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振声的中国画及创作思想

  马振声的中国画及创作思想

  整理编缉_《当代国画》

  文章来源_网络

  马振声是我国著名的画家,由于其对传统精髓的不懈探求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更由于他笔下抒发出来的阳刚之气,致使其所创作的中国画独具特色,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受到了中外艺术家的一致好评。马振声生于1939年,在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73年,在四川美术家协会就职,开始了其创作生涯。1959~1964年,他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期间,受到了众多名师的细心教导,包括著名的艺术教育家蒋兆和、叶浅予等,这为马振声之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马振声开始进行水墨人物画的创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和追求,终于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马振声作品及特点

  经过多年的创作和探索,马振声发觉人物画与山水画有着很大的区别,花草树木本身是没有情感的描绘对象,艺术家通过对这些无情之物进行悉心描绘,使之赋予情感。但是人物不是花草树木,其是有情感、有思想的,所以,画家在创作人物画时,要通过描绘刻画,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神采、精神灵魂等,在创作时,要注重写心。根据题材的不同,马振声的作品可以划分为四川民俗、中国古代文学家、凉山彝族生活、新疆风情等四类。在表现四川民俗的时候,马振声运用了润泽的笔墨手法,其代表作品有《春醉八仙》《逢场》等。在画中国古代文学家时,马振声力求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其代表作有《聊斋》《陆游》等。马振声觉得,通过绘画作品体现笔墨情趣以及神行兼备的人物形象不应该是人物画创作的终极目标,他认为人物画创作最重要的是创作者通过人的题材表现个人的意气。马振声认为作画要达到“笔放心闲”的境界,人们非常喜欢马振声的画作,不光是因为其画作中人物形象清新,绘画风格独特,更是因为人们能从其画作中感受到画家雄浑博大的胸襟。马振声的艺术作品曾入选全国美展以及全国中国画展,在第六届全国美展中,其作品《爱国诗人陆游》获得了银奖,在首届全国中国画展中,其作品《聊斋》获得了一等奖,这都奠定了他在绘画艺术界的崇高地位。

马振声

中国画的主要特色

  (一)其画作体现了生活中的真、善、美

  在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马振声深受其导师蒋兆和朴实艺术理念的影响,其满怀真、善、美地观察人生、表现人生,在创作中从生活的实践感受出发,去真诚地表达情感需求。马振声的绘画作品来源于生活,其通过绘画充分的展现生活,充分地展现生活中的人物,其画作中处处都体现着对真、善、爱的追求。例如,马振声在早年创作的《国家大事》,其作品的材料取自于太行山上的农村生活,表现了当时农村的特色,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存在的真情,这幅作品工笔重彩,画风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马振声曾经在西藏生活了几个月,之后以西藏生活为素材创作了巨幅画作《酒歌图》,其中描绘了西藏民族人们欢歌欢舞的创面。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马振声曾几次深入川东南农村地区,因为其本身就从小生活在农村,所以其对农村生活有着特别的感情和认识,他对农村人民之间那种朴素的感情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在其后又创作了《巴山夜话》、《喜得图》等作品。在马振声的画作中,不论是勾画古代人物,还是描绘现代生活,都能刻画地入木三分。人们可以从其绘画的人物形象中感受到画中人物所经历的人生坎坷,可以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从画中不同人群的生活状态,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牵系。马振声的画作不仅表现了生活中的真、善、情,而且还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这都是其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结果。马振声认为,创作要不为物使,不为形役,不滞于手,不凝于心,要达到心手相畅的境界。马振声之所以能够在绘画创作领域取得如此成就,就是因为其对生活中真、善、情的不懈追求。

  (二)其画作中体现了为“人物立传”的精神指向

  马振声的人物画取材非常广泛,包括普普通通的农民,包括影响后世的英雄人物,也包括古代的文人墨客,不同的人物形象在他的作品中都能够被充分展现。马振声认为画人和画物有很大的区别,可以说,为“人物立传”是其人物画创作的核心追求。作为一名合格的绘画艺术家,应该善于洞察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创作过程中,首先应该对人物的整体形象有一个概括,然后要对人物的神情进行深入细致的描绘,最终要做到人物的形、神、意、气面面俱到。不管选取的对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马振声都非常注重刻画人物的神情动作,力争能够准确把握人物的精神气质。在创作人物画的过程中,马振声认为所描绘的人物要能体现出社会的特点,而且所描绘的人物要神形兼备,再者就是他强调在创作中要注意人物造型笔墨技巧的高精性。在画历史人物时,马振声会首先了解人物的历史背景,研究人物个性形成的历史条件,然后再对人物的精神世界做深层次的挖掘,最后再通过细致描绘和勾勒,最终形成人物形象。所以,他的人物画非常具有表现力,画中人物的精神气质一泻而出,其中,比较著名的作品有《妻子图》《流民图》等。

  (三)艺术语言的个性书写

  每一个优秀的画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马振声认为,传统绘画的基本精神具体体现在笔墨上,画家应该用不同的笔画出各种形象。随着不懈的努力,马振声在不断创作中逐渐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绘画语言,其用笔苍劲而灵秀,浓厚而又不显呆滞。在创作的过程中,马振声非常注重人物画的写意,他非常强调人物画中笔墨的运用,他注重画作的整体审美观感。在创作时,他强调用笔要与渲染相结合,力求使画作所表现的内容更加丰富,使描绘的画面更加生动。马振声在绘画时喜欢用破笔、硬毫,因为其毛涩强韧,经得起多次皴擦,能产生笔墨的厚重感。例如,在人物画《聊斋》中,在用笔的过程中,皴擦渲染十分得体,表现得非常润泽,让人丝毫察觉不到干枯浮薄。在描绘新疆风情时,马振声通过笔墨,营造了一种非常朦胧的效果,从而体现了一种浓重的异乡情趣。他也曾用苍劲浑厚的笔法来展现彝族的生活。在人物画中,马振声特别注重书法用笔向绘画笔墨的转化,而且也很注重对山水花鸟画用笔技巧的借鉴。在中国画造型方面,马振声有其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中国画应该是“落笔成形”,即中国画是用毛笔勾勒出来的充满笔墨情趣的意象的形。马振声力图在中国画的创作中达到笔墨与造型融会合一的境界。

马振声中国画中

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中国人物画的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东西值得我们继承和发展。而今,中国人物画的创作,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更新,而是更加注重在精神上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在这个开放的时代,我们要正确对待外来艺术文化,不要盲目的反对,而是积极的去了解和认识外来文化,通过外来文化来审视自己的艺术文化,要积极学习外来文化中先进的东西,例如西方艺术绘画中所出现的染、刷、喷、印等工艺就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所以,我们在继承传统绘画艺术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外来文化的吸收。

  创新是时代的需求,它更是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创新是每一个中国绘画艺术家追求的目标。马振声认为,从民族、个性的起点出发,才能做到真正的创新。为了收到良好的创新,中国画可以借鉴一下西方绘画作品的特点。例如,一些知名的绘画艺术大师均在中国画中融入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元素,这也使得中国画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立足于我国的传统绘画艺术,决不可把中国画完全变成了西方画。马振声认为中国画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是中国画创作的两个重要方面,是不能被分离的。马振声认为在中国画的创作过程中,我们不能为了创新而去创新,中国画有着自己的特点,我们不能认为传统的就是旧的,也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西方的绘画艺术就是创新的,中国画的创新应该是在我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的创新,所有借鉴西方绘画艺术的行为只是以发展中国画为目的的。马振声认为,我们只有先将自己的传统文化研究透彻了,才能很好的借鉴外来文化,才能很好的发展本国的文化。中国画的现代化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它还需要许多的绘画艺术家进行不懈的努力,马振声的中国画立足于我国的传统文化,而且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他所创作的中国画非常讲究传统笔墨情趣,又注重诗书画的结合,表现了各种各样的形象,加入了创新元素,又不失中国传统画的韵味,显得非常有艺术个性。他的画作有的呈现了平和的生活之美,有的富有动感,有的呈现了人性之美,有的弘扬了民族精神。他的画作既展示了对传统绘画艺术继承,又体现了新时代的创新。他还从绘画艺术家责任感的角度来看待创新,他认为,一名绘画艺术家是整个社会的一部分,他的创新来自于社会,所以其所创新的艺术也要为社会带来贡献。

  马振声的中国画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体现了他对中国画传统艺术精神的不懈追求,与一些老一辈的绘画艺术大师相比,其画作也有了一定的突破。他所塑造的形象生动而富含韵味,简约而富含个性,各种各样的人物在他的笔下都能够被真诚表现,这体现了中国画独有的特色。可以说,马振声的中国画是我国艺术的瑰宝,对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 分享朋友圈才是王道 |

整理编缉_夕月慕画

本文/图片 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言论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转载请注明来源

  

  

  

  

点击“阅读原文” 阅读更多《当代解读》文章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