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作 | 400年前的画廊是一座“好奇心博物馆”

  

在艺术界盛事云集的时候

四百年前的画廊和艺术收藏是什么样子?

  各种展览开幕、画廊周、巴塞尔,进入三月之后整个艺术界就忙得停不下来。来自世界各地的藏家在画廊和博览会现场的满目艺术作品中游走,把他们喜欢的作品带回家。今天的艺术收藏是这个样子,那么400年前呢?在17世纪的弗兰德斯,流行一种名为“画廊画”(Gallery paintings)的题材,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一个400年前的“好奇心博物馆”。

  

  扬·布鲁盖尔和彼得·保罗·鲁本斯,视觉的寓言,1617-1618

  “画廊画”,或称“艺术收藏画”,是17世纪初在安特卫普(位于今天的比利时)兴起的一种绘画题材。它一般会描绘一个巨大的房间,里面摆着很多艺术作品和珍奇物件。这个房间有时是真实存在的,有时是艺术家杜撰出来的。

  最早的这类题材作品中会把艺术品和其他诸如科学仪器、奇异的生物标本之类的东西摆在一起,但它不只为了罗列琳琅满目的收藏品,在它的背后还有象征与寓言的意义。所以“画廊画”中描绘了什么收藏品,它们背后的意义又是什么?我么要从老扬·勃鲁盖尔的作品说起。

视觉的寓言:

一座好奇心博物馆

  老扬·勃鲁盖尔(Jan Brueghel)和小法兰斯·弗兰肯(Frans Francken)是最早画艺术与珍奇收藏的艺术家(1620s)。扬·勃鲁盖尔是彼得·勃鲁盖尔的儿子,与鲁本斯私交甚好。封面这幅《视觉的寓言》就是勃鲁盖尔和鲁本斯的合作作品。这幅作品是他们送给大公夫妇阿尔伯特和伊莎贝拉的《五种感官》组画中的一幅(其他四幅也是同类型的画作,代表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大公夫妇也出现在了这幅作品中(鲁本斯作,画面左边的一张桌子后):

  

  先抛开绘画不谈,我们看看这个房间中有多少神奇的东西。散落在各处的科学仪器,有地球仪、量尺、圆规……

  

  出现在画面中的各种神奇的动物:

  

  画面最中心的墙上,是几排古罗马胸像:

  

  在这琳琅满目的收藏品中,更引人注目的是满墙的绘画作品,题材从静物、肖像到神话、宗教……其中不乏鲁本斯本人的绘画作品,如在画面的右下角,是鲁本斯众多酒神作品中的一幅:

  

  在画面最远处的墙上是另一幅鲁本斯的作品《猎虎》(The Tiger Hunt, 1616):

  

  画面的右上方的那只鹦鹉还在提醒我们,这个房间里不是收藏的全部,在后面的房间中似乎还有更多艺术收藏:

  

  画面右下角的这幅花环圣母子像,是这幅信息量巨大的作品的中心思想。勃鲁盖尔善画花卉,鲁本斯善画人物,于是他们就如此分工创作了这幅圣母子像。

  

  之所以会在同一个房间中画出如此众多的物品,是因为每一件物品都是当时人们崇敬的对象。圣母子像出现在前景中,指向了这幅作品的寓意:信奉天主教的大公夫妇用对物质世界的敬意,表达他们对心灵洞察力的尊崇。而在几年后,扬·勃鲁盖尔为大公夫妇所做的另一幅作品中,更明确的表现出了这种主题。

参观皮耶特·罗塞收藏的大公夫妇:

崇拜物质背后的寓意

  

  扬·勃鲁盖尔和耶罗尼米斯·弗兰肯二世,参观皮耶特·罗塞收藏的大公夫妇(The Archdukes Albert and Isabella Visiting the Collection of Pieter Roose,1621-1623)

  这幅《参观皮耶特·罗塞收藏的大公夫妇》(The Archdukes Albert and Isabella Visiting the Collection of Pieter Roose)与《视觉的寓言》相似,也描绘了一间摆满各种物件的房间。这幅画的中心人物是坐在房间中面向观众的大公夫妇阿尔伯特和伊莎贝拉,也就是《视觉的寓言》中出现的那两位。

  16世纪,尼德兰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在那一段动荡的时间里,正是在阿尔伯特大公的统治,带领着西属尼德兰的人民取得胜利。于是在这幅画中,这对夫妇成为了勃鲁盖尔歌颂的对象。

  

  画面左边的巨大向日葵,是一种南美品种,可以长得很高。它在16世纪中期才被带到欧洲,尽管已经有很多从植物学角度研究这种花的文章,但勃鲁盖尔是第一个把它带进绘画的人。而且在他的绘画中,他用这种花来象征王室的高贵。向日葵朝着阿尔伯特和伊莎贝拉,就像朝着太阳一样。

  在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之后,这种绘画类型反映出了那个“百科全书”时代的好奇文化:艺术作品、科学仪器和自然界的动植物都是人们学习和仰慕的对象。所以,这些摆满了艺术品的陈列屋就在喜欢讨论科学仪器以及仰慕绘画的人中传播起来。

  

  Jan Brueghel,Hendrick van Balen and Gerard Seghers,Allegory of Sight and Smell

  今天的各种艺术展览空间中,为了给每一幅作品都有足够的观赏空间,展场总是安排得疏疏朗朗。现在来看看400年前的“画廊”里琳琅满目的展品,是不是别有一番风味呢?

  

编辑✎温嘉宝

图片✎源于网络

/ Y T 原 创 未 经 允 许 不 得 转 载 /

Contact Us

contact@ytcreativemedia.com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请email我们吧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