝釉鹅颈瓶,瓶的上半部分呈鹅头形,瓶口开在鹅颈上,弯下的鹅头作流,扁圆腹下垂,浅圈足。通体施天蓝釉,釉面开片。颈下部凸起弦纹。

  

  宜兴窑天蓝釉鹅颈瓶

  

粉彩 壁瓶

  〔8〕暗花:在瓷器胚体上用较细的工具刻划花纹,上釉后形成清晰的暗花纹。流行于唐宋时期,明以后则成为一种辅助装饰方法。

  

  明永乐 甜白釉暗花 菊瓣纹碗

  〔9〕茄袋:一种制作精致的小包,俗称荷包。随身佩带作饰件,备放零钱或什物用。《宋史·舆服志六》载所获亡 金 国宝,内有丝袍、玉带、销金玉事、皮茄袋等法物。此处指荷包状的瓷器。

  

  〔10〕葫芦样:形似葫芦的瓶式,自唐以来,因其谐音"福禄",为民间所喜爱,遂成为传统器形,及至明代嘉靖时,因皇帝喜爱之道,此器尤为盛行并多有变化。

  除传统器形外,又有上圆下方式,蕴含天圆地方之意.至清康熙时,成为外销瓷品种之一,器形比明代的高大,并出现三节或四节式葫芦瓶.雍正以后,创制一孔葫芦瓶,嗣后变化多端,其中器口内敛,卧足,饰对称如意绶带耳者又演化为"如意尊".

  

  五彩寿字缨络葫芦瓶 清代

  

  清 乾隆窯 古銅釉雲蝠轉心瓶

  

  龙泉青瓷

  〔11〕细口:指细口瓶,瓶颈长而细,为明代瓷器的流行样式。

  

  〔12〕匾肚:指扁肚瓶,细长颈,扁圆腹,形如荸荠,故称荸荠扁瓶,为明清时流行的器型,如明代永宣盛世时期的绶带拖月瓶。

  

  荸荠扁瓶

  

  青花绶带耳扁瓶

  

  明宣德青花折枝茶花纹如意耳扁壶 故宫博物院

  〔13〕瘦足药坛:指放置中药的药罐、药缸等。明代的药坛多用瓷器,如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馆藏的明代葫芦形黑釉特大药坛。瘦足,指瓷器的底足部较瘦,如梅瓶以瘦底而闻名。张谦德认为花器的理想造型应当是“口欲小而足欲厚”,这样才能放置安稳。

  

  清 康熙 五彩三多纹梅瓶 故宫博物院

  瓶

  扩展阅读——清供

  

  清供图 清 慈禧

  “清供”又称清玩,其发源起于佛像前之插花。清供最早为香花蔬果,后来渐渐发展成为包括金石、书画、古器、盆景在内的一切可供案头赏玩的文物雅品。而新春以“清供”入画的画作,便称之为“岁朝清供图”。它蕴含丰富、寓意深邃、雅俗共赏,给节日平添祥和喜庆的气氛。清中后期,“岁朝清供图”在书画领域很是盛行,画家们以清供之品入画,兼工带写,敷衍成诗,使之成为图文并茂的文人画。这一风气在扬州画派和海上画派中尤为兴盛,许多画家都创作过“岁朝图”,有代表性的就有李鳝、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其中,任伯年的天竹、齐白石的万年青都堪称佳作。“岁朝图”中,多福多寿的佛手,多子多孙的石榴,年年有余的鲤鱼、莲藕,喜上眉梢的梅花、喜鹊,平安如意的花瓶、如意等,都是画家笔下常见的吉物。

  

  【甲寅(1734年)作 岁朝清供

  清供有两层意思,一指清雅的供品,如松、竹、梅、鲜花、香火和食物;二是指古器物,盆景等供玩赏的东西,如文房清供、书斋清供和案头清供。

  世上也分“有名之供”和“无名之供”。有名之供,可按节日分,如岁朝清供、瑞阳清供、中秋清供等;亦可按礼俗分,如寿诞清供、婚喜清供、成人清供等。无名之供,是在非节日之时随心无来由地摆上几样物什,比如有朋自远方来,送了水果、盆栽,主人便找相配的果盘花案来“供奉”。

  

  

  雅致生活|瓶花谱(壹

  雅致生活|瓶花谱(贰

  雅致生活|瓶花谱(叁

  雅致生活|瓶花谱(肆

  雅致生活|瓶花谱(伍

  古文,明代张谦德《瓶花谱》,图片、文字此刻君整理至百度及网络。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