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你从未读懂过《美女与野兽》

  《美女与野兽》真人版上周末全球热映,让人们有机会再度重温这个经典童话故事。它比王子和公主的爱情,更加善意地讲述另一种真实——美女从最初对野兽的恐惧到最后真心爱上野兽,其实是自我成长的必然归宿。“一个人除了完善自我外,还要能够与他人共同生活并感到幸福。”《美女和野兽》给孩子带来抚慰和勇气:我们对现实世界的最初恐惧是自然的,然而一旦我们了解了野兽是怎样一个善良可爱的人,我们最终也会通过爱情抵达幸福与安宁。

  童话故事就是以这种方式消除孩子的担忧,它用美好的方式展现那些令我们感到危险,令人不快,甚至有些要令人回避的东西。正如布鲁诺·贝特尔海姆在《童话的魅力》说,“每个童话故事都是一面神奇的镜子。它映照出我们内心世界的某些方面,也映照出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所必经的道路。”它对应着我们内心的真实。诗人席勒说:更深的意义寓于我童年听到的童话故事之中,而不是生活交给我的真理之中。童话从来都不是在遥远的地方古老的时代发生的,太阳以东,月亮以西,童话其实从来不骗人。

  

《童话的魅力:童话的心理意义与价值》

作者: 布鲁诺·贝特尔海姆

译者:舒伟 丁素萍 樊高月

版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年7月

王子把公主带进了爱情宫殿

却没有表明与所爱的人结为眷属需要什么

  白雪公主被王子带走了。她一动不动地躺在水晶棺里。王子宣称没有白雪公主他就无法活下去。为了她,王子愿意满足这些小矮人的一切要求。他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带走了白雪公主。

  灰姑娘一旦穿上水晶鞋,她的不幸生活就告结束了。王子为找到意中人而巧设机关。在没有捉到本人而抓住了她的水晶鞋后,他四处奔波,遍寻天下。

  王子亲吻白雪公主

  在这些故事里——和其他许多故事一样——拯救者以某种方式表现出了对未来伴侣的爱情。经受磨难,迎接危险,获得胜利。这些童话故事似乎暗示,坠入情网不过是一时之兴;但要相亲相爱却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男女主人公所经历的一切可以被而且已经被比作宗教的开典仪式。参加这一仪式的新皈依教徒天真而又幼稚。但仪式一结束,参加者便被推进了一个更高水平的存在阶段。这是他在踏上这神圣旅程之初做梦也想不到的。通过这一旅程他得到回报,或者从不幸中解脱出来。在真正取得自我完善之后,男女主人公就不会有愧对方的爱。

  然而尽管这种自我发展值得称道,而且它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但要获得幸福这还不够。因此,一个人必须走出孤立封闭的自我,与他人建立联系。不论你的生活进入了多高的阶层,有“郎君”无“娘子”的生活是孤独冷落的。童话故事结束时,主人公总是与终身伴侣喜结良缘,一切皆大欢喜。这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然而这些故事并没有板着面孔教导读者,一个人在获得自我成熟后必须怎样超越他的封闭状态。

  无论是《白雪公主》还是《灰姑娘》都未涉及主人公的婚后生活;至于他们是否夫妻相爱生活美满,故事只字未提。这些故事虽然把女主人公带进了真情实感的爱情宫殿,却没有表明,要与所爱的人结为眷属需要取得什么样的个性发展。

一个人除了完善自我外

还要能够与他人共同生活并感到幸福

  如果童话故事不促使孩子从内心对男女相爱所需和所带来的变化做好准备,那么为获得成熟的意识和人际关系而奠定基础的努力就不是全面的。有许多童话故事,它们的开始之处正如《灰姑娘》或是《白雪公主》这类故事的结束之处。这样的故事表明,为人所爱是令人陶醉的。但即使令王子倾心亦不能确保幸福长在。通过相爱或是在爱情中获得幸福还需要另一个过渡。仅仅自我完善还不能找到幸福,即使这种自我完善经过了像白雪公主或灰姑娘所经历过的艰难斗争,来之不易。

  灰姑娘的水晶鞋

  一个人除了完善自我外,还要能够与他人共同生活并感到幸福。唯其如此,他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发掘出了他所有潜能的人。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触及人们人格结构的最深之处。像任何触及我们内心深处的变化一样,这样做会有危险,也会带来重重困难。我们必须有勇气正视危险,战胜困难。这些童话故事启迪我们,如果我们希望与他人建立起亲密的关系以保证双方的永久幸福,我们就必须放弃幼稚的态度走向成熟。

  当有些事情不由自主地进入孩子的意识领域时,它们将极大地搅乱孩子的内心世界。童话故事要使孩子对这些事情获得无意识的理解,以此方式为走向成熟作好准备。当孩子能够理解这些事情的时机成熟时,那些蛰伏在孩子内心的前意识或无意识之中的观念就会发挥作用。既然在童话故事里一切通过象征性的语言来表达,孩子可能只对他所听故事的表层意义产生反应,而对他尚未准备好接受的意义避而不见。但随着他日趋成熟,而且能够理解这些象征并从中受益,他就可以层层剥丝,一点一点地找出隐藏在象征意义后面的东西。

  就此而论,通过与孩子的年龄和发展中的理解力相适宜的方式,童话故事成为孩子去认识性生理现象的理想途径。我们最终必须了解过去一直不知道的东西——或者用精神分析学的话来说,去解除性的压抑。那些我们感到危险,令人不快,甚至有些要令人回避的东西,必须改装换面,从而使人感到它们完全是美好的东西。只有爱才能完成这一使命。

  在现实生活中,压抑的解除和对性经历感受的改变是并行不悖的。而童话故事却将二者分别对待。这种突然发生的变化极为少见,它常常是一个长期的转化过程,使人们认识到性经历与我们以往对它的看法似乎大不一样。有些童话故事使我们洞悉了那令人欢欣的发现所带来的惊喜,而另一些童话故事则表明,为了获得这种意想不到的发现,进行长期的努力是必要的。

童话故事中的动物-新郎

流传最广的当属《美女和野兽》

  在童话故事里,流传更广,数量更多的是这样一些故事,它们仅仅向人们表明,为了爱的缘故,彻底改变过去对性的态度是完全必要的。和所有的童话故事一样,注定要发生的事情通过一个最令人难忘的意象表现出来:一个野兽转变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虽然这些故事的内容大相径庭,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性爱对象首先要作为动物生活一段时期;于是,在童话故事研究的文献中,这一系列的故事被称为“动物新郎”故事或“动物丈夫”故事。

  今天,这些故事中流传最广的当属《美女和野兽》(Beauty and the Beast)这个故事。它的主题流传之广遍及世界,以至于与此相比,大概没有任何其他童话故事主题拥有如此众多的表现形式。

  下面对《美女和野兽》的简述是根据勒普兰斯·戴·博蒙夫人(Madame Leprince de Beaumont)1757年发表的故事版本。它采用了一个更早的,出自维尔纳夫夫人(Madame de Villeneuve)的法国故事的主题。流传最广的正是这个故事形式。

  勒普兰斯·戴·博蒙夫人

  与大多数《美女和野兽》一类故事不同的是,在勒普兰斯·戴·博蒙夫人的故事里,那位富商不但按惯例有三个女儿,他还有三个儿子,尽管他们在故事里可有可无。三位女孩都很漂亮,尤其是最小的妹妹,被人们誉为“小美人”。这一赞誉使两位姐姐嫉妒不已,她们思想肤浅,生性自私,与美女形成对比;妹妹为人谦逊,惹人喜爱,而且可亲可敬。突然间,父亲破产了,赔光了所有的钱,全家人一下沦落到十分窘迫的境地。这一巨变对两位姐姐打击很大,而美女的品行在困境中显得更加光彩照人。

  父亲不得不出门远行。临行前他问女儿们希望父亲给她们带些什么礼物回来。两位姐姐心想,父亲此去将会重新获得他的部分财富,所以要父亲给她们带回昂贵的衣物,而美女却一无所求。最后在父亲的一再催促下,她请他给自己带一枝玫瑰回来。不料重振家业的希望成了泡影,父亲仍然和离家时一样,囊空如洗,不得不赶回家来。他在一座莽莽森林之中迷了路。就在他几乎绝望时,他发现自己来到了一座宫殿,里面有食物,还有床,只是空无一人。次日清晨,当他正要离开时,他看到了一些美丽的玫瑰。他想起了美女的请求,便动手去采集一些玫瑰。正当他采花之时,一个可怕的野兽出现了,谴责他在城堡里受到主人良好的款待之后还要偷摘玫瑰。作为惩罚,野兽宣布说,他必须死去。这位父亲请求得到宽恕,并告诉野兽,他是为女儿采摘玫瑰的。野兽提出,只要他的一个女儿前来代替他,接受野兽安排的命运,就让他回家,但如果无人愿意前来的话,商人就必须在三个月之内赶回来接受死亡的命运。临行前,野兽送给商人一箱金子。当然,这位父亲根本不想牺牲自己的女儿,只是想利用这三个月的期限再去看看她们,并把金子带给她们。

  回到家中,父亲把玫瑰交给美女,也忍不住讲出了发生的一切。几位兄弟提出去找野兽,并把它杀死,但父亲制止了他们,因为这样做只能去送死。美女坚持代父受难。无论父亲怎样劝她,都不能使她改变念头,她无论如何要与父亲同去。此时,父亲带回的金子已经使两位姐姐能够体面地出嫁了。三个月之后,父亲很不情愿地在美女的陪伴下向野兽的宫殿走去。野兽问美女是否自愿来此。美女回答说“是的”,野兽便示意父亲离开宫殿,结果父亲终于怀着沉重的心情走了。美女在野兽的宫殿里像王后一样受到款待,她的所有愿望都鬼使神差般地得到满足。每到晚餐时,野兽便来看望她。时间一长,美女开始期待他的到来,因为这驱散了她的寂寞之感。唯一使她感到不安的是,每当探望结束时,野兽总要请求美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当她婉言相拒时,野兽便十分伤心地离去。

  三个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当美女再次拒绝了野兽的求婚之后,它请求美女至少能答应绝不离开它。她答应了野兽的这个请求,但提出让她回去看望一下父亲,因为从一个能看到世界其他地方发生之事的镜子里,她得知父亲由于想她而变得憔悴不堪。野兽同意给她一周时间,但警告说,如果她没有按时回来,它就会死去。

  第二天清早,美女发现自己已身在家中,与欣喜若狂的父亲团聚了。她的几个哥哥已离家从军,两位姐姐婚后生活都不幸福。出于嫉妒,她们存心使美女逾期不归,心想,那时怪兽就会赶来杀死她。她们果然劝说美女同意多待一个星期。但在第十天夜里,美女梦见了野兽,它用一种临终前的声音责备她。美女希望回到它的身旁,结果马上被送回宫殿。她发现由于自己没有信守诺言,野兽心碎欲绝,已经濒临死亡的边缘。美女待在家里时,就感到自己与野兽已息息相关,难以分开了;看到它这般受难的模样,美女意识到自己已对它产生了爱情,便告诉它,在她的生活里,不能没有野兽,她要和野兽结婚。话音刚落,野兽变成了一位王子。满心欢喜的父亲以及家里其他人赶来分享他们的幸福。而两位歹毒的姐姐在没有认错悔过之前,被变成两尊石像。

所担心的野兽般经历

却变成一种获得深沉的人性和爱情的历程

  在《美女和野兽》中,父亲为最钟爱的小女儿偷摘了一束玫瑰,因而引出了一连串注定要发生的事。父亲的摘花之举既象征着对女儿的爱,又预示了她少女时代的结束,正如那落英残花——尤其是折断的玫瑰——象征着处女童贞的失去。父女二人对此似乎都感到,美女不得不身受一番“野兽式”经历的痛苦。然而故事表明,这种焦虑是多余的。他们所担心的野兽般经历却变成一种获得深沉的人性和爱情的历程。

  《美女和野兽》描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野兽尽管外貌丑陋,却像美女一样,是美好善良的。与孩子们的担心相反,这个故事向读者表明,即使一对男女看上去差异很大,但只要双方在个性上情投意合,并被相互产生的爱紧紧联在一起时,他们就是一对天设地造,幸福美满的爱侣。《美女和野兽》给孩子以勇气去认识这一点:他的恐惧不过是性焦虑幻觉的产物;性,在初识之际似乎野性勃勃,但男女之爱在所有情感中却是最畅快如意,最令人永久幸福的唯一途径

  童话故事帮助孩子去认识俄狄浦斯困扰的性质,从而建立起战胜它们的信心。没有其他任何著名童话故事像《美女和野兽》一样明确地表明,如果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孩子对家长的俄狄浦斯依恋之情发生转变,从家长那里抽脱出来,倾注在爱人身上,那么这种依恋之情就是非常自然,令人向往的,而且会给大家带来美好的结果。人们的俄狄浦斯之情并非仅仅是导致最严重情感危局的根源(如果在成长过程中这些恋情没有经历适当的转化发展,情况的确会如此),它们也是产生持久幸福的基础——只要这些情感经历正常的发展,带来正常的结果。

  故事里,美女的恋父之情不仅表现在她向父亲索取玫瑰,而且表现在这些详尽的细节里:当她的两个姐姐离家外出,在舞会上结交男友,纵情欢乐时,美女总是待在家里,她告诉前来求婚的人,她还年幼不愿结婚,只想“在父亲身边多待几年”。由于美女去见野兽完全出于对父亲的爱,她当然不愿与它发生超出一般友情的关系。在野兽的宫殿里,凡是美女心有所求莫不立即如愿以偿。孩子们在某些时候总是要幻想一种海阔天空、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且所求必应,然而这个童话故事表明,这种生活不但不能尽如人意,而且令人感到空虚乏味——无怪乎美女要企盼野兽的夜访,尽管她开初很怕见到它。

  如果这种自我陶醉的梦幻生活一直顺利进行,不受阻碍的话,童话故事就不成其为童话故事了。这个故事向读者表明,独处幽居的自我陶醉,尽管看来令人向往,但却毫不理想、令人不满,它甚至算不上真正的生活。只有在美女得知父亲需要她的帮助时她才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在该故事的一些叙述形式里,父亲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在另一些叙述形式里,父亲或者思女成疾,憔悴不堪,或者处于其他形式的极度悲苦之中。面对这种情况,美女从自我陶醉和虚无缥缈的幻想中惊醒过来。她开始行动,于是(和故事一道)重返现实生活。

  处于父亲之爱与野兽之求这一矛盾冲突之中的美女,终于选择了背离野兽去安抚父亲。然而就在此时她发现自己是多么深沉地爱上了野兽——这象征着父女之间的相互依恋减弱了,美女的爱转移到野兽身上。只有在美女毅然决定离开家中的父亲回到野兽身边之后——即在剪断了种种恋父情结之后——过去令人厌恶的男女性爱才变得美好起来。

  由此可见,这早在几个世纪以前就预示了弗洛伊德心理学的观点:只要孩子的性欲望还倾注在父母身上,就必须让他感到性爱是令人厌恶的,因为只有这种对性的否定态度才能确立乱伦禁忌,确立由这种禁忌带来的人类家庭关系的稳定。然而在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一旦这种性的渴求从家长那里转移到适龄伙伴身上,它就不再是粗野卑劣的——恰恰相反,它令人畅快、十分美好。

  《美女和野兽》表现了孩子的俄狄浦斯恋情中积极的方面,也表明了随着孩子的长大成熟,这种情结必须发生的变化。它完全无愧于艾欧娜(Iona)和彼得·奥佩(Peter Opie)在其《经典童话故事》的述评中对它做出的评价。他们称之为“继《灰姑娘》之后最富有象征意义,也是在思想上最令人满意的童话故事”。

从不成熟的自我中心

到完美的深情奉献的人类关系

  《美女和野兽》以童稚的观念作为开始,将人置于一个既是动物又是心灵之智(以美女为象征)的双重存在之中。在孩子发育成熟的过程中,这些被人为地分割开的对立面必须统一起来;唯其如此,人们才能取得完全的人格成熟。

  在《美女和野兽》中,不再有讳莫如深的性的秘密;要了解这一秘密必须踏上一段长期的艰难的自我发展的旅程,最后获得幸福美满的结局。换言之,在《美女和野兽》中,没有隐藏至深的秘密,人们只是急于知道野兽的真面目。一旦认识了野兽其人,或者更确切地说,认识了他究竟是怎样一个善良可爱的人,幸福的结局便来临了。然而故事的关键不在于美女逐渐爱上野兽,甚至不在于她把恋父之情转变为恋人之爱,故事的关键是美女在这一过程中的自我成长。她开初认定她必须在爱父亲还是爱情人之间做出选择,但后来终于欣喜地认识到,把这两种爱对立起来是十分幼稚的观点。通过把原来的俄狄浦斯恋父之情转移到未来的丈夫身上,美女向父亲奉献了最有益的感情。这使他每况愈下的健康状况得以好转,也使他能在爱女身旁幸福地生活。而且这一转变使野兽恢复了人性,确保了夫妻恩爱的甜美生活。

  美女与野兽的结合就象征着存在于人身上的动物本能与高尚理智的危险分离的解除——这种分离表现为忧患病痛,因为无论是父亲还是野兽,一旦与美女以及她所代表的事物分离,都差点因此先后丧生。这种结合也是一个发展过程的归宿——从一个不成熟的、自我中心的(冲动、暴烈和破坏性的)性特征发展到建立了完美的、深情奉献的人类关系:野兽之所以濒临死亡的边缘就在于它与美女的分离,她既代表着人们钟情属意的女性,又代表着“普赛克”,人们的心灵之魂。这一发展,使一个低级的、自私暴烈的性本能转变成作为两相欢谐之恩爱关系的一个部分而达到完善境界的性爱活动。这就是为什么野兽要在美女肯定了她是自愿前来代父之后,才同意这一替换。这就是为什么野兽在三番五次的求婚遭到拒绝后没有转怒相责,也没有在美女发自内心地表明她的爱情之前,采取进一步的相逼行动。

  每个童话故事都是一面神奇的镜子。它映照出我们内心世界的某些方面,也映照出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所必经的道路。对于所有为童话故事表达的内容深深着迷的人来说,它在开初似乎只映照出我们自己的影子;然而不久,人们就从里面发现了自己内心深处翻滚不息的急流和波澜——发现了情感世界的深邃微妙,以及怎样去获得内心的安宁,怎样处事做人(这也是人们为之奋斗的结果)。

  作为一个家长,我特意选择这样一个故事来作为本书的结束,这个故事表明,父母对孩子的舐犊之爱,与孩子对父母的依恋之情一样,与人类本身共生,由来已久。正是从这脉脉温情之中萌生出的另一种爱,使孩子长大成熟后与爱人紧密相连。不管现实情况如何,孩子在听了童话故事后,总要假设和相信,他的父母会怀着一片爱心,不惜冒生命之险给他带回最心爱的礼物。反之,对孩子来说,他相信自己无愧于这种奉献,因为他也爱父母,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由此,孩子将成长起来,甚至给那些横遭不幸,以至于以野兽之形现于世人面前的人,带来安宁和幸福。这样一来,他将为自己、为爱侣带来幸福,也由此给双亲带来幸福。他将如意安详地生活,与大家和谐相处。

  童话故事揭示了许多真理,这是其中之一。它们在生活中给我们以启迪。很久很久以前,它们是真理,现在仍然是真理。

  本文节选自《童话的魅力》,经社科文献出版社授权,小标题为编者所加。整合与编辑:户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直接点击关键词查看以往的精彩~

  性教育| 古典诗词| 生死| 刷热点|安·兰德|“爱国主义”| 共享单车| 胡适| 国学低俗化| 弟子规 | 2016年度好书| 美国大选| 见信如晤| 中年人丑态| 人生无意义| 小津安二郎| 作家的脸| 博物君| 朋友圈|《西部世界》| 黄永玉| 高房价| 钱理群| 篡改历史| 抑郁症| 荒木经惟| 沈石溪| 心灵鸡汤| 帕慕克| 龙榆生| 奥兹| 奥威尔| 阿列克谢耶维奇| 民国试卷

  

点击图片

购买《美女与野兽》光影立体书~~

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去我们的微店看看呀~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