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懂红楼了吗?历数里面传统礼节,这才是真贵族

  关注微信公众号淘历史(taohistory)

  有趣有料有深度,T君带你淘历史涨姿势~

  本文作者|百合

  林黛玉第一次进荣国府时的场景,犹如一个静默的电影长镜头。在那些看似寡淡的情节中,处处是讲究:黛玉的轿子是从角门而不是从正门入,谁叫她是来投靠的晚辈呢,能从大门进的,那得是省亲的元春;轿夫们进院子只可走一射之地就得退下,因为府里不容外人擅闯;放下的轿子要换小厮们来抬,到了地点,小厮们又得马上退出,因为男女授受不亲,打帘子、搀扶的事情要由婆子们来做。

  众人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无一句对白渲染,却在不动声色中尽显贵族气派。

  张爱玲曾说,穷人想象中的富贵之家就如同烟盒上的画片:金碧辉煌,凝妆的美人立在洁净发光的方砖地上,旁边有朱漆大柱,锦绣帘幕,空气特别清新。这想象真是拘谨而仰望:空气清新是因为空旷,空旷处哪有人味儿?

  其实,富贵之家也是家。家就是人的港湾,应该让人踏实、放松,在这里吃喝拉撒睡,生活的痕迹和气息要处处可寻才对。

  在贾府,炕上放的青锻靠垫被日日坐靠慢慢磨去了光泽,落入黛玉眼帘里时已经成了半旧的;因为拒绝浪费,也因为够亲近,老人吃不完的饭菜会转手送给孩子吃;贾母担心大厅里灯笼穗子上的灰掉下来扑了宝玉的眼睛,才叫他站远点儿,仿佛默许保洁大妈留下卫生死角;池子里的荷叶也不是永远芊蔚青青,深秋时一样颓败枯黄,宝玉才说了一句要拔掉这些破荷叶,黛玉傲娇地说不要,她还要“留得残荷听雨声”呢!这些半旧、不洁,甚而偶有的凌乱不整,与普通之家并无二致。

  但是,侯门公府绝不完全等同于寻常百姓家,真正的不同在于侯门严格甚至刻板的教养细节,就连宝玉对亲妈王夫人都从来不喊“娘”,而是恭恭敬敬地尊称一声“太太”,让今天的读者觉得不近人情。这是因为,在衣香鬓影、风光体面的背后,是繁杂的人丁事务,而维持这一切的,就是各种相对应的礼数与规矩,少爷小姐们要喊父亲、母亲为“老爷”“太太”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些规矩中,最大的规矩就是“尊老”,就像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一样。

  刘姥姥进大观园,曾感叹自己有三个“想不到”。第一个“想不到”是他们庄户人过年时贴的年画上的景色,这世上竟还真有;第二个“想不到”是贾府吃个茄子会用十几只鸡来配,一顿饭就抵得上她全家几个月的花销。这前两个“想不到”还可以理解。

  刘姥姥的第三个“想不到”,是发现进餐时王熙凤、李纨这两位尊贵的少奶奶不能落座,她们得和下人们一道侍立一旁伺候,等到大家离了席,她们才可以坐下来吃别人的剩饭。刘姥姥看在眼里,不由赞叹“礼出大家”。

  凤姐、李纨侍餐这个场面让读者隔着时空窥见了中国古代上流社会一日三餐的场景,孙媳妇是晚辈,身份再尊贵,该尽的礼数、孝道一点儿不能少,而不是当代人想当然地认为“主子们全都牛哄哄地坐下吃,仆人们围着团团转”。曹雪芹指缝里漏下的这琐碎一笔,是最客观权威的世俗生活记录。

  在这个家里,尊老的规矩无处不在。第六十四回,贾琏从外面回来,宝玉先赶紧给他跪下,口中却是给贾母、王夫人请安,因为两位长辈出门在外还没回到家,贾琏便要代长辈受宝玉的跪拜;不得势的邢夫人身为婆婆,教训起得势的儿媳王熙凤来,不仅不讲理,说得还一套一套的,后者连嘴都不能回;就连除夕敬酒,也是贾珍捧杯,贾琏执壶,后面的弟兄们按年龄大小排队,一溜随着跪下,按大小分先后的习惯已成自觉。

  尊老也不论主子和奴才。林之孝家的教训宝玉,宝玉得听着,不能还嘴;退休的赖嬷嬷来了,王熙凤得殷勤伺候,一口一个“妈妈”,拿出惠泉酒款待;奶过宝玉的李嬷嬷更是奇葩,数落起宝玉来,比王夫人这亲娘都气粗,宝玉也只能抱怨“没有她我只怕还多活两日”;伺候了三代主子的焦大喝醉了酒便要破口大骂,让贾蓉少在“老子面前充主子”—被捆住、口塞马粪那次,是因为他骂出了贾珍“爬灰”,如果不是内容太敏感,宁府主子们大概会一直忍气吞声装没听见吧,谁让贾府里的规矩是年老的奴才比年轻的主子体面呢?

  对年老奴才们的尊崇忍让,一方面体现了贾府的仁义和胸怀,另一方面,厚待在这里奉献过青春和汗水的老员工,也有一份感恩在其中,拔高点儿算是一种家族文化,很值得今天那些叫嚷着要“人性化管理”的企业借鉴。

  贾府这些貌似繁缛的规矩和礼数,让他们与那些暴发户们从根本上区分开来。

  虽说能与四大家族联姻的都非富即贵,可并不见得都是真贵族。拿薛家的亲家“桂花夏家”为例,她家说白了就是桂花种植大户,连宫里的盆景都是她家垄断贡奉的。虽说有非常的富贵,但夏金桂本人的一言一行却刁蛮无赖得如同市井泼妇。

  犹记得夏金桂主动出击,隔窗与婆婆薛姨妈撒泼时,薛姨妈竟气得浑身哆嗦:“这是谁家的规矩?婆婆这里说话,媳妇隔着窗子拌嘴。亏你是旧家人家的女儿!”这个“旧家”当指的是有传统尊老教养的大户人家。可知“旧”的并不全是该淘汰丢弃的,就像古董花瓶,越古旧才越该护持、传承。

  长幼有序永远是中国家族文明的最高守则,只有有序,才能家和万事兴。可以这么说,即使没有后来的抄家牵连,当薛家欢天喜地迎娶夏金桂这样的儿媳时,家道败落的丧钟就已掺在喜庆的喧天鼓乐中鸣起。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