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书正当红

  点击上方 大连文化眼关注哦

  近年来,随着网络尤其是微信公众平台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普及中国传统节日知识。尤其是在刚刚过去的鸡年春节期间,中国传统节日及民俗文化更是备受关注。事实上,近几年也出版了很多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图书。俗话说:“不出正月都是年。”明天就是元宵节了,趁着鸡年春节还未走远,就让我们梳理一下书市上有哪些与节日有关的好书。

  传统和细节

  由《传家》《舌尖上的中国》引爆的传统文化潮

  对于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而言,2012年是值得铭记的一年。3月,新星出版社从台湾引进出版了《传家: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一书,带来一套实用的传统生活指南;5月,7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登陆央视综合频道,并立刻成为荧屏热点。

  

  《传家》全书分为春、夏、秋、冬四部,作者从食物、手工艺等多个方面,来铺陈传统中国的文化之美。读者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会明白“我们的精致生活并不只留存于博物馆”,并“对自己所拥有的珍贵血液感到骄傲、对我们厚实的文化底蕴深深地叹服”。

  《传家》每册书首均有一张双开的目录,将书中内容归类为“气氛生活”、“岁时节庆”、 “以食为天”、 “匠心手艺”、 “齐家心语”、 “生活札记”6大部分。比如春天的“气氛生活”,以鲜花、野餐、小诗为题,一笔带过;“岁时节庆”则涉及元宵、清明两大节气的起源、习俗。为了方便读者理解,还专门设置“中国农历”,进行专题讲解。

  《舌尖上的中国》剧组跨越60个地区,涵盖了中国各个地域的美食。纪录片以“食材、主食、转化、储藏、烹饪、调和、生态”等7个主题,讲述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独特的饮食习惯,相当一部分内容涉及到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饮食。

  《传家》和《舌尖上的中国》都是关注传统和细节的作品,都是能够让我们放慢脚步、体会生命诗意的经典之作,它们的走红也在情理之中。

  风俗习惯

  维系民族情感的纽带

  中国民俗文化历史悠久,几乎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伴随着一系列的活动:春节贴对联、拜年,元宵节观灯、舞龙灯,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冬至吃饺子、贺冬,可谓形式多样,不一而足。这些民俗活动的设置,既有庆祝丰收之意,也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的黏合剂。

  

  在图书市场上,介绍民俗文化的书也特别多,比如《中国民俗文化》、《中国民俗》、《二十四节气民俗》、《中国传统节日趣闻与传说》、《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中国传统节日饮食习俗》等,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进行解读,让读者能够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当然,对于大连读者来说,有必要了解一点大连本地的民俗文化。大连出版社出版的《大连民俗》一书为“品读大连”系列丛书第三季中的一本,作者王万涛痴迷于民俗研究30年,积累了丰富资料。《大连民俗》从行为、语言和心理三个领域,记录和反映了大连民俗的全貌。本书的第一部分为《岁时习俗》,系统讲解了大连人过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等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二十四节气

  对现代人的生活仍有意义

  去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世界遗产再添中国元素,“二十四节气”背后的历史、文化、习俗也以这种形式将为更多的人所了解。

  

  今年1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推出了《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一书,书中收录了近年来颇具人气的画家老树绘制的24幅节气画作,并邀请设计师王志弘操刀封面设计。余世存研究二十四节气多年,对于节气对中国人的意义有着独特的认识:“中国人生活在这样的时间中,形成了自有的使命、义务和人格成就。每一个节气都能侧面切入中国的历史、习俗和生存之道。”余世存认为,节气并不只是一种“地方性知识”,而是与人们生活的整个世界有关,这也是为何二十四节气能跨越民族与国家的界限,得到普遍认同的原因所在。

  当然,发现二十四节气独特价值的并非余世存一人。早在几年前,《三联周刊》前主编朱伟就推出了《微读节气》一书。他在书中指出,无论何时何地,我们不能没有除夕的年饭、新年的爆竹、清明的扫墓、中秋的赏月,没有了它们,就没有了我们的日子……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雅士从中吟花弄月,又随不同的季节发展出一整套诗意化的生活方式,写出了大量诗词歌赋,使一个个本来平常的日子,变得有滋有味。一直到现在,二十四节气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此外,申赋渔的《光阴(中国人的节气)》、胡文涛的《中国风格:节气》等书,也从不同角度讲解了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的内涵和风俗习惯,同样值得一看。

  普及与传承

  图画书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要想把传统节日很好地传承下去,就要让孩子们从小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为此,国内出版社推出了不少相关图画书,比如由中科院地理所苏州基地中科知成绘本馆创作团队和海豚出版社共同策划出版的《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记忆:传统节日图画书》、连环画出版社出版的《春节的故事》、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幼学启蒙丛书”、明天出版社出版的“绘本中国”系列图书等,都值得关注。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是第一套为中国孩子们设计的二十四节气书,一上市就大受家长欢迎,并于去年获得第十一届“文津图书奖”。全书共分春、夏、秋、冬4卷,每卷讲解6个节气,用适合孩子阅读的图画书形式,把中国传统智慧和现代生活方式结合起来,揭示了自然界的魅力和农业的趣味,是传统文化启蒙和自然科学教育不可多得的优良读物。

  

  《中国记忆:传统节日图画书》共12册,每册书均以不同的主题展开,以故事为主线,中间穿插中国传统故事、神话、诗词与谚语等叙述与解说节日的来历,刻画节日的形象,并以生活化的故事及语言介绍与传统节日相关的生活习俗、农业习俗,系统介绍了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12个中国传统节日。

  “绘本中国”系列图书出版于2007年,包括《年》、《灶王爷》、《兔儿爷》等7本书,其中两本与春节有关。把抽象的节日解释得充满童趣,书中一个个古老的民俗意象,激发了孩子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怀想和热情。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