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简·奥斯丁形象的三本笔记

  

  

  为纪念伟大英国作家简·奥斯丁逝世二百周年,大英图书馆展示了她早年时期流传下来的三本笔记,颠覆了我们对她的印象。

  

  

  16岁时写下了《英格兰历史》

  为纪念伟大英国作家简·奥斯丁逝世二百周年,大英图书馆展示了她早年时期流传下来的三本笔记。简·奥斯丁最早的作品似乎与她成年小说中描绘的克制的现实社会没有多少共同之处。相比之下,他们是表现主义下的性行为不端、女性醉酒和暴力的故事。

  

  大英图书馆展示的简·奥斯丁笔记

  简·奥斯丁在16岁时写下了《英格兰历史 》(History of England)。她用一个不公正的,怀有偏见的、无知的历史学家的口吻,讽刺地描绘了亨利四世到查理一世间的英国史。该书扉页末端印着的几行文字点明了这个故事的基调,这段历史中很少有日期。

  

  大英图书馆展示的简·奥斯丁笔记

  奥斯丁的姐姐卡珊德拉(Cassandra)为这本历史书创作了生动的插画,画中的众多人物看起来更像是生活在奥斯丁创作时期,而非生活在书中描写的古代。在卡珊德拉的插画里萨瑟亨利七世看起来犹为憔悴。 这些肖像画很有可能是以她们的家庭成员为原型而创作的。有猜测说,伊丽莎白那张较为严肃苛刻的肖像画代表的是奥斯丁的母亲,还有一张非常漂亮的肖像画,画的是年轻漂亮的玛丽,大家猜测这可能代表奥斯丁自己。

  简·奥斯丁的家人都是段子手

  他们家族的不少成员都有作家的天赋。她的母亲写过幽默诗歌、谜语和字谜,她的哥哥詹姆斯和亨利在圣约翰大学、牛津大学上学期间,共同创作、编写了内容丰富的诙谐周报《虚度年华》(The Loiterer)。奥斯丁的兄弟姐妹们的成长都离不开谜语、诗歌和字谜,他们用这些东西相互逗趣。

  

  这些笔记都是家族传统的一部分。这些半公开的手稿都是用来在家人和朋友间传阅、表演的。与奥斯丁在她十几岁时写下的大多数作品不同,这些稿子无关秘密,也不涉及什么负罪感而来的忏悔坦白,它们并非是私人日记,也并非只有作者可见。相反,它们是彼此分享传阅的故事,备受大家喜爱;大多数故事是关某个家庭成员或是某位朋友,故事用暗指的手法讲述,里面还穿插着笑话和事件。

  大英图书馆还展出了奥斯丁记录的家人和朋友对她的第三部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Mansfield Park)一书看法的手稿。这份文件有很强的吸引力,它显露了奥斯丁有多在意他人的看法,以及她非凡的幽默度。

  

  简·奥斯丁手迹

  《曼斯菲尔德庄园》出版时,奥斯丁没有收到评论,因此,这些手稿对于她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收集他人意见的方法,奥斯丁小心地保管这些评论,还将它们誊写在本子上,还是很能暴露她在意别人看法这一点的——面对这些意见时,她本可以记在脑子里,但是,她却把它们全部誊写下来了。随后,她又将这些评论变成了自己的文字。很明显,她对人们所说的话做了解释,如果有人口头地告诉她一些事情,那也是一个可以写出来的很好的例子。有些故事是如此的诙谐机智,你会以为简·奥斯丁的性格也体现其中,特别是当她说起负面的事情时。

  

  简·奥斯丁手迹

  奥斯丁的母亲卡珊德拉觉得《曼斯菲尔德庄园》不如《傲慢与偏见》,她认为女主角范尼很“枯燥乏味”,而奥斯丁家族的另一位好友奥古斯塔·布朗斯通(Augusta Brownstone)则更偏爱奥斯丁的其它作品,尽管她觉得“这部小说很合自己的口味,但自己根本理解不了里面的智慧”。

  一段无疾而终的感情

  简·奥斯丁的父亲乔治·奥斯丁除了担任斯蒂文顿堂区和相邻迪恩堂区的司铎以外,还在家开办寄宿学校,种植一些农作物,相对普通人而言,其收入颇丰,但仍不足以为两个女儿提供丰厚的嫁妆。1796年1月,年满二十岁的简·奥斯丁认识了邻居埃萨克·勒夫罗伊牧师的侄儿托马斯。托马斯比奥斯丁小一岁,刚从都柏林三一学院毕业,即将赴伦敦林肯律师学院进修,趁着假期到到叔父家做客。他们是在公共误会上认识的,此后数次相逢情投意合,以至于奥斯丁在写给卡桑德拉的信里提到,她认为托马斯很快将会向她求婚。

  

  《成为简·奥斯丁》剧照

  但勒夫罗伊太太发现两人相见恨晚以后,唯恐每年只有20英镑零用钱的简·奥斯丁拖累侄子,立刻将托马斯打发去伦敦。托马斯·勒夫罗伊很快移情别恋,三年后迎娶某个富家女,事业蒸蒸日上,于1852年就任爱尔兰王座法庭首席大法官。简·奥斯丁对这段恋情久久不能忘怀,直到1798年11月17日,她还向姐姐抱怨勒夫罗伊太太前来做客,却一次也没有提到其侄子的名字,她自己则“骄傲得什么也没问”。

  算不上成功的小说家生涯

  简·奥斯丁的小说家生涯,如果以世俗的标准来衡量,无论如何是算不上成功的。论销量,她最畅销的作品是售出1750册的《傲慢与偏见》,而早在1749年,亨利·菲尔丁的《汤姆·琼斯》便卖掉10000册;论稿酬,四部小说总共带来大约630英镑的收入,而安·拉德克利夫仅凭《意大利人》(The Italian)便进账800英镑;论反响,《理智与情感》只有两篇评论,《傲慢与偏见》三篇,《曼斯菲尔庄园》零篇,《爱玛》倒是有十篇,但两篇是德语的,还有一篇是其出版商约翰·穆雷嘱咐著名小说家瓦尔特·司各特撰写的软文。总之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哪怕只放进女作家群体去考量,简·奥斯丁也是默默无闻的一个,除了安·拉德克利夫和法兰西斯·伯尼,夏洛特·史密斯(Charlotte Smith)、伊丽莎白·因区伯德(Elizabeth Inchbald)、玛丽亚·埃吉沃斯(Maria Edgeworth)、克拉拉·瑞夫(Clara Reeve)等无不比她名气更大、更受读者欢迎。

  

  《成为简·奥斯丁》剧照

  和许多伟大艺术家一样,生前默默无闻的简·奥斯丁身后迎来了声名鹊起的转折。她去世不久,英国进入维多利亚时代,乔治时代的浪漫主义转为现实主义,原本备受歧视的小说登堂入室,变成最重要的文学体裁。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随着查尔斯·狄更斯、威廉·萨克雷、安东尼·特洛勒普等现实主义作家的崛起,除了亨利·菲尔丁、乔纳森·斯威夫特等寥寥数人,那些在前朝引领风骚的小说家,尤其是安·拉德克利夫、玛丽亚·埃吉沃斯等曾经风头无两的女作家,纷纷走进了无人问津的旧纸堆。反倒是简·奥斯丁的作品,如《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虽然不像《名利场》、《大卫·科波菲尔》等在杂志上连载的小说那样街知巷闻,却得到许多评论家和作家的青睐,以至于远处大西洋彼岸的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曾在1861年夏天感叹“我完全不能理解人们为什么把奥斯丁小姐的小说捧得那么高”。普罗大众对简·奥斯丁的接受,则出现在1870年之后。

  要么读原文,要么读孙致礼的译文

  奥斯丁的作品不多,已经全部翻译引进,国内译本不下十种。其实,奥斯丁的英语原文流畅生动接地气,能读英文的原汁原味应该是最佳的阅读体验。然而——读完那么,该读哪一种奥斯丁呢?毫无疑问,翻译界出版界都会给出不二的答案——孙致礼译本。

  孙致礼先生是我国著名翻译家、翻译理论家,享受国务院津贴。他曾翻译过《老人与海》《傲慢与偏见》《呼啸山庄》等诸多外国文学经典数十部,尤以翻译及研究简·奥斯丁在业界和读者群享有极高的威望和知名度。孙致礼的译本秉承了“信达雅”的优良传统,他信奉英国著名翻译理论Newmark的格言,“Translation is noble truth-seeking profession”,即“翻译是一项求真的职业”,同时也强调“译者应该做一个科学的艺术派”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显示出译者的艺术品位和审美趣味。

  而抛开翻译家身份,从一个单纯的文学爱好者的角度,他自称,“我作为文学爱好者最喜爱的书是《傲慢与偏见》。”他曾因翻译奥斯丁而婉拒其他约稿,并自陈心迹,“比较而言,我更喜欢奥斯丁,不能因为有别的约稿就放弃了奥斯丁,如果那样的话就是对奥斯丁的不忠。”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孙先生对《傲慢与偏见》的译本已修改了六次之多(江苏文艺新版是第六次修订),足见他翻译的严谨性和对此书的偏爱。

  本文部分内容出处:

  原作|菲奥娜·麦克唐纳(Fiona Macdonald)

  编译|Piaoyangnn

  来源|BBC

  延伸阅读

  孙致礼完美译本

  

  《理智与情感》

  作者:简·奥斯丁

  译者:孙致礼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6年9月

  

  《爱玛》

  作者:简·奥斯丁

  译者:孙致礼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6年9月

  “

  你与简·奥斯丁的距离只差一个二维码

  《爱玛》

  《理智与情感》

  

编辑 | 甜火车

制作 | 茉墨白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文艺小店✬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