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去过亚马逊采集声音,还建了座声音博物馆

��

为家配乐的李星宇

收看视频,了解更多

  

��

是独立音乐制作人

更是“声音迷恋分子”

李星宇是一位独立音乐制作人,也是个“声音迷恋分子”。敏感于城市的声音太嘈杂,他冒险深入亚马逊腹地,去采集自然界原始、纯粹的鸟叫虫鸣声;听到鼓楼胡同要拆迁,害怕老北京的声音慢慢消失,小心翼翼地跑去录下胡同珍贵的声音环境。在城市里行走,随手录下形形色色的声音,早已成为了一种改不掉的习惯。他把自己收集到的声音,放到了“52Hz声音馆”——一个收集声音的虚拟空间,慢慢成为了一座具有社会学意义的“声音博物馆”。对他来说,声音成为了敏感于他人的,另一种观察、感知世界的方式。

  

这当然不止是一份工作,声音和音乐几乎填满了他生活的全部缝隙。每天清晨起来,李星宇有一个习惯,先打开一个线上音乐播放平台,找些新鲜的曲子。比如最近,因为看了古巴音乐纪录片《乐满哈瓦那》,开始迷上了古巴音乐里的那种神秘、自由气质,尤其在早上听,仿佛被带到了那个异域的氛围中,整个人因此放松下来。

  

如果不外出,李星宇习惯一个人在家待着,弹琴、创作,或是打开电脑编曲、做后期制作,鼓捣折腾,日子简单而自得其乐。要是忙累了,那就挑一张自己喜欢的唱片,放到唱片机上,或是简单舒缓的纯音乐,或是像巴赫之类的古典乐,干干净净地,让自己放个空。这个时候,音乐成了自我调节的催化剂。

等到晚上,如果三五好友来串门聚会,放些带有怀旧味道的经典摇滚乐、爵士乐,大家的话匣子一下子被打开了,在李星宇看来,“音乐不止是几个音符那么简单,经典的东西有很多可以聊,比如你聊鲍勃迪伦,那个嬉皮时代、垮掉的一代,延伸的文学、电影作品, 能引发很多有意思的话题。”音乐又可以成为朋友间的一种谈资。

  

��

音乐,满足人不同层次的需求

从李星宇的这三个不同场景的音乐选择,可以看出,音乐满足了人不同层次的需求。当然,就像大家观察到的,并不是所有的人,能够让音乐恰如其分地融入生活之中。忙碌的工作似乎钝化了人们的感知力,下班回家疲惫地瘫倒在沙发上,哪怕是家人之间,除了简单的寒暄,大部分时间都各回各房,或面对着电子设备沉默不语。

就像一份来自美国的调查报告说的,71%的美国人表示在家缺乏有意义的沟通,而超过54%的人表示,他们在电子科技设备上花的时间比远与家人多。

  

说到家庭的沉默,除了电子设备的侵蚀,在李星宇看来,另一个现实的因素,可能是我们居住的环境,“如果住在很拥挤的住宅空间里,大部分人在家会保持相对沉默的状态,因为没办法很大声喧哗,哪怕是放音乐,也担心会影响到邻居。即便是听音乐,人们也会更倾向于带上耳机。”

久而久之,大家似乎习惯了那份沉默。但绝对的沉默,却成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不少机构也在研究,怎样去捅破这一层“玻璃”。前不久,美国年轻音响品牌Sonos发起的一项“唤醒沉闷的家”的研究结果显示,Sonos所影响的全美68%的用户人群觉得,如果家人能够坐在一起听一首歌,家里的沉闷状态就会随之而打破。

  

��

音乐,架起沟通的桥梁

音乐,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对于李星宇来说,音乐也让他从与父母的疏离关系,慢慢回到了从前可交流的状态。李星宇的妈妈也是一位音乐爱好者,爱弹钢琴,小时候就”逼迫“着儿子听古典音乐,然而叛逆的男孩子从高中开始疯狂迷上摇滚乐,于是开始买唱片、弹吉他,慢慢进入音乐的世界。长大一点,李星宇干脆搬了出来,慢慢地和父母交流越来越少。直到前几年,李星宇把自己的制作的唱片带回家,父母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儿子的世界,听他的音乐,慢慢地也听起了纯音乐,还特别买了音响、黑胶唱机,通过音乐,一家人的交流又变得更加紧密而琴技。

  

音乐能够拉近人心,在不同的空间里,声音也需要以一种最佳的方式来存在。在李星宇看来,不管在怎样的空间里,声音是可以被控制、被改变、被设计的。其实除了做音乐之外,李星宇在国内还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声音空间设计师,曾设计建造了100多家录音棚及公共空间,其中包括了10多个普通家庭,通过空间的改造来满足人们对于音乐的需求。

  

��

设计声音,

是探讨声音与空间的关系

很多人可能好奇,声音捉不到摸不着,又怎么能够被设计呢?其实这里探讨的是声音跟空间的关系,比如家作为一个空间,声音如何融进空间、并且赋予这个空间与众不同的感受,重新激发、唤醒人们对于家的热爱。李星宇改造过的这么多的家庭,对音乐的需求千差万别,“那些家庭有大豪宅,也有小户型,大豪宅的希望有专门的空间来听音乐,小户型的人听音乐会考虑会不会扰民。”李星宇说。

  

不过即便需求各不相同,李星宇发现,很多人对于家的想象和憧憬里,音乐已经成为了重要的一部分,”比如我接触过一些客户,希望可以在任何房间播放音乐,包括浴室、厨房、餐厅都能够听到音乐。他们还希望能够单独控制不同房间的音乐。”李星宇说,在所有邀请改造的家庭中,没有一个是从事跟音乐相关工作的,但是大家对音乐的需求非常详细、具体。

作为一个声音空间设计师,李星宇的工作常常是,根据不同的家庭需求,比如给他们家装音响系统,把音响摆放在不同的合适的位置;通过声学的装置,让声音扩散到更大的空间,比如他曾经在大客厅里装反射的建筑结构,让很小音量的声音,也能扩散到各个房间。通过空间改造来实现,让音乐和声音充满房间的各个角落,在李星宇看来,这是一件酷酷又快乐的事。

  

��

用音乐唤醒生活

有个家庭让他印象深刻。一家三代人住在郊区,一套带院子的大房子,院子一直被闲置。李星宇被邀请去给他们做了一个声音空间的设计、改造,在院子里装上了室外音响设备,有了音乐之后,这个小小的院子变得活色生香,朋友聚会、家庭户外烧烤,老人们看着孩子们伴着音乐唱歌跳舞,一家人其乐融融。那个时候,你会发现,快乐其实需要用音乐来激发、引导的,声音在潜移默化地在影响着人们的情绪。

用音乐去唤醒生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与感知。那么在生活中,什么样的才是听音乐最好的方式?在李星宇看来,听音乐应该是特别随意、当下的事,“不要搞那么多复杂、高级的设备,因为除了专业人士和发烧友,普通人对音质的追求是不敏感的,特意追求特别高的音质,反而成为了一种羁绊,简便和灵活才是在家听音乐最好的方式。”

  

这就需要,在每一刻想听音乐、或者需要音乐点缀的瞬间,这个需求很容易被满足。”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能随时听到、播放音乐,就能提高音乐在生活里的比重。”在李星宇看来,除了方便之外,播放平台很重要,“选择一个好的数字播放平台,如果家里的播放系统能跟数字平台连接,听音乐就变得简便又智能了。这个平台还能帮你筛选适合的音乐,这样结合在一起其实是特别好的方式。我一直在用这种方式听,现在除了黑胶唱片外,我大部分还是听数字音乐。“

让听音乐这个事情变得更简单而触手可及,才更容易抵达人心,唤醒沉默的爱。

- END -

了解更多人和物,戳戳关键词:

生活家:鲜花山谷植物猎人诗词大会古典乐演唱会马拉松健身女神

好东西:粉色高跟鞋戒指茶包口红雨伞笔记本筷子纪念品

活动现场: 马未都饭局VISIONAIRE艺术课堂故宫日本寻味食在夏威夷

Life+演讲:史航向京侯莹杨树鹏林瀚&晚晚醉鹅娘Phil黑麦宝哥 高意静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松果APP

  ▽▽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