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新中国景泰蓝设计第一人,设计“第一份国礼”,获周总理赞誉!

传说,景泰蓝的工艺

是女娲娘娘托梦给老匠人的。

明清两代,景泰蓝在

宫廷皇族中兴盛了三四百年,

是两朝帝王专享的御用工艺,

被誉为“东方奇葩”。

制作工序细分起来有100多道,

相当耗费人力心力,

无处不体现皇家的尊严和奢华,

因而,古时有

“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的说法。

  景泰蓝中的“景泰”,是明朝第七位皇帝朱祁钰的年号。景泰年间的蓝釉料突破性地发明了天蓝、钴蓝、宝蓝,且多用蓝色作底色,显得清雅高贵、沉着大方。如此一来,虽非景泰首创,这种器具却在之后统一被称为“景泰蓝”。

  林徽因设计的夔龙纹对罐

  但这种另两朝帝王都“为之倾倒”的绝美工艺,在1949年建国以后,却开始逐步萎缩,再得到不少文化名人的关注后,其命运才得以转变。这其中,不得不提到的便是才女林徽因。某一天,林徽因从海王村古文化市场的一个旧古玩摊上买回了一只景泰蓝花瓶,再由老摊主对景泰蓝即将失传而发出的感叹后,决定抢救“景泰蓝”……

  在林徽因的小组中,有一人功不可没,她就是工艺美术大师——钱美华。

钱美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新中国知识分子

从事景泰蓝专业设计的第一人。

曾受国务院委托,

设计亚太和平会议景泰蓝礼品,

被郭沫若称为:“新中国第一份国礼”。

其参与设计的人民大会堂北京厅室内装饰

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赞誉,

曾评价她为“新中国景泰蓝第一人”。

她所设计的景泰蓝,

还被国家誉名为“钱氏景泰蓝”。

  受家人熏陶,爱上手工艺!

  1927年,钱美华生于浙江小县宁海,(就是在这里,曾经出过美术大师潘天寿。)对手工艺的热爱,与家庭的影响分不开,钱美华的父亲和哥哥都是制造钢笔的工艺师,姐姐绣一手好刺绣,母亲懂得做蓝印花布,从母亲手中第一次看到了蓝印花布的时候,生动朴实的花纹打动了她。

  考入美院,与景泰蓝“一见钟情”!

  钱美华 景泰蓝制作——铜胎掐丝珐琅盖碗型瓶

  之后,钱美华考入了潘大师所在的浙江美院,学习西画和图案设计。有一次,学校组织到北京参观物质文化交流展,钱美华第一次看见了景泰蓝花瓶,生动细致的花纹,富丽的色泽和造型折服了她。“我学美术出身,对美的事物特别敏感。而且技艺是那么精细,都形容不出来了。”初识景泰蓝艺术品,让钱美华赞叹不已,“以前没见过,觉得很神奇。又有造型、又有色彩、又有纹案,真是完美的视觉艺术啊。”这一句感叹带来的是钱大师与景泰蓝一生的缘分。

  师从林徽因,抢救景泰蓝!

  林徽因

  1951年6月, 钱美华于中央工艺美院华东分院毕业,被分配到北京特艺进出口公司任研究员。后来在梁思成先生的建议下,钱先生到清华进修,师从林徽因,主研工艺美术。

  有一天,林徽因从海王村古文化市场的一个旧古玩摊上买回了一只景泰蓝花瓶。那位老摊主对林徽因说:这是正宗老天利的景泰蓝,别处你见不到了。就是老天利这家大字号,也撑不住,快关张了,北京的景泰蓝热闹了几百年,到这会儿算绝根儿了。林徽因听了这话后不禁为这种传统工艺的命运担忧起来。 她与梁思成再三商量,决定在清华营建系成立一个美术组,抢救濒于灭绝的景泰蓝。而钱美华正是这个小组的一员。

  钱美华 景泰蓝制作——铜胎掐丝珐琅如意尊

  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他们基本摸清了北京仅存的几家作坊和景泰蓝生产情况。 而要拯救这一濒临灭绝的民族艺术,最关键是调整生产结构,全面更新设计,才能起死回生。林徽因找出了珍藏的历代装饰图案,让大家分析研究。当时,用于景泰蓝的图案只有荷花、 牡丹那么几种, 几百年来一直没有变化,而中国的装饰图案始终是在千变万化中发展着。

  于是,钱美华她们又多次到景泰蓝作坊调查研究,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一道一道工序跟着老工人干活,熟悉每一个工艺流程。在林徽因的指导下, 美术组为景泰蓝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新颖图案,突破了以往单调的荷花、牡丹图。特艺公司还在崇文门外喜鹊胡同3号成立了研究、制作景泰蓝的国营特艺实验厂(1958年并入珐琅厂),将许多散落民间的景泰蓝艺人请进厂参加实验。当时已有几位老师傅被迫改行拉黄包车了, 被请回厂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遵师遗愿,传承景泰蓝技艺!

  病榻中的林徽因

  可惜的是,林徽因在抢救景泰蓝的时候已经病得很厉害了。1955年春末,北京特种工艺美术公司28岁的钱美华收到梁思成的来信匆匆赶往同仁医院,当时51岁的恩师林徽因已经病危,梁思成也病倒了。推开门,看见病床上的恩师,想起林徽因在病榻前给她开过的书目,挑灯夜战整理的景泰蓝图稿,钱美华眼睛湿润了……

梁思成和林徽因

  在清华学习期间,梁思成、林徽因的学识和思想境界对钱美华的影响非常大,再加上对景泰蓝工艺的无比热爱,也奠定了她终生追求的目标。 因此,她遵循导师的遗愿:决心把景泰蓝传承发展下去。

钱美华大师1958年来到北京市珐琅厂从事景泰蓝专业设计。

  所以,当1958年工贸分开时,她毅然选择了基层,来到北京市珐琅厂从事景泰蓝专业设计工作。 初入工厂的钱美华见识到了景泰蓝工艺的纷繁复杂。她把车间的每一道工序列出来制成了表,经她统计,车间大工序分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7道,小的流程共有108道。而每一道小流程,又分为很多个细节。

  

裁料

  制胎

  

掐丝

  

粘丝

  

点蓝

烧蓝

  

磨光

镀金

  当时,为了解景泰蓝的发展历程,梁思成给钱美华推荐了一位老师,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沈从文先生。沈先生是著名的考古学家,当时在故宫博物院兼职工作,任陈列部织绣研究组业务指导。沈先生告诉钱美华,故宫的景泰蓝很多,有几个房间甚至都摞到了房顶,他给钱美华出了个点子让她去故宫临摹图案。

  钱美华与沈从文合影

  因为故宫存放景泰蓝的珍宝馆一般不对外开放,所以钱美华和故宫工作人员商量好把自己反锁在里面,清早进去,晚上出来,一干就是连续十多天,夏天馆里还算凉快,渴了吃个西红柿,饿了啃个面包。冬天就艰苦多了,手冻僵了不说,毛笔头经常冻得像枣核,钱美华便呵开冰冻,坚持临摹,终于掌握了传统纹样的规律,也找到了不少失传的图案。

  不畏艰苦,毫无保留地传承!

  1956年,由40多家珐琅作坊合并组成了公私合营北京珐琅厂,1958年特艺试验厂并入珐琅厂,改为国营企业,当时这里还是一片平房,铺着石棉瓦,生产条件相当简陋。

钱美华作品《碗盘》

  钱美华进厂后,在每道工序的制作车间都待过,向第一线的师傅请教,把传统的景泰蓝样式:小口,观音,筒子等都做了一个遍,她虚心勤奋,通常一道工序三年出师,她一年就出师,能做出成品。当时掐花组组长宋师傅夸奖她:“看起来好像挺瘦弱的,干活还挺泼辣。”

  1971年制胎车间发生了一起机器爆炸,她就在5米附近,头发上身上都是碎片,受了点轻伤,丈夫很担心她,可她把伤口一包,很快就又出现在车间里了。同时,她不停地进行创新尝试,在担任总工艺师前后,改变了数百年来凭印象进行手工传授的习惯,将传统样式制成图纸。为了做好掐花和点蓝的活儿,她和师傅们常去中山公园一起看自然花鸟,感受自然的颜色和形态以改变传统工艺中颜色渐变效果不明显,形态不生动的缺点。

  在点蓝工序里,她也改变了过去一些老工人偷偷调色,对学徒留一手的做法,以自己美院学来的知识,毫无保留地给学生们讲配色的方法。她编写的《景泰蓝创作设计》教材,影响了以张同禄、戴嘉林、杨宏勋为代表的许多景泰蓝大师。她大学在西湖白堤边度过,受江南风物熏陶,年纪越大对简约素淡的风格越偏爱,设计“飞雪迎春”盘时将齐白石的水墨写意风格引入制作,并发明了剔染点蓝法。

  钱美华、戴嘉林、米振雄、钟连盛四位国大师联袂创作的《天龙八宝壶尊》

  在钱美华这一辈老工艺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北京的景泰蓝工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得到了拯救,七八十年代迎来了全面复兴,北京珐琅厂和北京工艺美术厂等国内生产制作景泰蓝的专业厂家,使北京重新恢复了“景泰蓝之乡”的美誉。

  设计“新中国的第一份国礼”,获周总理赞誉!

  《福寿周器垒》高37cm

  钱美华创作的作品从风景到人物,从图案到花卉,从传统到现代,大到 70吋的巨制,小到鼻烟壶无不涉足。在她的从艺生涯中,多次参与重大活动的设计工作。

钱美华景泰蓝作品《捧盒》

  1952年,我国首次承办国际性会议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受国务院委托,钱美华与清华大学工艺美术研究小组的两位同志担任大会美工和礼品设计。 在三种会议礼品中, 景泰蓝台灯是其中之一, 郭沫若称 “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份国礼”。上世纪50年代末,钱美华还参与了人民大会堂北京厅的装饰设计工作, 她设计的景泰蓝方盒、托盘等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周恩来总理看后非常满意,评价作品“朴实大方”。

  1979年,为了缅怀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她创作了25吋“花边琵琶瓶”,作品主体部分以抽象的君子兰花作为装饰图案,寓意着敬爱的周总理坚强刚毅、威武不屈的高贵品格和坦坦荡荡的君子之风。

  六十春秋,硕果累累!

  从业的六十几年来,钱美华大师兢兢业业,硕果累累,由她主持研制景泰蓝二代产品“银晶蓝”, 1987年荣获轻工部科研成果三等奖、 1988年国家技术进步三等奖;2005年,78岁高龄的钱美华为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联合国成立60周年而创作了《和平颂宝鉴》 ; 2006年《盖碗型瓶》 获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金奖。

  钱美华作品《和平颂宝鉴》

  钱美华一生桃李芬芳,年界七旬高龄时,还收纳弟子,带徒传艺,对隔代传人们更是给予耐心指导和悉心教导。

钱美华作品《周器垒》(局部)

钱美华作品《周器垒》(局部)

钱美华作品《周器垒》(局部)

钱美华作品《周器垒》(局部)

  2009年,82岁高龄的钱美华先生,联袂新生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现任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总工艺师钟连盛、高级技师李静精心设计制作了集她老人家一生智慧的收官之作——《和平尊》。

钱美华景泰蓝巨制《和平尊》

  《和平尊》从立意构思到制作完成,历时一年多,是为喜迎祖国六十华诞隆重推出的献礼作品。整部作品高2009毫米,镶嵌于尊盖沿处晶莹剔透的60颗红色玛瑙,彰显出创作者向祖国六十华诞献礼、祁福的赤子之心。代表了当代景泰蓝发展的最高水平,且极具收藏价值,令人叹为观止,拍手叫绝。

  鞠躬尽瘁,默默付出!

  勤苦一生,为景泰蓝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默默奋斗了60多个春秋,获得的荣誉也数不胜数。但这名和善的老太太身上没有一点泰斗级大师的架子,素色的衬衫,温和的笑容,参加会议时脖子上仍挂着北京市政公交一卡通。

钱美华景泰蓝作品《海棠四瓣》

  总结景泰蓝市场特点,钱美华曾说,严把质量关是职业道德,有一次她看见了一樽裸体人像景泰蓝,毫无人体美感,造型生硬,却标以高价。她摇摇头说:“创新是值得鼓励的,但质量一定要把关,艺术品必须要有艺术美感。”老人家还特别担心景泰蓝的技术传承问题,景泰蓝行业人才总体青黄不接,技师们和过去一样,大多很清贫,技工收入普遍偏低,每月平均不到2000元,加上制作景泰蓝的过程辛苦且周期较长,通常一件普通景泰蓝制品要三个月,大件作品需要半年,人才大量流失。近两年来,工艺美术行业实行大师带徒的培养方式,但仍需行内行外、文化界和政府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2010年3月31日,钱美华大师因病于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她用六十多年守护着景泰蓝,从年轻的小姑娘到白发苍苍的老人。

林徽因和钱美华师徒都与景泰蓝结缘,

并为之付出了所有。

今后愿你回忆起林徽因这个名字,

不再只是联想到她与梁思成、

徐志摩之间的感情纠葛,

还会记得她和景泰蓝的这段生死之缘;

提到钱美华,除了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

还会想起那个答应恩师遗嘱的学生,

想起那个被锅炉烫伤依然坚持的小姑娘。

她们都很美,

美的像景泰蓝一样,绚烂夺目······

- 推荐阅读 -

点击下面链接,查看往期美文

2017年国务院重大国策:全面复兴传统文化

马云刘强东最害怕的事情发生了!这家公司刚刚推出黑科技!即将颠覆......

她是苏轼家族38代后人,花两年时间改7栋老宅,美爆了一片荷塘古村!

当《心经》遇上舞蹈《千手观音》 ,太美了!

全球顶级奢侈品牌,商标背后有何秘密?

中国寺庙里最神秘的组织——龙泉寺!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