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为出场煞费苦心吗?

  作者 胡联浩

“红楼梦学刊”订阅号2017年3月10日推出《为出场煞费苦心的王熙凤》文章(作者:王龙),提出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时王熙凤的出场看似随意,实则周密安排,煞费苦心。这个观点是否正确,以及《红楼梦》文本分析的视角问题,笔者在此提出商榷意见,与该文作者王龙先生及红友们探讨。

视角混乱

《红楼梦》文本分析有两个视角:作者视角和人物视角。作者视角是从《红楼梦》的写作角度分析人物和情节的设置、编排,探讨写作思路、艺术构思、艺术技巧等等;人物视角是从《红楼梦》书中人物的角度探讨人物语言、性格、行为,以及各色人物之间的关系等等。具体到《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时凤姐的出场,所谓的“出场”从上述两个角度就完全不同:王熙凤从《红楼梦》书中出场和从林黛玉眼中出场;而“煞费苦心”也有两个说法:作者视角上说就是作者曹雪芹煞费苦心地编排凤姐的出场,人物视角上说就是书中人物王熙凤煞费苦心地编排出场的台词和时机闪亮登场。《为出场煞费苦心的王熙凤》一文到底是哪个视角,哪个观点呢?读完全文,有云里雾里的感觉,搞不清说的到底是曹雪芹煞费苦心还是王熙凤煞费苦心,抑或二者兼而有之,也就是说,文中将这两个视角混为一谈。

如果我理解不错的话,文章标题“为出场煞费苦心的王熙凤”应是人物视角,文中主要视角为人物视角,且表达了王熙凤精心安排出场时机、方式、语言的意思,例如:

①作为贾府的第一精明人和实际掌权者,王熙凤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表现自己和讨好贾母的机会的。那么林黛玉进贾府就是这么一个绝好的机会。

②常理,做为贾府的主要女眷,王熙凤应该和邢、王二位夫人、李纨一起到贾母处迎接林黛玉。但是精明的王熙凤必不会这样做。

③同时,王熙凤也不会在林黛玉刚到就去见她。

④王熙凤这一段连珠炮似的发问,林黛玉没有丝毫的回答的余地,事实上也没有回答的必要。所有的一切王熙凤都安排好了或者必须由她安排。

然而,文中却也有作者视角,例如:

曹雪芹借林黛玉之眼给读者全方位的展示了贾府。但是在此过程中,大家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人物——王熙凤,却是借林黛玉进贾府这个机会粉墨登场,并且一下子给后世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文中两个视角混淆在一起,有不少句子是两种视角的杂合,前半句为人物视角,后半句为作者视角,例如:

①这特别之处就在于,王熙凤对自己的首次出场特别关注,尤其在服饰打扮上格外注意。打扮的如此高贵美丽,就是要在林黛玉和读者的面前显示其在贾府的身份和地位,给众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这无疑是一次既讨好贾母又能向读者展示其在贾府的地位与权力的绝好的机会。

③王熙凤精心安排的接见算是落下帷幕,后世的读者也从这个过程认识了一个栩栩如生的王熙凤。

这就难怪有读者(ID“东到西歪”)评论道:“‘又能向读者展示其在贾府的地位与权力的绝好的机会’,王熙凤怎么知道这是小说,第一次与读者见面?”这是因为此前半句“这无疑是一次既讨好贾母”只能是人物视角,以此视角看后半句就成了王熙凤“又能向读者展示其在贾府的地位与权力的绝好的机会”了。“讨好贾母”的是王熙凤,“又能向读者展示”的是曹雪芹。

王熙凤有没有为出场煞费苦心

该文作者全文要表达的观点是,《红楼梦》作者煞费苦心安排王熙凤的出场,出场的时机、方式经过作者认真设置,语言、打扮也是作者精心安排,让王熙凤闪亮登场,“后世的读者也从这个过程认识了一个栩栩如生的王熙凤”。文章的标题似应改为《煞费苦心的王熙凤出场》或《为王熙凤出场煞费苦心》。

那么,书中人物王熙凤有没有可能为自己的在黛玉贾母首次见面场合中出场煞费苦心设计安排呢?这种可能性极小。我们还是从小说作者和书中人物两个视角进行分析。

从书中人物视角上说,出场时机是王熙凤自己无法控制的。虽然可以大致把握,避开贾母与黛玉见面的第一时间,但何时出场最佳,王熙凤无法预知和把握。要把握时机,起码要有下人通风报信给予配合,在书中我们找不到依据。出场“台词”虽然王熙凤也有可能提前预备,但以凤姐的才智机变,根本不用准备。主观猜测王熙凤为出场煞费苦心,则有阴谋论的嫌疑。

王熙凤无论是对小说而言还是对贾家而言,都举足轻重,她的出场理应隆重介绍,浓装重彩。然而,从小说作者视角来说,完全没必要将王熙凤写成为出场处心积虑的人,“煞费苦心”的王熙凤会失却机智、风趣、随机应变的悦目和光彩。以作者之才,不管何时出场,都能为我们展现一个容光焕发、机智圆滑、闪亮登场的王熙凤。只不过,在林黛玉眼中叙出,书中人物由次要人物三春、重要人物王熙凤到主角贾宝玉依次登场,主次分明,层层推进,高潮迭起。

当然,从作者塑造人物典型形象的角度出发,王熙凤也确实有可能主动避免第一时间在场。一则王熙凤每天要处理大小事情几十上百件,她有理由不和贾母、邢、王二夫人专场等候;二则正如王龙文中所说,她能预见到贾母见黛玉必定悲痛非常,作为对姑妈贾敏几乎没记忆或没见过的王熙凤,面对此情此景,劝和不劝都难以完美,倒不如避开第一时间的好。王熙凤机变圆滑,又有生活历练,避开第一时间的决定几乎不用思索。因此,即使空闲,王熙凤也会故意晚到,但她根本不用“煞费苦心”,不过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而已。同时,王熙凤晚到也是作者将她与李纨捉对写,突出她的忙(管家人地位)和她的机变(反衬李纨的老实)。这依然是作者的视角,既能让读者对女主角印象鲜明深刻,也与全书王熙凤这个人物的形象保持一致。

辨析视角的意义

早在十余年前,笔者在《红楼隐秘探考》一书中就讨论过文本分析的视角问题,并指出有些问题应多视角研究,有时,光从一个角度去研究仍不全面。例如,《红楼梦》中的石头、“宝玉”的含义,就可以从不同视角分析不同的意义,单角度的分析只能是一孔之见。

视角辨析有助于我们避免两种类型的错误。一是两种视角混为一谈,例如,《红楼梦》故事开始的时候,为什么要写贾雨村认宗一事?从作者的角度分析,贾雨村是《红楼梦》中的牵线人物,贾雨村认宗是借此让他与贾府互相“认识”,为以后的审薛蟠杀人案、查抄贾府、归结《红楼梦》作引。从书中人物的角度分析,贾雨村攀附贾府连宗,是抬高自己身价的世俗需要,体现出他是个十足的势利小人。如果将后者作为作者的创作意图,显然有失作者本旨。

另一类是视角分析错误。例如,薛家在京城有房子,为什么还要寄住在贾家,甚至“赖着不走”呢?这是许多红迷朋友讨论过的有趣话题。不少人从书中人物视角,认为是薛家为促成“金玉良缘”而故意为之。在笔者看来,此说有阴谋论的嫌疑。其实,换个视角解释就简单明瞭和有理得多,如此安排只不过是作者为宝黛钗相聚并共同生活创造条件罢了。

从作者视角来看,王龙先生的这篇文章颇有自己的心得。笔者提出一些自己的不同看法,与王龙先生商榷。希望能看到王龙先生更多的评红佳作。

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转发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您的每一次转发,都是对我们的最大支持。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