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科演教,带你认识道教神秘的斋醮科仪!

  点击“中华传统国学”一键关注!

  

  斋、醮详解,依科演教,奉道持斋

  在道教宫观内,人们常常可以看到道士们身着金丝银线的道袍,手持各异的法器,吟唱着古老的曲调,在坛场里翩翩起舞,犹如演出一场折子戏。

  这就是道教的斋醮(音叫)。俗称“道场”,谓之“依科演教”,简称“科教”,也就是法事。

  斋”的意义

  

  “斋”的原意指齐和净,后为斋戒、洁净之意。古人在祭祀前,必须沐浴更衣,不食荤酒,不居内寝,以示祭者庄诚。

  道教继承此礼,祈禳之初,素食清心,沐浴洁身,谓之“修斋”的初为“积德解愆”,再则“和神保寿”,后为“专道”、“乐道”、“合道”,即为“修道”,此为修斋的最高境界。因此道教,重视修斋,并制定了一整套斋法。按照它的规模和作可以分为:

  • 内 斋(极道):包括心斋、坐忘、存思等等(见《洞神经》)。

  • 外 斋(济度):包括三篆七品,三篆指金篆斋、玉篆斋、黄篆斋;七品指三皇斋、自然斋、上清斋、指教斋、涂炭斋、明真斋、三元斋(见《洞玄灵宝玄门大义》)。

  各种斋法有着不同的意义,如金篆斋 “上消天灾,保镇帝王,玉篆斋“救度人民,请福谢过”,黄篆斋“下拔地狱九幽之苦”等等。全真派道士,仍保持食素;而正一派道观在初一、十五或其它道教节日,也是要食素的。这都是在持斋以奉道。

  “醮”的意义

  

  “醮”的原意是祭,为古代礼仪。《说文》曰其一为冠娶二为祭祀。道教继承并发展了醮的祭祀一面,借此法以与神灵相交感。

  “醮”亦有“醮法”。所谓“醮法”,指斋醮法事的程式、礼仪等规矩。“醮”的名目很多,大凡世人有所需就会有相应的建醮名目,如祈雨九龙醮、正一传度醮、罗天大醮等等。斋法与醮法本不一样,后来相互融合,至隋唐以后,“斋醮”合称,流传至今,成为道教科仪的代名词。

  “斋醮科仪”指醮祷活动所依据的一定法规。一般有阳事与阴事之分,也就是有 清醮 与 幽醮 之分。清醮有祈福谢恩,却病延寿,祝国迎祥,祈晴祷雨,解厄禳灾,祝寿庆贺等,属于太平醮之类的法事;幽醮有摄召亡魂,沐浴度桥,破狱破湖,炼度施食等,属于济幽度亡斋醮之类的法事。

  宫观道众每逢朔、望曰,重要节曰,祖师圣诞,都要举行祝寿、庆贺等典礼,这些常行的仪规统属斋醮科仪。

  斋醮科仪的历史,古来已有的道教特色

  

  斋醮祈祷,古即有之。

  早在东汉以前,就有 “斋戒”、“醮”、“坛”等的说法,这在《礼记》、《易经》、《高唐赋》、《史记》等书文中均有记载,说明道教斋醮科仪源于 中国 古代的祈祷仪式。

  东汉时,太平道已有向天祈祷和称谢等仪式;五斗米道亦有 “涂炭斋”、“指(或作旨)教斋”翟猾仪,祈祷者“黄土涂面,反缚悬头”,仪式简单。此种科仪虽然十分简朴,但已具备了斋醮科仪中表章的雏形。据《魏书 ·释老志》记载,张道陵创教之初,因传授《天宫章本》中的某些斋祠醮法,使弟子“各成道法”,于是,其事大行”。《天宫章本》可谓最早的科:醮书。总而言之,这一时期是道教科仪的开创阶段,所以科仪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十分简单,但不可否认的是,斋醮科仪产生了。

  东晋、南北朝时,斋醮科仪经上清派、灵宝派道士推演,逐渐形成整套的仪范和程式。东晋哀帝兴宁二年(西历364年),魏夫人的弟子杨羲、许谧在茅山创建 “上清法坛”,用“九老仙都君”印。东晋安帝隆安年间(397—401),葛洪族孙葛巢甫撰著《灵宝经》30余卷,至南朝陆修静再加增修,大行于世,在閤皂山建立“灵宝玄坛”,用“元始宗坛”印和“元始万神”铜印。北魏时期,道士寇谦之率先改革北方天师道,提倡礼度,改诵经 “直诵”为“音诵”,从此斋醮诵经有了音乐的内容。寇谦之著《云中音诵新科之诫》和《箓图·真经》,使科仪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继寇谦之后,南朝刘宋灵宝派道士陆修静亦改革南方天师道,他在撰写三洞经典的基础上,修整了斋醮科仪。他曾撰著斋醮科仪百余卷,有关灵宝六斋、九斋、十二斋等不同斋仪及《升玄步虚章》翟猾醮乐章多种。经寇谦之和陆修静整编修订以后,斋醮科仪逐渐定型并走向完善。

  唐玄宗于开元十年(722)及二十九年(741),诏两京及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二所,每年依道法斋醮。此间他还“于道场内亲教道士步虚声韵”,并诏道士司马承祯、李含光等作《玄真道曲》、《大罗天曲》等。唐武宗即位(841),召道士赵归真等八十一人人禁中,于三殿修金箓道场。帝幸三殿,于九天坛亲受法箓。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是道教斋醮科仪的集大成看,他搜集、整理、编纂、删定了南北朝以来的各种科仪。在此基础上又新修了《太上正一阅篆仪》、《洞神三皇七十二君斋方忏仪》、《道门科范大全集》等科醮书多种,影响十分深远。

  北宋太宗、真宗、神宗、哲宗、徽宗各朝,宫中设醮,史不绝书:金元之际,京中宫观、大邑名山(如龙虎山、闷皂山、茅山等)均有设醮者。不仅正一派道士,而且全真道邱处机、王处一;太一道萧志冲、萧居寿等,亦皆先后承金、元皇帝之旨而主醮事,斋醮遂为道教各派所习。

  明代以后,道教转衰,但斋醮科仪仍流传于民间。此阶段出租了许多民间宗教,流传十分广泛,许多斋醮科仪被民间宗教所吸收。同时有许多大型的斋醮科仪因无力承办而失传,小型的斋醮科仪因进一步简化而更适合一般群众的需要,故一直流传至今。

  斋醮科仪的内容,建坛设品,诵经拜忏

  

  举行一项斋醮科仪,往往要通过建坛、设置用品、诵经拜忏、踏罡步斗、掐诀念咒等来共同完成。这其中,道士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因为所有的这些都是由他们来完成的,这一切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斋醮科仪。

  醮坛,建醮必先设坛,称为 “醮坛”,又称“法坛”。据《道书授神契》记载: “古者祭皆有坛,后世州郡有社稷坛。记曰:坛而不屋,古醮坛在野。今于屋下,从简也。”说明古代醮坛,原为露天,后改在殿内。

  不同形式的斋醮,往往建有不同规模的坛。大型斋醮活动,通常筑有若于个坛,其中一个是主坛,叫做 “都坛”,其余的坛,叫做“分坛”。如西历1993年9月,在北京白云观举行的“罗天大醮”,供奉一千二百诸神牌位,分设都坛、皇坛、度人坛、三官坛、报恩坛、救苦坛、济幽坛、青玄坛等,诵经拜忏,日夜供奉香灯。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快速关注

  ↑↑↑

  中华传统国学

  国学道家文化

  国学中医文化

  国学易经文化

  国学风水文化

  国学命理文化

  关注平台后 回复数字 查看相应内容

回复0收看:中华五千年国学常识集锦

  回复1看:中国老家规,这就是教养

  回复2 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

  回复3 看:古代女子洞房前后的区别

  回复4 看:色难 .........你敢看吗?

  回复5 看:为啥人生气时说话用喊?

  回复6 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回复7 看: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

  回复8 看:中华“七不出门八不归家

  回复9 看:筷子为什么是7寸6分?

  回复10 看:传统饮食相生相克原理

  回复11 看:人类的残忍让自己胆寒

  回复12 看:国学精粹不怨天不尤人

  回复13 看:睡姿这事,你做对了吗

  回复14 看:龙的九个儿子,在哪?

  回复15 看:中华老规矩,教给孩子

  回复16 看:吃 醋 ,生活才有滋味

  回复17 看:“老公”原恶毒骂人的

  回复18 看:阎王和穷鬼的对话,

  回复19 看:祖宗十八代称呼大全!

  回复20 看:知命不怨天知己不怨人

  回复21看:如何判断你元气不足?

  回复22看:四杯绿茶让癌症远离

  回复23看:心存善良,无可恨之人

  回复24看:拆字做人—太精辟了!

  回复25看:写给总是乱想的你!

  回复26看: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回复27看:知道吗?刷牙别沾水!

  回复28看:古代到底有没有合同?

  回复29看:是药三分毒,药补食补

  回复30看:车内摆件十大禁忌,

  回复31看:春吃芽、夏吃瓜

  回复32看:遇出葬和婚礼的禁忌,

  回复33看:流传600年,益寿延年

  回复34看:这五种房子越住越穷!

  回复35看:不骗你,吃太饱很可怕!

  回复36看:大忌!绝不能进卧室

  回复37看:传给孩子,还是失传?

  回复38看:常按六个穴位!

  回复39看:古代投降为何举白旗?

  回复40看:影响运气的小动作

  回复41看:手镯最好别戴左手上!

  回复42看:忌讳,不要乱改名!!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