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老北京俏皮话儿,句句都是高能段子~

  老北京人爱说俏皮话,老几位小几位的凑一块(kuà)堆儿,还就得蹦出几句来。

  像什么“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了”,这是说某人任嘛儿不成。

  马尾丝儿细而坚韧,穿入豆腐,怎能提起来呢?

  再有“土地爷扑蚂蚱——慌了神儿啦”。

  土地爷是神仙,扑蚂蚱手忙脚乱,于是慌了呗。

  老北京俏皮话精炼、幽默,透着股“盐”味儿。

  下面这些俏皮话都有点年月了,其中的典故你说得上来嘛?

  1.“老太太上电车——你先别吹”

  民国时期,有轨电车售票员都有个铜哨,每当乘客上完电车时,售票员就一吹铜哨,司机听见后就开车。

  车将开时,老太太从后面赶上来,招呼售票员别吹哨。用来讽刺爱“吹牛皮”的人。

  2.“坐马子敲锣——臭美一当当”

  老北京管大便用的马桶叫马子,那会儿每个院里都有厕所,每个厕所里都有一个马子。

  因厕所臭气冲天,坐在马子上敲锣,可不就是“臭美”咯。这话用来讽刺逞能或不会打扮的人。

  3.“马勺上的苍蝇——混饭吃”

  过去盛饭用的勺子,大都是木头做的,称为马勺。这话是说于某项工作没什么劲,凑合着干。

  4.“挑水的回头——过景(井)了”

  过去北京的胡同叫井儿或带井字的最多,当年北京人吃井水,处处都有“井窝子”。

  挑水的从井里打完水,桶满了用扁担挑走,再回头一看,自然过井了。这句一般形容年纪大的人,做事不如从前了。

  5.“不倒翁坐车——没点儿稳当劲”

  “半不倒看家——你(泥)小子”

  过去北京有一种玩具,叫“半不倒”或“不倒翁”,是底坐用泥土、上边用纸糊成的老头儿,怎么摇晃也不倒,因此得名。

  如今这类玩具早已没人生产,随之相关的俏皮话也就消失了。

  6.“西直门到海淀——拉啦!”

  这是旧时北京人力车夫常说的一句谚语。

  由西直门到海淀距离不远,是从市内去颐和园的必经之路。人们常用这话说小孩子大小便不知预先告诉爹妈,以此诙谐之语道出。

  7.“小铺儿的蒜——零揪”

  小铺是指过去专卖生活用品的油盐店,那时人们都数着米粒过日子,绝大多数人收入过低。

  油盐店常把成辫的蒜零星出卖,买主花一点钱买一两头蒜是常事。这句话用来指一个人说话、办事不痛快,零打碎敲。

  8.“门头沟的财主——摇头(窑头)”

  早年间门头沟地区净产好煤,无论什么年代开煤窑的煤老板都是大土财主。民国时期,门头沟就有30多座煤窑了,这是个盛产财主的地方。

  “我问我那哥们儿,咱这活到底怎么着?人家倒好,跟我这儿装门头沟的财主——摇头儿!”

  9.“打磨厂的大夫——懂得帽(董德懋)!”

  北京正阳门外迤东有一条街,名叫“打磨厂”。当年在这条街路南有一位中医师挂牌应诊,此人姓董名德懋,医术一般,故有此语流传。

  “懂得帽儿?”,就是讽刺什么都不懂。

  10.“东岳庙的匾——善恶有报”

  这句话,在地道的老北京人心目中,可谓刻骨铭心,没齿不忘。

  东岳庙坐落于朝阳门外神路街。庙里供的是东岳大帝,传说这位大帝受人尊敬就是因为他管的事儿特别多。

  东岳大帝之下有七十二司,分管所有跟咱老百姓有关系的事儿。不管您干了好事坏事,它都知道,所以叫善恶有报。

  11.“太和殿的匾——无依无靠”

  这是康熙皇帝继位后,逐渐流传于京城的一条歇后语。

  康熙为避免皇子争夺帝位而诱致萧墙之祸,将诏书存放于太和殿匾额后面,直待临死或退位时当众取下宣诏。

  文武大臣于宣诏前,不知该依傍哪位皇子,因而首鼠两端,莫衷一是,虑及将来仕途深感无依无靠。

  12.“宛平城的知县——一年一换”

  这句歇后语,迄今仍被上年纪的老北京人津津乐道。

  宛平城位于北京西南,乃咽喉要道,拱卫京师之重镇。

  宛平县管界内的先农坛,特为皇帝辟有一亩三分地,供其每年春季来此耕耘。

  秋收后,知县照例须向皇帝征税,以示皇帝带头遵纪守法。而七品知县胆敢向皇上征税,又有欺君犯上之罪,按律当斩。

  姑念其为国家收税,死罪可免,而官是绝对不能再做了。皇帝交税后,即为宛平知县罢免之时,久而久之成了定例。

  如今,有些旧事物淘汰了,与之相关的俏皮话也逐渐被人遗忘。

  温故而知新,从中不仅可以看到北京的巨大变化,还能深深体味到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老北京味儿。

  想要领略地道的京腔京味儿

  就来翻翻这些书吧~

  《皇家园林》

  北京的皇家园林甲天下,这话一点也不大。450余幅珍稀影像,来瞅瞅皇家园林有多美。

  《坛庙与陵寝》

  精选百余幅珍贵文物影像,回顾北京九坛八庙及帝王陵寝的历史与现状。

  《漫话北京城》

  北京当年的城门什么样?庄重的皇城为何缺一角?本书一一道出原委。

  《老北京风俗地图》

  关于老北京风俗的书不少,风俗地图却罕见。不看不知道,绘图的外国人眼中的老北京还真奇妙。

  《四合院分了》

  作者用浓浓的京味儿,讲述了一个个被历史和命运推击,却又绝不屈从的北京“爷”们儿的故事。

  《民间寻瓷记事》

  圈套、走眼、捡漏,一百多个寻瓷故事,百余幅珍贵藏品写真,513件瓷器的行情介绍都在这儿咯。

  《大前门——王永斌口述老北京生活》

  老北京民俗家讲述前门一带如烟往事。尤其让人神往的,是那曾经云集的老字号。

  《九门红尘——老北京探微述真》

  九门者,京城也;红尘者,俗世也。身在此中的老北京,拨开尘雾,露出市井。

  《日下回眸——老北京的史地民俗》

  作者用浓浓的京味儿,讲述了一个个被历史和命运推击,却又绝不屈从的北京“爷”们儿的故事。

  《北京西山健锐营》

  健锐营佐领后人再现大清王朝特种部队征战史,及其独特的生活习俗。

  学苑出版社 出品

  微信公号:Book_001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