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一席话,诠释了材与非材的大道理,值得深思

  东周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庄子可谓家喻户晓,关于他的故事千古流传,这位圣人的思想到如今也给我们很多启发,值得深思。今天要讲的是关于“材与非材”的道理,想必大家对此有所耳闻,一起来看看吧。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庄子,他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庄子》,其中的逍遥游是名篇,此外,庄子“三籁”思想也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言归正传,下面来看看庄子的这个典故:

  有一天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树长得非常高大,枝叶很茂盛,伐木者停在那棵树旁却不伐它。庄子便上前去问他为何,伐木者回答说:“这棵树没有什么用处。”庄子回答说:“这棵树因为不成材,结果得以终其天年了。”

  然后又有一天庄子来到县邑,住老朋友家。老朋友很高兴,准备好了美味的酒肉,叫童仆杀一只鹅款待。童仆请示道:“一只鹅会叫,一只鹅不会叫,请问杀哪只?”主人的父亲说:“杀那只不会叫的。”

  这两件事大家看完是否有所思考,为何砍柴因为树木不成材就不砍,鹅不会叫就被宰了?这个疑惑当时庄子的一个弟子也有,于是乎便问庄子为何。庄子的弟子是这样问的:“昨天山里的树因为不成材而得以终其天年,现在这位主人的鹅却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死,先生您将在成材与不成材这两者间处于哪一边呢?”

  庄子回答说:“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成材与不成材之间,似乎是合适的位置,其实不然,所以还是免不了遭到祸害。如果遵循道德行事,就不是这样了。“庄子后来也说过一段很值得思考的话,关于这“材与非材”的讨论。

  这段话很有哲理:“至于万物之情,人伦相传之道,就不是这样了。成功了就会毁坏,强大了就会衰微,锋利了就会缺损,尊贵了就会受到倾覆,直了就会弯曲,聚合了就会分散,受到爱惜就会被废弃,智谋多了就会受人算计,不贤德就会受人欺辱。”

  反观现实,我们是否也可以这么思考呢?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一棵大树因为没了可以利用的用途了,便被人们抛弃,但是却免于遭难,成长为参天大树。相反鹅由于不会叫了,不会讨好主人了便被宰杀吃掉,猪也是如此,壮了就等着被吃,母鸡不会生蛋了就没有了利用价值也会被宰杀吃掉。这其中的道理我们很容易看出来。

  现实中,作为人,想要不被抛弃,想要活得漂亮,就得有所谓为,要让自己有能利用的价值。不管你是否有一技之长,或是有勤奋上进的态度,这都可以。相反,如果自暴自弃,放纵自己,就会不断地降低自己的人生价值,自然也就和废柴没啥区别了,人生何意?

  材与非材,说到底还是一个值字,值不值得,一切看自身,造化修身做人,每个人都该好好反省,庄子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警示我们了,致敬经典。(文/云冗雾)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云冗雾说事儿”。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