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不是舶来词?古代就在用

  来源:馒头

  “小姐”一词并不是舶来品,从中国古代就有“小姐”这一称呼,而这个词义的演化也是颇具戏剧性的。根据现在所知,最早出现“小姐”一词,是在宋代。当时对女子敬称为“小娘子”,“小姐”一词主要是针对宫女而言(宋代钱惟演在《玉堂逢辰录》中,记有“掌茶酒宫人韩小姐”),而在宋代的皇宫之中,宫女虽然有两类,但多数还是指在宫中服劳役的侍婢、织婢等,地位低贱。因此“小姐”的起点处于一个低人一等的位置。

  /北宋的宫女,命运都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

  而发展到南宋时期,南宋洪迈撰的《夷坚三志己》卷4《傅九林小姐》说傅九“与散乐林小姐绸缪”,此时,“小姐”一词更沦为了今天我们所说的酒家女或舞女,直接跳出了拱门,走进了市井。而在之后清代文史家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所写到的“宋时闺阁女称小娘子,而小姐乃贱者之称”也印证了宋时对于“小姐”的目光。

  之所以前面提到“戏剧性”,正是因为在元代,“小姐”得到了公平的对待,而且其中还带有一点家庭的温情。蒙古人将闺女称之为“小姐”,倒是有种刻意与汉族人针锋相对的味道。

  我们所熟悉的元杂剧中,也能看到“小姐”们的闺中之气,如王实甫在《崔莺莺夜听琴杂剧》中将崔莺莺称为小姐,关汉卿在《钱大尹智勘绯衣梦》中将王闰香称为小姐,而众所周知的董解元的《西厢记》也为“小姐”正了名。

  概括来说,此时对“小姐”一词转为对未婚女子的敬称(通常用来指大户人家的小姐,大小姐等),以及母家的人对已出嫁的女子的称呼。在元曲大佬们的鼎力支持下,“小姐”们过了97年的好日子。

  /张生初遇崔莺莺,可见其大家闺秀之气。/

  而进入清朝这个在历史上风波最多的朝代,“小姐”更是上升到了对女子的尊称的地步。我们在清宫剧中最常见到的主角——格格——贵胄之家的女儿,其汉译名称就是“小姐”,至此,“小姐”已经从市井重归宫廷,并且改头换面,华丽逆袭。

  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息,画面定格在民国,欧式的房屋里,亲自登门拜访的西装男礼貌地向客厅座位上端坐的大家闺秀点头致意,文质彬彬地称其为“某小姐”,随后一番带着西式风格的对话由此展开。

  由于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闭锁的大门,文化的影响也随之而来,英文中的“Miss”被翻译为小姐,普遍地使用于女性的尊称,即使是不带姓氏,也不会含有丝毫的侮辱成分,而这种情况即使是在如今的中国大陆以外的地区也是如此。

  /好吧,我印象中的民国小姐们都是这种气质……/

  而将尊贵之气带入中国的“Miss”在西方却没有如中国一般演变,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发展的路径不同,加上语言文化的差异,英语也有各种的词义引申,与中文走向不同倒也不奇怪。

  也许你就要问了,是什么将“小姐”又带回了敏感的阵营?

  其实这段历史比我们想象中的要短,只不过因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飞速的发展,放大了这种观念上的冲击。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封建制度的崩塌,“小姐”的社会基础也随之消失,而且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这一称呼,在当时那个阶级斗争尤为激烈的年代也是必然会被打击的事物,在被印上了烙印之后淡出了历史舞台。

  随着政治形势的好转,以及改革开放的春风,“小姐”又逐渐以平民的姿态重回历史舞台,在其后的一段时间里,“小姐”也仅仅是停留在对饭店等场所女性服务员的称谓,虽然谈不上尊贵,倒也谈不上侮辱。

  而事物的变化往往就发生在发展最快速的地方,经济的发展如果过快,往往很难让与之配套的方面协调发展,香港就是这么一个地方。

  我们都知道改革开放的功臣之一——深圳,当初的榜样就是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香港地区,而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香港夜总会得到了快速发展,因为直接将夜总会的性工作者称为“妓女”着实感觉不太尊重,香港市民及媒体便改称其为“舞小姐”,但是“小姐”一词依然是一般女性的日常称呼。

  /香港电影没少看,就不详细描述了……/

  话是这么说,但是“小姐”又一次重回敏感方阵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小姐”的滥用,原本风靡一时的“香港小姐”也不得不妥协,改用“佳丽”,对于“小姐”的争夺也是相互博弈的结果。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南方人,从小到大能从嘴里蹦出“小姐”两个字的机会扳起手指都能数得过来,从小看长辈称呼陌生的阿姨都习惯用“同志”“师傅”一类的称呼,更直接的就直呼其职业名称,即使没有性别上的尊敬之感,也能从职业角度给予尊重。

  曾经也问询过长辈不能使用“小姐”的缘由,得到的回答都是“小姐是对妓女的称呼,你敢叫看人家不骂死你”遂闭口不谈,即使碰上也颇为敏感。

  “戏剧性”到此是否结束,我是不可得知,因为历史的发展从来不容人预测。而在看到了“小姐”一词的发展脉络之后,我们在如今如何去对待这种文化现状还值得思考,正所谓“活在当下”嘛。考虑到敏感性,我们在使用的时候不能不慎之又慎,毕竟,你不在意的事情却没办法强求别人也能接受,所以日常生活中最可取的方法就是避其锋芒,另辟蹊径。

  至于是“女士”还是“Miss”,是“同志”还是职业称谓,在不同的场合我们大可以尽情去发挥,以图找到一个最妥当的称呼,归根结底,一个合适的称呼在沟通的开始所起到的代入感是很重要的。我们应该给予女性更多的尊重,这不仅仅表现在口头上,而更应该从观念上重视男女平等。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