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湿冷的早春,却能让人清净,这时候,去看看不一样的平江路吧。

  

  江南的早春,在雨中竟还有些寒冷。中午,没有什么事,突然心血来潮,去了一趟平江路。 雨中的平江路,与平时却有些不一样。稀少的人,冷清的店铺。雨点落在地上,悄无声息。平江路有一条小河傍街而行,与小街一同蜿蜒。雨点落在河里,虽溅不起浪花,可却激起微微的涟漪。

  我去平江路,是为去看看平江路。热闹的时候,朋友来的时候,我们会经常去走走,下雨了,无所事事的时候,为何不能单纯地仅仅是为了看看它而去走走呢?今天,就是在这样的心态下,一个人,独步去了那里。斑驳的墙上,流淌着雨水。树枝树叶上,也流淌着雨水。走在冷冷的小街上,小街是湿漉漉的,人也是湿漉漉的。

  对我而言,那是故地。距平江路百二十步,有一条更小的小巷,叫酱园弄。连接平江路与酱园弄的,是另一条小巷,叫肖家巷。 平江路的灵动,是水的灵动。平江路中段,有一座廊桥。跨过廊桥,就是肖家巷。再走过百二十步,就到了酱园弄。

  

  雨中的廊桥,也是清冷的。桥面上是水,桥栏上也是水。我站立在桥上,看着熟悉的街景,看着熟悉的河水,似乎又有些陌生,陌生于清冷:在这样一个城市,在这姑苏城的中心,在这个早春的雨中的特定时辰,竟还会出现这样一个清冷之地?

  其实,我去平江路之前,先去了酱园弄。酱园弄与平江路近在咫尺。不过,这个城市知道酱园弄的真不会有多少人,去过的更少,现在能够想到它的,估计更是少之又少。我曾在酱园弄上班十余年,离开之后,那个地方又被拆迁。又是十余年过去了,其间,我曾想到过再到那个地方去走走,去看看,竟没有付之行动。

  酱园弄,是一条极窄、又弯曲的小小巷。当年,我所工作的那个单位,是机关。那机关就在酱园弄内进去十几步远的地方,门牌是一号。一个庭院,有三幢楼,一幢三层,两幢两层。再有,就是树木,就是花草。那里面,楼房是矮小的,而树木都是高大的。最难忘的是院子里的几株樱花树,到了花季,这一棵花开了,引来了那一棵树花开,那一树花开了,又引来了满院子的樱花开。说云蒸霞蔚,有些夸张。不过,还真多少有点这种感觉。

  

  如今,一切都是陌生的。我站立于雨中的酱园弄口,竭力寻找当年的影子。虽然知道我们当年的那个院子早就不在了。现在,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呢?那围墙还在,当年的大门,虽被封堵了,但门框还砌在墙体里,当年的一切,仅仅只留下这点了。故地与周边的一大片,都开发成了公寓小区。一幢又一幢款式相同相似的楼房,矗立在那里。小区内外,停满了汽车。当年,那个隐蔽的、树木葱郁的深深庭院彻底地无影无踪了。对此,虽然有所准备,但是,仍免不了有些失落。

  连接酱园弄与平江路的,是肖家巷。酱园弄处于肖家巷中段,向东,就是平江路;向西,就是临顿路。临顿路可是苏州的一条繁华马路,肖家巷的斜对面就是观前街。肖家巷把临顿路与平江路连接在一起,可谓不简单。十多年我没有踏进肖家巷,今天的肖家巷竟然两重天,以酱园弄为界,西段面目全非,成了典型的被改造过了的街坊。东段,还是旧面目,是它的幸运呢?还是它的不幸?落后,又陈旧,甚至,有些破败。窄窄的巷子,两边石库门,木板门,又是雨天,更显得阴暗、局促。

  从酱园弄出来,我踏进肖家巷,向东走去,感慨万分。这东段的肖家巷,比平江路还平江路。我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平江路这些年来,已经有所变化了,它经过了改造,尽管它是修旧如旧,但毕竟是“修”过了。一个“如”字,毕竟与本来的样子有所不同,无论“形”与“神”,都是达不到原本的状态。 平江路仍有江南水乡古典、淡雅的气息,但这种气息与原本的气息相比,还是有所不同。如今,几乎是家家店铺,尽管古色古香,但毕竟已不是平常人家。原来的平江路,是姑苏日常的平江路,是市民本色的平江路。人家尽枕河,人家是日常的市民人家。河是活的河,可以洗菜、淘米的河,河上有居民,只有摇动的船,是他们日常的交通工具。居住在这里,是生活在这里。现在不一样了,平江路已是经过打扮、粉饰。打个比方,是一位乡村女子,已经穿上了城里时髦的美女衣衫,她已不生活在故乡,她已经生活在“舞台”上。

  

  而肖家巷东段不一样,它还原汁原味。还有不少横街,其中有一条横巷,几乎就只能一人可行,两个人走在一起,必须一前一后。典型的一人巷,长长的巷子,望不到底,因为中间蜿蜒着。两边是高高的黑瓦白墙,偶尔有一两扇门窗镶嵌在那儿。岁月的痕迹,阳光雨露的痕迹,使它如幽深的历史隧道。那时候,我们不常去平江路。平江路,不是闹市,没有商铺。小街、小河,都是平平静静的。 平江路上,有许多的小桥,河街叉口,有双桥,也有三桥,当年的平常物,今天都成为了风景。

  雨中的平江路,与平时的平江路不一样。春节过后,江南还是冷得刺骨。江南的冷,是湿冷,除了江南人自身能够承受,江南之外的人,谁能受得了呢?这个特定时辰,难得的清冷、难得的清静。雨滴滴答答地下着,屋檐上、树叶上,都滴着雨水。我开始还撑着伞,走了几步,干脆就在雨中淋着。我反复在想:这样的情景是我期待的?还是我不愿意见到的?冷清的时候,想热闹;繁华的时候,又想清净。我们的内心到底想什么?怀旧到底是一种什么情绪?是不是对现实的一种潜在的抵抗?

  今天我真正受感动的,不是平江路,而是半条肖家巷——肖家巷东段。它是一条还真正活着的老街,我多次在不同的场合表达了一个意思: 对老街的评价,最重要的标准是看它是不是还活着。怎么样的老街才是真正的活着?是真活着,还是假活着?原汁原味最宝贵。原汁原味,不是完全的守旧,融入时代气息,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但老街一旦成为景点,一旦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老街的气数也就尽了。平常人的生活,还保留在老街上,那是老街还充盈生命气息的象征。

  酱园弄,曾经也是一条真正的老街,如今,已经面目全非。这样的老街遭遇太多了。古城的小街,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历史。今天,我走在肖家巷,就看到两家人家门口,挂着“控保建筑”的牌子。从外表看,一点也不起眼,平平常常,可是里面却一定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故事。失去它们,就意味着失去老街的意义,那些地方都是不能随性开发的。 失去老街的古城,最终也将失去古城自身——其实,失去的是古城人的特色生活,与独特的生活方式。今天,存在着时刻被蚕食的危险——那是最宝贵的古城的文化特质。我们大家都意识到了吗?

谢谢阅读

  文汇雅聚关注微信号:wenhuiyaju可评论

  淘宝搜索店铺名 “文汇雅聚十一号店”

  点击本文底部 “阅读原文”逛逛文汇雅聚微店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